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论文_文芳

文芳( 中铁二局集团职业病防治院 6 1 0 1 0 1 )

【摘要】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工作体验,探索职业压力形成的原因,为提高护理水平、调整人员培训方向,促进精神科护理队伍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在成都市某医院精神科8 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提出主题。结果 精神科护士工作体验的三个主题:心理负荷过重、社会认可度低、身体健康受损。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突出,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力配置,运用激励机制调动精神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 体验 质性研究 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23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sychiatric nurses working experience, exploring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are, adjust the direc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sychiatric care team. Method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Chengdu, eight nurses in a hospital psychiatric depth interviews, data will be analyzed, organize, summarize, raised the topic.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themes of psychiatric nurses working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overload, low social acceptance, physical health damage. Conclusion prominent psychiatric nurse burnout, manager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atus quo psychiatric nurse burnout, tak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taffing, the use of incentive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psychiatric nurses work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identity.

【Key words 】psychiatric nurses experience qualitative research burnout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9 年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达到17.5%,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1]。随着社会对精神卫生需求的不断增加,精神科护理面临极大的任务和挑战。精神科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经常承受着社会的偏见与不理解,待遇低、责任大、风险高,工作环境中应激强度高,还要承受精神障碍患者突然攻击威胁造成的精神压力以及病人家属的合作性较差等方方面面的精神压力,因此成为职业倦怠表现突出的一个行业[2]。因此, 关注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有效保证精神科护理团队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近年来精神科护理工作者和医院管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了解精神科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探索职业压力形成的原因,为提高护理水平、调整人员培训方向,促进精神科护理队伍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 年6 月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某医院精神科选取临床注册护士8 名,均为女性。选取对象时参考了个人背景和工作经历。纳入标准:(1)连续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3 年以上。(2)自愿参加本次研究。(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样本量以信息饱合为界,即在一定数量受访者访谈后不再出现新信息。研究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3] 为指导,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并记录受访者在护理精神障碍患者过程中主观体验,将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其中重要要素。

1.2.2 资料收集 研究者选择安静、舒适的访谈场所,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目的,获得知情同意后开始同步录音,辅以现场笔记,并注意记录受访者的情绪变化。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事精神科护理有何主观感受? (2) 从事精神科护理是否对你健康有影响?有何影响? (3 ) 家人和朋友如何看待你所从事的职业?每次访谈时间为1h 左右,每次只访谈1 人。研究者以运用探讨、追问的方式如:具体地说、比如说、举例说等,令受访者更深入地发掘其体会和感受,至到无新内容产生后停止。

1.2.3 资料分析与整理 资料分析采取Colaizzi 步分析法[4],每次访谈后,研究者反复聆听录音,反复阅读书面材料,回忆当时的情景,思索受访者的表情和姿态,寻找与主题有关的有意义的陈述进行斟酌、分析、归纳、总结,用研究者的语言形成主题。

1.2.4 可信度 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对资料进行连续地、反复地分析,必要时返回受访者处,澄清一些不明确地回答,以增加资料地准确性。在资料收集和分析中采用合众法[5],避免个人价值观对现象的理解。

2 结果

2.1 心理负荷过重

2.1.1 紧张与恐惧

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思维不同于常人的精神障碍患者,8 名护士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过病人的辱骂和殴打,反映在面对新入院、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特别紧张,尤其是面对有暴力侵害的精神障碍患者最为严重。护士D:“一听到要收新病人,就好紧张哟!首先问新病人打不打人。” 护士F:“我曾遭病人打过几次,都是突如其来的暴力侵害,防不胜防。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刚被打时甚至恐惧得都不敢进病房。”

2.1.2 无助感

护士G:“我个子较小(身高156c m),只有我一个人上夜班时, 遇到精神病人突发暴力行为,感觉特别恐惧和无助,生怕呼救不及时, 造成病人和自身的伤害。” 护士E:“精神科护理工作任务重,风险高, 安全保障工作不完善,临床有时得不到及时地支援,工作没有安全感。”

2.1.3 强迫性担心

精神障碍患者是一群大多无自知力的病人,病情复杂、 变、易复发, 他们多在认知、情感、意志、行 方面表现异常, 且随时可能有自伤、自杀、伤人、冲动、出走等严重意外事件发生。护士A:“在精神科上班,生怕在自己班上出事,老绷着根弦。” 护士C:“反反复复地巡视病房, 尤其是重症病人,2-3 分钟就会去看一次,都怀疑自己得了强迫症。” 护士E:“下了班还想着自己班上还有没有事情没做到呀,特别怕科室电话,第一反应是不是我班上又有什么事没做好。”

