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时空隐喻的三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

藏汉时空隐喻的三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孙 莹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 实验1、2通过时间图表任务、时间焦点量表考察藏汉内隐时空隐喻的映射方向及时间焦点偏好;实验3通过时间词隐含的空间关系与按键位置关系探讨藏汉时空隐喻的三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藏族具有“朝向将来”的时间偏好;汉族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偏好。(2)藏族具有时空隐喻三维特征,汉族未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特征。(3)时间关注程度会影响藏汉时空隐喻,但内隐时空映射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此也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关键词: 藏语;汉语;时空隐喻;时间焦点假设

1 引言

面对客观世界的纷繁复杂,人们无法用言语将其描述完整,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可通过具体概念的隐喻映射机制进行表征。隐喻映射是将已知领域的经验映射到未知领域,以此来认识未知对象。时间作为抽象概念,更倾向于借助空间概念结构和特征进行表征,从而形成不同的“时间的空间隐喻”(李恒,2018)。

时空隐喻既存在于外显语言表述中,也存在于内隐时间思维中。为对二者关系进行解释,研究者提出两种观点,“隐喻构念观”和“时间焦点假设”。前者认为语言中外显的时空映射会在内隐时空关系中建立相对应的映射。但是,摩洛哥人时间语言与思维是分离的,此时,语言表达无法解释外显与内隐时空映射不一致的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原因,提出“时间焦点假设”,即个体对过去和未来的关注程度决定人们的内隐时空映射,人们会将关注的事物放在身体前方,即关注过去表现为“过去在前”,关注将来表现为“将来在前”的内隐时空映射。以往研究中,被试选取为英、汉讲话者,羌族与汉族等(李恒,曹宇,2018),其实验证据大多属于跨文化研究,难以证实时间语言与思维的因果关系。因此只能说明语言不是塑造人们时间认知的主要因素,不能证明其差异是否会受到文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为避免跨文化影响因素,本研究控制语言和文化背景条件,设计了两组藏族被试和一组汉族被试,由于藏语属于汉藏语系,因此也遵循从左至右的书写方式。根据“隐喻构念观”,如果语言的外显时空映射是影响内隐时空隐喻的主要因素,那么可预测藏汉都具有从左至右的内隐时空映射,并且,藏语讲话者的两组被试的内隐时空映射应当一致。反之,时间焦点假设如果成立,那么可以预测,藏语讲话者的两组被试对时间关注程度偏好一致。此外,时空隐喻除上述争论焦点外,其是否具有三维特征也有待验证,因此实验3可探讨藏汉时空隐喻的三维特征,同时能够了解内隐时空映射对藏汉被试时间概念加工的影响,进一步对“隐喻构念观”和“时间焦点假设”进行验证。

2 实验1 :藏汉内隐时空映射方向

2.1 被试

西藏大学本科生90名,使用汉语材料的汉族组和藏族组各30名,使用藏语材料的30名藏族组被试。每组中男女数量各半,年龄无差异,均为右利手。因数据问题,使用藏语材料的被试中剔除一名被试,最终实验共89人。为行文方便,将使用汉语材料的藏族被试标为“藏(汉)”,使用藏语材料的藏族被试标为“藏(藏)”。实验2、3被试均同实验1。

2.2 实验设计

3(被试类型:汉族/藏族(汉)/藏族(藏))×2(时空映射方向:过去在前,将来在后/将来在前,过去在后)的混合实验设计。

2.3 实验材料与程序

实验在时间图表任务基础上,增加了左右和上下位置与时间相对应(如图1所示)。实验中,被试先阅读一个故事:图中人物昨天去拜访一位喜欢植物(动物)的朋友,明天去拜访一位喜欢动物(植物)的朋友。“植”“动”分别表示植物和动物。要求被试写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框里。

图1 时间图标任务

2.4 结果与分析

(2)左右一致性的结果。

3 实验2 :藏汉时间焦点偏好

3.1 实验设计

材料参照黄希庭(1998)中研究的时间词语,“过去”“将来”两类词语各21个。为确保被试判断不受时间词理解程度的影响,请不参加实验的藏汉各30名学生采用5点量表评定汉语材料(1=十分理解,5=十分理解),另外30名藏族同学评定藏语材料,藏语材料由汉语时间词翻译而成。最终依据评定结果选出18个理解程度差异不显著的时间词,过去将来各9个,作为最终实验材料。

