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言文特殊句式论文_陈 杨

浅析文言文特殊句式论文_陈 杨

——定语后置句

陈 杨 新疆额敏县第一中学 834600

摘 要:定语后置句作为倒装句的一种类型,在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如何确定修饰语与中心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文言文中的定语修饰语都紧跟在中心语的后面,翻译时需将后置的定语修饰语提前,即可使文句流畅顺口。在日常教学中,在指导学生理解定语后置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调整句序,更好地翻译文言语句。

关键词:定语后置 修饰语 中心语

一、什么是定语后置现象

文言文作为新课标高考必考内容,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拥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常常困扰着学生,定语后置这一倒装句型就是其中的一种语法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走出困扰,掌握这一特殊句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呢?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在汉语中,中心语与定语二者之间有的需要用结构助词“的”,有的不需要,有的可要可不要。定语的位置,一般都在它所修饰和限制的中心词前面,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规律。但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或者为了使文句流畅顺口,可以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也就出现了定语后置的现象。定语后置是有限制的,不是所有的定语都可以后置。定语是有修饰性的,有限制性的。修饰性定语表示人或事物的属性,限制性定语表示人或事物的领属。后置限于修饰性定语,限制性定语不能后置。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定语后置主要有四种情况,其中究竟存在哪些玄机,困扰我们的学生,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二、定语后置的四种类型

1.“中心语+定语+者”

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定语跟在中心语的后面,“者”字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

例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必修3),“人”为中心语,“可使报秦”这一动词短语作定语修饰“人”,译为“寻求一个可以出使并回复秦国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高中语文必修1),其中“宾客”为中心语,“知其事”动词短语作定语修饰“宾客”,可译为“太子和了解这件事情的宾客”或“太子和宾客中了解这件事情的”。再如“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1),其中“客”为中心语,“吹洞箫”这一动词短语作定语修饰“客”,可译为“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或“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

2.“中心语+之+定语”

这类定语后置句中“中心语”和“定语”之间的“之”作助词,可不译,作定语后置的标志,这类句子中的定语通常由形容词担任。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劝学》高中语文必修3),“爪牙”“筋骨”为中心语,形容词“利”“强”分别为定语修饰语,其中的“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没有强健的身体”。又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高中语文必修1),其中形容词“大”和“盛”分别作中心语“宇宙”和“品类”的定语修饰语,译为“抬头看广阔的天地,俯身体会繁盛的万物”。

3.“中心语+数量词”

这类定语后置句中,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高中语文必修1),数量词“一双”“一斗分别是修饰中心语“白璧”和“玉斗”,译为“我拿着一对白璧,准备进献给项王,(还带着)一双玉斗,准备谨献给亚父范增”。又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高中语文必修3),数量词“十二”修饰中心语“金人”,译为“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铸造成为十二个金人”。

4.“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这类定语后置句译成汉语时,一般都应将定语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缙绅”是做官的人,“不易其志”后面加上“者”字,与“缙绅”之间用“而”连接,成为“缙绅”的后置定语,译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作为高中语文必修重点学习的特殊句式之一的定语后置句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教会学生确定中心语与修饰语的位置,找准定语后置的标志,在调整句序的基础上,达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的要求,使文句更加流畅顺口。

论文作者:陈 杨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8

标签:;  ;  ;  ;  ;  ;  ;  ;  

浅析文言文特殊句式论文_陈 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