2.1.4 超负荷应激

护士A:“精神科护理繁重而琐碎,吃、喝、拉、撒全管完。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自我防护能力,护士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病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多 患者否认有病, 不愿住院,甚至认为住院是医生护士对自己进行迫害,本来上班人就少, 超负荷的体力工作和紧张的脑力劳动得不到病人的理解,特别抑闷,工作起来也没得劲。”

2.2 社会认可度低

由于社会的偏见,不仅精神障碍患者受到社会的歧视,连带精神科护士也被人瞧不起。精神科护士不仅在工作中不被病人和家属理解与尊重,而且在社会上辛勤劳动也得不到广泛地认可。

2.2.1 委屈和无奈

护士G:“面对精神病患者的暴力侵害行为,职业道德不仅要求我们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而且还要求我们沉着、冷静地运用专业知识想办法制止其暴力侵害行为。做一名精神科护士真是太难了,遭到病人地辱骂和殴打,只能自己挨到。”护士D:“我特别想调离精神科,虽然我来精神科三年了,但我还是不适应,不仅工作压力大,而且工作环境封闭。”护士B:“我有次执行医生下达的保护性约束的医嘱,我正拿着约束带,患者的妈一个箭步上来,朝我一耳光打来,叫嚷着不许绑她儿。当时我就哭了,真想甩腿就走,但是职业道德让我不得不无奈地继续我的工作。”

2.2.2 缺乏信任与支持

护士C:“精神病病程长,治疗显效慢,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家属就会怀疑治疗对不对的呀,护士给药正不正确呀,就会不断地用怀疑的语气询问。”护士D:“私下里我只告诉了家人我在精神科工作, 其他亲戚朋友都不知道我在精神科上班。主要是社会上对精神病人太排斥和偏见了,我怕我也会被他们看不起。”护士E:“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我在精神科上班,都劝我想办法调离。”护士H:“护士遭到病人侵害较重时,一般是给你几天假,好好治疗。平时的小打小伤,自己受着呗,仍照常上班。” 护士F:“其实是习惯了,委屈时最多找找同事发发牢骚。尽量把本职工作做好,不出事就行,也不求有好大地成绩, 况且护士工作也不易出(好)成绩。”

2.2.3 投入与收获不平衡

护士A:“上个夜班,夜班费才10 元。如此高风险的工作,待遇还不如其它综合病房的护士收入高。” 护士G:“精神科护理收费低, 加上国家对精神病的防治投入有限,所以精神科工作人员的待遇比综合病房其它科室低很多,常留不住人。”

2.2.4 无成就感

护士H:“病人的病好了,病人和家属感谢是大多是医生,认为功劳都是医生的。” 护士F:“ 精神科病房为封闭式,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缺乏心理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有一种被囚禁的感觉,毫无成就感。”

2.3 身体健康受损

精神科护士长期应对的是具有危险、冲动、不合作的病人。每天不仅要面对疾病处理,又要为患者的生活排忧解难;既要处理各 突发情况,又要面对遭遇病人袭击受伤的可能,这些的环境因素,极易使护士的身心疲溃。

2.3.1 持续的生理疲溃

护士E:“遇到精神病人突发暴力事件特别紧张、恐惧,事后感觉特别疲惫,休息好久都恢复不过来。”护士B:“我从事精神科护理二十多年了,紧张、恐惧、气愤、伤心、抑郁、无奈,各种情绪都有过, 搞得我工作都没啥激情,有时应付了事。”

2.3.2 睡眠障碍

护士频繁的昼夜轮班,加之精神科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这不仅扰乱了人体生物钟节律, 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恢复不足,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影响日趋明显。长期严重的睡眠障碍又会造成人对睡眠本身产生较高的心理压力, 使抑郁, 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增加。护士C:“最怕上夜班,夜班前一晚就开始睡不着。”护士D:“频繁地轮班,生活规律都是乱的,晚上好多时候都要吃药才能入睡。”护士H:“我睡眠一直都比效浅,易醒,可能是上夜班上多了。”

2.3.3 影响容貌

护士B:“长期高压力的工作,再加上长期夜班,休息不好,比起同龄显得老多了。”