重复测量方差结果表明,时间焦点主效应显著[F(1,86)=14.262,p=0.000,η2=0.142],朝向将来的得分显著高于过去。被试类型与时间焦点交互作用不显著[F(2,86)=2.189,p=0.118,η2=0.048],简单效应分析表明,汉语者关注过去(16.2±0.626)和将来(16.733±0.624)的得分无显著差异,因此,“朝向过去”或“朝向将来”的时间偏好不明显;藏语(汉)对将来题目(14.627±0.626)的评分显著高于过去(17.133±0.624),藏语(藏)对将来题目(14.621±0.636)的评分显著高于过去(16.414±0.635),表现出较强的“朝向将来”的时间思维。

实验程序采用E-prime 2.0软件进行编制,正式实验开始首先呈现800ms注视点,随后呈现一个人脸朝向左(右)的头像剪影,在人脸前面或后面会出现一个带有时间词的气泡,该刺激呈现2000ms,要求被试快速判断自己正在思考过去还是未来的时间,进行按键反应,按键方式有上下键2/8,左右键4/6,前后键1/7,被试内平衡。

3.2 实验材料和程序

采用“时间焦点量表”(TFS)的中文版本,该版本由专家翻译并验证而成,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TFS中文版共12题,其中与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关的各4个题目。量表为7点量表(1=从不,3=有时,5=经常,7=总是),被试需结合自身实际做出评分。

3.3 结果与分析

1.3.1 血压水平 采用血压计测量治疗前后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4 实验3 :藏汉时空隐喻三维特征及影响因素

4.1 实验设计

条件主效应显著 [F(1,86)=8.576,p=0.004,η2=0.091],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慢于一致条件。按键方式和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 [F(2,86)=3.13,p=0.016,η2=0.068],藏族(藏)表现出上下按键反应时最快。被试类型和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F(2,86)=1.55,p=0.218,η2=0.035],藏族(汉)表现出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慢于一致条件。被试类型、按键方式和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藏族(汉)在左右按键上表现出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慢于一致条件,藏族(藏)在上下按键上表现出不一致条件反应时慢于一致条件。因此,藏族被试存在上下、左右和前后的时空隐喻三维特征,汉族被试未表现出显著的三维特征。

4.2 实验材料和程序

3(被试类型:汉族/藏族(汉)/藏族(藏))×2(时间焦点类型:过去/将来)的混合实验设计。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前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后者使用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社会支持度的评价。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F-36评分进行评分,共包括36各项目,以精神健康及躯体健康为主分为8个维度,计算方法为(原始分时-最低可能分数)/可能分数范围×100,最终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后来她读书,进城,毕业,工作,再后来她遇见秦川。一颗英俊的脑袋从出租车里探出来,对她说,顺路。她立即汗透全身,心中酥痒。她知道她爱上了他。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前后一致性的结果。

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按键方式和被试类型交互作用显著 [F(2,86) =17.617,p=0.015,η2=0.069],藏族(藏)表现出上下按键反应时最快。按键方式和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 [F(2,85) =4.452,p=0.013,η2=0.049],左右按键下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慢于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被试类型、按键方式和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藏族(汉)在左右按键方式上,一致条件反应时慢于不一致条件。

对三组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三个映射方向中,被试类型和映射方向交互作用都不显著p>0.05。符号检验(Sign test)分析进一步表明,汉族被试表示过去在左的比率(83.3%)与将来在左(16.7%)的比率差异显著,p=0.001,具有“过去在左,将来在右”的内隐时空映射;藏族被试表示过去在前(70%)和将来在前(30%)的比率差异显著,p=0.045,更倾向于“过去在前,将来在后”的内隐时空映射。

3(被试类型:汉族/藏族(汉)/藏族(藏))×2(前后/左右一致性:一致(过去在前/左,将来在后/右)/不一致(将来在前/左,过去在后/右))×3(按键方式:前后/左右/上下)的混合实验设计。

