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勘查综述_黄河论文

黄河源头勘查综述_黄河论文

黄河探源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元以前对黄河的了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发祥地。很早人们就以美丽的诗句歌唱它。“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如果沿着黄河走去,就可以到牵牛织女的家。那么黄河的源头,所谓“河首”,究晚在哪里?今天我们的小学生都知道,可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都迷惘不清。早在秦汉以前,人们认为“河出昆仑”禹“导河积石”;张骞通西域后,又出现了黄河“重源说”,说是南疆于阗以东的水都注于盐泽(今罗布泊),潜流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古代“河”是专指黄河)。《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滨于赐友,至于河首”。说是从现在河曲直到黄河源头都是羌人所居地。人们已经知道黄河源头的大体方位,但具体在哪里,还是不明底细。隋炀帝西狩青海,打败吐谷浑,虽设了河源郡,但河源在何处,仍是恍惚迷离,但较之先秦,西汉已经进步多了。这是汉族不断和羌族、吐谷浑人民接触,从他们那里获得的关于河源的知识。唐朝初年,因吐谷浑不断侵扰鄯州(今湟水流域)拘留唐朝使臣,唐太宗李世民派李靖西海道行军总管,率领李道宗、侯君集等五路大军进击吐谷浑。侯军集和江夏王李道宗从南路噉冰食雪,经二千余里,逾星宿川至柏海,柏海即白海。“柏海近河源”,所以说“遂历河源”。后来李道宗送文成公主,第二次到柏海,和前来迎亲的松赞干布会晤,赞普执子婿之礼,留下了唐蕃之间千载传诵的佳话。公元821年, 大礼卿刘元鼎至吐蕃会盟,经过亲眼所见,对黄河源头的方位、水流、山脉和自然风光,有了比较明确近乎实际的了解。这是居住在这里的吐谷浑、吐蕃人民对发现河源的功绩,也是唐人对祖国的贡献。但他们都不是专程来勘探河源的,只是顺便观察了一下附近的情景。正式探求河源,始自元朝。

(二)都实探求河源

元朝统一中国后,元世祖以为青藏高原,成为大元版图要探出河源所在,好在那里筑城池、修道路、置驿传,使藏族商贾互市,贡使往来,俾能从水道抵大京师,为后世造无穷的利益。遂于公元1280年派出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目的、有组织地探求河源。都实“习诸国语”,“凡三至吐蕃”,看来对河源附近,很是熟悉。可惜他本人并无文字图籍流传下来,而是翰林侍读潘昂从都实的弟弟翰林学士阔阔楚口中知道探求河源情况,据以写出《河源志》。都实只到星宿海,他说那里“有泉百余泓……方可七八十里”,“旁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脑儿。火敦,译言星宿也”。然后群流奔凑,向东北“汇巨泽,名阿喇脑儿”(即扎陵、鄂陵二湖)。后来临川(今江西)朱思本得帝师所藏有关河源的梵文图书,译为汉文。两本书内容基本相同,互有详略,指明河源是星宿海。至此,对河源的认识较之前人更有了进步。

都实探河源返京后,曾以城传位置以闻,原图没有留传。元末陶宗仪:《辍耕录》卷一《河源图》出之都实,这是关于河源地区最早的一幅地图,也在世界测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清朝两次探求河源

明朝没有考察河源之举,但行人往来对扎陵、鄂陵两湖地带,更有认识。公元1382年,诗僧宗泐出使西藏返回时,途经黄河源,写有《望河源》诗,诗序中说:河源出自抹必力赤巴山(今巴颜喀拉山)。藏民呼黄河为抹处,嫠牛河(长江上游通天河)为必力处,赤巴为分界。山之西南所方之水,流入嫠牛河,东北之水,是为黄河。源,就是现在黄河正源卡日曲。宗泐还喝了卡日曲水。其诗云:“积雪复重岗,冬夏常一色。群峰让独雄,神君所栖宅”。第一次热情描绘了河源地区壮丽的风光。

