论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论文_姚静

论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论文_姚静

摘要:结合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情况,重点从多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希望对于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思想,德育教学,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则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育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内容,但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以及知识点内容,而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自然不符合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要求,难以实现预期的语文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如果能借助于德育教育的优势,将其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则能有效全面地实现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应要求。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1 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

在语文教师的教育下,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真、善、美的赞扬,以及对于假、丑、恶的抨击,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的人格品质才能得到有效的塑造。所以,教师应该重视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的重要性。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能借助于德育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的思维能力。当前,大部分小学教师还是过于片面化强调考试以及死板的知识传授,难以构建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师人格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各个方面,乃至他们的人生道路。如果教师不能进行自我角色的准确定位,则容易缺失德育教育渗透。

1.2 德育内容选择的偏差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则应该重视作品中能体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并结合实际来有效开展多元性的德育渗透。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则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大部分教师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往往选择德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往往都是通过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语文作品的分析,并没有从作品的欣赏性角度来分析,这样难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格[1]。所以,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部分小学教师存在着德育内容选择的偏差问题,德育渗透教育过于单一,难以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1.3 社会现实与德育渗透的偏差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不良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塑造。比如,爱心丧失、腐败问题、诚信丢失以及拜金主义等方面,都造成了小学生在实际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困惑,他们在这种负面影响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则应该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中的负面影响,而积极开展相对应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但部分学生依然认为现实的真实性远远要大于教师的说教,正确认识上述的社会现实以及德育渗透的偏差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环节中的重要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2.1 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第一,从形象中体现出德育教育。在阅读教学的实践环节,教师为了进一步保证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人物性格魅力,则应该积极利用好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人物,结合他们所表现出的良好品格,对其性格特征进行剖析处理,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帮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品质。具体的阅读环节,则应积极引导人物的心灵美方面的内容,不断积极帮助学生营造那种愉悦感。

第二,重视文章主题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主题诠释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帮助学生明确阅读主题,能全方位实现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升,全方面实现课文内容得到有效理解,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提升,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道德水平。教师通过课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能有效净化学生的心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利用情感交流来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心灵美好因素。

第三,激起情感中的德育教育。教师应该重视课文阅读中的请,不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切忌停留在文字表面,更多则应该开展理性思维的梳理以及引导,将小学生带入作者浓厚的思想情感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道德以及人生的升华,有利于小学生的德才共长。

第四,语言感悟则应该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语言感悟能更好受到到的熏陶。教师也应该有目的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体会到课文的重点意蕴,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高尚情趣。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更好体会作者的思想,领悟课文内涵,以便更好开展德育教育。

2.2 写作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第一,作文指导中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通过写作等方式来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回归于生活,通过相应的朗诵、书法以及黑板报等活动,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互动,不断提升社会的责任感。同时,结合相应的升华点,有效开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生真谛,能够感受人生哲理。写作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心智,以及人格发展[2]。

第二,作文评价环节积极开展德育渗透。应该积极为小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此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的习作,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有通过有效的作文评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表现情况,通过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感受到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写作的规律,以及做人的道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有着教书的责任,更为重要则是育人的重任。考虑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孕育的浓厚的人文性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则应该主动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挖掘课文中的内涵,才能保证小学生有效获得必要的知识内容,更好地获得德育教育的熏陶,从而成长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李多喜. 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 学周刊, 2019年27期.

[2] 房小红.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年9期.

论文作者:姚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论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论文_姚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