5 讨论

首先,实验1、2结果发现,藏汉内隐时空映射存在差异,汉族被试表现出“过去在左,将来在右”的内隐时空映射,其表征方式受到汉语自左向右的阅读和书写方式所影响,而藏语也是自左向右进行阅读和书写,却未表现出左右方向的时空映射,所以语言对藏汉内隐时空映射差异影响较小,此外,藏族的两组被试的内隐时空映射也不一致,可见语言和文化都不是影响内隐时空映射的主要因素,不支持“隐喻构念观”。其次,实验2、3的结果一致,藏族两组被试使用不同语言实验材料,却都表现出偏向将来的时间焦点偏好。因此,本研究偏向于“时间焦点假设”,认为时间焦点偏好能促进被试在对应的空间位置对时间词进行分类判断,能够更准确的预测被试时空隐喻。最后,藏族两组被试按键方式上存在差异,存在不同方向的时空隐喻。可见,个体的时空隐喻及内隐时空映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相同和不同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与时间焦点假设都会导致其时空隐喻存在差异,因此,除“隐喻构念观”“时间焦点假设”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如对待时间文化的态度,个体差异,场景因素和认知训练等(李恒,2018)。

结合上述结果与以往研究发现,汉族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偏好,可能与汉族人既“尊老”又“爱幼”的文化习俗有关(李恒,曹宇,2018)。藏族表现出“将来朝向”的思维,可能与宗教信仰有关,本研究中藏族被试大都信仰佛教,佛教信仰存在于常人世界之上的极乐世界,有来生之说,以及对时间的遗忘就是对苦难的遗忘等说法(傅新毅,2003)。因此,藏汉之间的时空隐喻差异可能与其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相关。以往研究表明,汉族具有上下、左右和前后的时空隐喻三维特征,但本实验中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可能是汉族对过去在前/左/上,将来在后/右/下的时空隐喻具有相同偏好,可以在内隐时间认知中将“过去” 和“将来”两种时间概念与任何一空间位置进行对应,因此键盘位置不会对时间概念产生显著影响(李恒,曹宇,2018)。

6 结论

(1)藏族具有“将来在前,过去在后”的内隐时空映射,汉族对“过去在前”和“未来在前”两种时空隐喻未表现出明显偏好。

警官一挥手,防暴警察们冲上去,带拖带抱,两个对付一个,将铁轨上的人弄走,扔上卡车,没有人反抗,没有一声哭嚷叫骂,全部像被屠宰的绵羊。附近,郊区大田里,一些抗旱的农民跑过来看热闹,人越聚越多。

一是抓牢组建工作,夯实党组织基础。组建党的组织是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发展党员工作又是组建党的组织的关键点和基础。首先,要始终抓住发展党员工作不动摇,把一线生产能手培养成中层骨干,把中层骨干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合格党员。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工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全面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的“全覆盖”。积极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2)藏族具有上下、左右和前后的时空隐喻三维特征,表现出左右方向的隐喻一致性效应;汉族未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特征。

(3)时间焦点偏好有利于促进其在对应的空间位置对时间词进行判断,内隐时空映射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也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2、完善权责清晰的央地财政治理机制。治理就是多元主体在规则既定的情况下,通过平等协商互动形成的利益均衡的结果。央地财政治理,中央和地方作为治理的主体,在组织服从的架构情况下,应该有相对独立平等的主体关系,要建立健全相应机制,保障地方政府的诉求能够在治理机制中得以反映。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部分中要求“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时任财政部部长肖捷也强调 “激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都突出了地方自主权或能动性发挥的问题,体制改革要特别注意央地财政治理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恒.“前”、“后”轴上的内隐时空映射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06):29-37.

[2] 黄希庭,胡维芳.过去时间的心理结构[J].心理科学,1998,(1):1-4.

[3] 傅新毅.佛教中的时间观念[J].哲学研究,2003,(2):102-107.

[4] 李恒,曹宇.时间焦点对前后方向上内隐时空映射的影响—来自汉族和羌族的证据[J].理学报,2018,(10):1083-1093.

[5] Boroditsky L.Does language shape thought? Mandarin and English speakers' conceptions of time[J].Cogn Psychol,2001,43(1):1-22.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2.095

基金项目: 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7-GSP-082),指导老师:马海林。

作者简介: 孙莹(199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原缺氧与认知功能发展。

标签:;  ;  ;  ;  ;  

藏汉时空隐喻的三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