3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突出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在1974 年描述护士职场压力时最早提出的[6]。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心理反应[7]。职业枯竭可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8]。职业枯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9]。本次研究显示,心理负荷过重、社会认可度低、身体健康受损3 个主题,既是精神科护士工作体验负性影响的结果,又是造成精神科护士不良体验的压力源,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精神科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士的“紧张与恐惧”、“强迫性担心”、“无助”的心理体验,加之“超负荷应激”、 “持续的生理疲溃”、 “睡眠障碍”, 令护士身心疲惫,情绪低落,降低了工作效率;由于社会对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偏见与不理解,“社会认可度低”,护士的“委屈与无奈”,工作消极应对,工作“无成就感”等。本研究所访谈的8 名护士均不同程度地描述了她们因工作带来的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等,这些体验符合职业倦怠概念和表现的表述,证明本研究的8 名访谈对象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3.2 积极应对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

3.2.1 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

有关文献报道,精神科护士遭受病人的攻击率为98.47% [10],工作辛苦,风险大、节律快、不善于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对病人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大,产生职业倦怠的概率高[11]。精神科护士整体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12]。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精神科护理,关注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大力提高精神科护士地位和待遇,负责任地认真研究她们的心理、需求、行为和动机, 多与护士沟通交流, 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护士的感受。在考虑行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时候,也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大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对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进行权利与义务的宣教,增强沟通与了解,使全社会都来理解和尊重精神科护士的工作。

3.2.2 采取科学合理地人力配置

精神科护士少,工作量大,强度高,所以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合理调配人员,增加夜班人数,减少夜班班次,保证护士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加强安全保障系统,增加必要地合理地仪器设

备和安保人员,保证突发暴力事件时能积极快速应对,及时支援,增加护士和病人的安全感,减轻护士的心理负荷;精神科护士自身也应加强修养,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努力学习心理学、行为学方面的知识, 增强与精神障碍患者接触的技巧,必要时参加心理辅导,学会压力的应对技巧。

3.2.3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精神科护士工作积极性

研究中显示精神科护士因成就感低、投入与收获不平衡、缺乏信任与支持而导致“社会认可度低”。Ma s l o w 指出, 激励的中心问题就是满足人的需要 [13] , 要帮助精神科护士实现自我价值,了解和分析护士的真正需要。 “物质奖励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 精神奖励是满足心理上的需要” [14], 满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 使精神科充分护士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自身价值。向精神科护士展现其良好地职业前景,如国家开始重视并将大力发展精神科护理专业,精神科护理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1];在物质方面对精神科护士实行明显的政策倾斜, 并提高夜班费用或其他补助;营造公正、公平、和谐与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 针对不同年资、职称的护士, 制定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达到目标者给予充分地奖励与鼓励,使护理人员充分感受到公正、公平为自己各项权益保障带来的精神愉悦;创造精神科护士外出进修、培训机会,鼓励自学、夜大、函授、远程教育等,尽可能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管理者及全社会的重视。管理者要关注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特殊成因,改善她们工作的环境, 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精神科护士群体的心理辅导,提高其压力应对技巧, 降低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倦怠,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 对发展精神科护理的思考与展望. 中国护理管理,2012, 4(12):10-11.

[2]creenglasser,burkerb,andfiksenbouwl.workloadandburnoutinnurses.journalofcommunity & appliedsocialpsychology,2001;11:211 ~ 215.

[3]Janice M.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health prufessionals[M].USA:SA GE Publications,1995:24.

[4] 钟玉娟, 李智峰, 张莉, 等. 护理质性研究:促进人道主义的权威.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5] 胡雁. 质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581.

[6] 郝立, 王艳. 浅谈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J ] .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4):350.

[7] 魏秋香.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倦怠及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J]. 家庭护士专业版,2008,6(22):1986-1987.

[8] 李倩, 岳光, 王玉兰.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角色认知、工作满足感相关性调查分析[J]. 精神医学杂志,2008,21(4):300-301.

[9] 何晓艳.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J ] . 中国医药指南,2009,(20):46-47.

[10] 郑淑风,李东,王楠. 护理人员遭受住院精神病人攻击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55-56.

[11] 章秋萍, 楮红英, 倪煜青, 等. 不同级别医院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比较[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6):570-570.

[12] 何晓艳, 黄东, 刘琴, 苏琴.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2009,22(4):228-230.

[13] 杨英华主编. 护理管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87288.

[14] 于宗河, 武广华主编. 中国医院院长手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482108.

论文作者:文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精神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论文_文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