清朝建立后,先后多次派员考察河源。公元1704年,康熙帝派出侍卫拉锡、舒兰等,奔赴河源,进行考察。回来后写出《河源记》。他们到星宿海,发现小泉亿万,不可胜数;周围群山四起,从中流出三支河,汇入扎陵湖,而且感到“天气渐低,地势渐高,人气闭塞,故多喘息”。对扎陵湖、鄂陵的名称、位置,考察详细,至此确定下来,又得出结论,星宿海不是河源,上面还有三河。

公元1717年,康熙帝为了绘制《大清皇舆全览图》,派遣受过测绘训练的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和理蕃院主事胜住等往绘青海、西藏舆图。他们逾河源,涉万里,“一山一水,悉入图志”。

公元1761年,原礼部侍郎翰林院编修齐召南写成的《水道提纲》一书,对黄河河源和扎陵(书中作“查灵海”),和鄂陵(书中作“鄂灵海”)二湖的位置及名称由来,都作了较为正确详细的记述。

公元1782年春,因河南青龙岗漫口合龙未成,乾隆帝特遣大学士阿桂之子乾清门侍卫阿弥达到青海。皇帝要求“务穷河源,告祭河神”,事峻复命,并据按定南针绘图具说呈览”。阿弥达等沿拉锡以前所走的路到达星宿海,再沿南面的一条河走了两日,河名阿勒坦敦勒。阿勒坦蒙语意为黄金,敦勒是河。这条河就叫金以或黄色的河。他认为这是黄河正源。这条河就是今天的卡日曲。他发现了黄河正源,这是他的功绩,但阿弥达并没有穷其源,回来后在进呈乾隆皇帝的《黄河源图》里不仅把黄河源标在以前拉锡、舒兰绘制的《河源图》的葛达素齐老的地方,而且对河源景观,写得特别详细,说那里有一巨石,上有天池,“流泉喷涌,俪为百道,皆作金色”。阿弥达一面附和拉锡、舒兰的记载一面谎言河源风光,欺骗了皇帝老儿。但因得到皇帝的肯定,谁也不敢批驳,致贻误后人一百多年。

(四)解放后对河源的勘察

解放以后,根据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具体规划全面的工作。1952年8月,有关部门组织河源查勘队,对河源进行了新的勘察。 同年十月,毛泽东同志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3年,先后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此次勘察的成果。认为黄河发源于雅合达合泽山(即雅拉达泽山),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正源,并把历来记载的西为扎陵湖,东为鄂陵湖的名称和位置对调为东扎西鄂。从那以后,所出地图和书籍就跟着这次查勘结果来讲述和绘制。但二三十年来,在科学界掀起了一定的争论。

1978年6月, 青海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军区联合发出《关于考察核定扎陵湖和鄂陵湖位置的通知》。在省政府和省军区的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由28个单位41人组成的两湖和河源考察组进行实际考察。关于河源,考察结果认为:黄河上游由三条河流汇聚而成。北部的扎曲较小除外,中部的约古宗列曲和南部的卡日曲,哪一条为正源?从河流长度、流量大小、源头出水量、流域面积以及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测量与比较。结论是: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25公里,流量大一倍多,源头出水量卡日曲旺盛,即使干旱年份水流不息,而约古宗列曲则曲源较小,旱季河床多干涸;流域面积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大700 多平方公里;历史上把卡日曲作为入藏大道的记载多,而约古宗列曲一般不作为入藏孔道。“河源惟长”,卡日曲作为黄河正源,各方面都符合条件,而各姿各雅山是黄河源头,就是雅拉达泽山作为约古宗列曲的源头议而不决被否定,因为两者相距30公里,风马牛不相及。从此,几千年来关于河源之谜,才算清清楚楚了。

关于扎陵和鄂陵二湖的名称和位置,也重新端正了过来,恢复了他们西扎东鄂的本来位置。这是青海人民为祖国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标签:;  ;  ;  ;  ;  ;  ;  

黄河源头勘查综述_黄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