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硬笔书法教学论文_陆樱樱

浅谈硬笔书法教学论文_陆樱樱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陆樱樱

摘要:书法教学当以硬笔书法为基础,书法教学的成败由教师素养的高低、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结合的程度、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决定。

关键词:硬笔书法;教师素养;良好习惯

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以汉字为载体,依托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文化内涵水乳交融。学习书法,就把住了中华民族跳动了五千年的文化脉搏,从而与中国文化直接对话。通过书法的教育内化,不仅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笔者酷爱书法,从事书法教学十余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书法教学当以硬笔书法为基础,具体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讲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喜欢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讲书法家的有趣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首先,在写字课上,教师可以以书法家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在讲故事时要声情并茂,故事情节要与所教内容相符,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激趣效果。比如上课前我给学生讲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吃墨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体会到了王羲之正因为对书法有兴趣,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学生听后很有兴趣,然后你向学生教授新知识,他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了。其次,教师可以在写字课上带来书法家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向学生介绍他们的艺术价值,在哪里的博物馆里都陈列着,供人参观和欣赏,在教学中引用这样的例子,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还有,教师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比如,在写字课堂上有位学生问了我一个很俏皮的问题:老师,我们又不能成为书法家,干嘛还要练好字啊?我没有给他说什么大道理,就列举了生活中最鲜活的事例:在一次应聘会上,两个有着相同学历的大学生同时递上自己的简历,一个学生简历上的字歪歪扭扭,另外一个学生的字则工整、大方、美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好,成功地应聘上了,而那个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人就落选了。俗话说:“字如其人”,从一个人的字中就能看出这个人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他的做人品质,所以,即使我们不能成为书法家,我们也要把字写美观,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听后,明白了写好字的重要性,就会端正自己写字的态度,从而培养了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二、教师首先要多加练习,写出工整、美观的字,给学生树立好榜样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最直接的。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喜欢模仿老师的字。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大家都会发现:学生的字,无论是字形还是认真程度,都跟语文老师的字特别像。所以,作为一名人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给学生树立好榜样作用。只有我们自己写出一手美观大方的字,才能激发学生对写好字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板书和批改作业字迹要工整、美观!这样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有想写好字的动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写字课上老师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让学生产生向往美,欣赏美的兴趣。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恰当的评语,比如真棒,你的字比老师还要漂亮,有进步等等,这样会让他们产生写好字的愿望。

三、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不能在技法方面指导学生,学生就很难写好字,对练字也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学得轻松,写得有兴趣。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学生。

1.笔法指导。

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习字以后对写字不太感兴趣,除了写字数量增加急于完成作业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生对写好字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教师重视笔法指导。用笔是书法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练字当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掌握好用笔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培养学习兴趣。赵孟兆页曾云:“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用笔重要性可窥一斑。用笔即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要充分给学生讲透讲细,细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动作,如何停顿,用力如何变化,如何控制用笔节奏,笔锋如何使转,学生只有将这些充分掌握,才能领会笔法精神,写出形神兼备的笔画,进而才能有效地组合成字。

2.偏旁指导。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同是女字旁,做左偏旁和女字底就不一样;同是双耳旁,做左偏旁和右偏旁书写高低位置就不一样。只有掌握了一个偏旁的书写规律,才可以恰当地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得更好。

3.结构指导。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其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这样的字要求做到左右基本等高,然后再看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均匀而扁平。对一些左右参差的字,就要学会互相避让,对带有捺画和竖弯钩的字要预留空间,让其尽势伸展。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汉字的结构。明确各偏旁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地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要写得规范、准确,与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都要求做到心到。所谓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让学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静气和,切忌一边写字一边聊天,这样才能把字写好。

4.读帖指导。

只有时常进行读帖欣赏,将其记到心里去,才能发现其奥妙、精髓及规律之所在。读帖方法有三:一是观大局粗看总体风格。观察例字是粗犷还是灵秀,是险劲还是端庄,是平正还是奇肆,是宽博还是紧敛,是方整还是舒展。二是细察笔画线形。如笔画的形态走势,俯与仰、向与背的程度与动势,勒与策、磔与掠的方向与角度,粗与细、长与短是何比例,笔画头尾的方圆与形态,用笔是藏是露,是折是转,行笔的提与按是何节奏,笔画感觉是清劲还是丰厚,是圆润还是方棱,是质朴还是流丽,是拙朴还是爽劲。三是观察其结字特征与个性规律。如纵向横向之别,穿插揖让之态,大小繁简、斜正肥瘦之对比与组合承接,各字开与合,各字几何形与势的倾向性所在,字距、行距、行气、章法布局。要将所察之象表现出来,通过经常有规律的临、摹、记,训练其对起收提按、粗细转折、曲直斜正、刚柔缓急的控制能力,

总之,学生学习书法是一个枯燥乏味而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还要注重方法,讲究策略,形式多样。这样才能将书法教学化枯燥为生动、化烦闷为快乐。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想法设法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人人愿意学、乐意去写,硬笔书法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郭沫若.考古学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院,1972.

[2]毛万宝,黄君.中国古代书论类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陆樱樱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浅谈硬笔书法教学论文_陆樱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