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措施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及耐受性分析论文_孙栋,高萌,张姗姗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lcu 454002

【摘 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及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9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两种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护理前患者耐受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耐受情况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危重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提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措施;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

危重症患者指的是疾病急性发作或患者意外损伤等原因引起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异常,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衰竭,如休克、脑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肝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危重症患者大多病情严重、发展快,会引起各类并发症,故对于危重患者需要给予更优良的护理。危重症患者常常会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有着重要意义,同事肠内营养支持还可改善胃肠黏膜功能[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9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危重症患者均能进行喂养;(2)患者无肠内喂养禁忌症;(3)近期患者未接受影响本次治疗结果的药物;(4)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5)排除精神病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2.3±4.2)岁,病程0.6-9个月,平均病程(4.3±1.1)个月;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2.7±4.5)岁,病程0.6-8个月,平均病程(4.4±1.2)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鼻饲管固定情况仔细检查,观察管道通畅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如下:(1)营养评估: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了解患者营养状况,首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营养液的浓度和剂量进行严格控制,之后逐渐调整用量。此外,根据患者营养情况,选择合适的鼻胃管,给患者插管时动作要轻柔。(2)体位护理:将患者病床头部位置抬高30°-45°,患者取半卧位,避免喂养营养液出现误吸和返流,同时也可减少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3)用药护理: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喂养期间,可给予综合药物治疗,对药物的选择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减少不良后果。(4)鼻胃管护理:患者喂养前,对患者的鼻饲管和鼻管情况进行仔细检查,采用有效措施固定,避免出现滑落、变形、导管堵塞等情况。喂养时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每次喂养时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6-40℃。(5)口腔护理:每日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4次,对口腔和鼻腔内分泌物及时清除,清除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受损,引起感染。(6)并发症护理:观察患者肠内营养后有无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要观察患者大便次数、颜色、形状等,调整肠内营养的浓度和剂量,滴注的速度等。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及患者耐受情况。疗效判断标准:良好:患者肠内营养可接受高于1500kcal热量,营养提供后24h未出现腹部不适感;中等:患者肠内营养可接受低于1500kcal热量,营养提供后24h未出现腹部不适感;差:低浓度的营养剂提供后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等不适症状,良好率=(良好+中等)÷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比较abcd

注:组内护理前后Pa,Pb,Pc,Pd均<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耐受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患者耐受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耐受情况均有好转,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者耐受情况

注:组间护理后Pa<0.05

3 讨论

危重患者机体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中,患者会出现心率失常、体温偏高、呼吸加快等现象,机体代谢率明显升高,此外,患者的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受到损伤,摄取的营养成分无法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机体再生和修复[3]。因此,大部分危重症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症状。患者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况下,导致免疫力低下,还会引起低蛋白血症,使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预后[4]。对患者实施有效科学的营养支持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死亡,加快机体恢复。

肠内营养是一种经过胃肠道代谢后提供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是一种更加符合人体生理学的营养支持方式,营养物质直接供应给胃肠道,能促进胃肠道血液循环,稳定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胃肠黏膜萎缩。肠内营养也能减少微生物侵入引起的感染疾病[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1。这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预后。

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发病急,发展快,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应激反应,故危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时会出现耐受差的情况,不利于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不利于患者预后[6]。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患者耐受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耐受情况均有好转,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吸收,提高机体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红.ICU 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干预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8(28):22-24.

[2]刘智明,曹金红,徐亮,等.不同疾病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6(2):178-180.

[3]郑晓倩,蔡圆圆,郑海燕.ICU 危重患者不同营养方式耐受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4,28(16):1479-1480.

[4]孔岩溪,徐兴伟,习丰产,等.不同剂量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4):373-376.

[5]郁慧杰,朱建刚,沈鹏,等.针刺对危重症病人胃肠及免疫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1):16-19,23.

[6]刘智明,曹金红,徐亮,等.不同疾病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78-180.

论文作者:孙栋,高萌,张姗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措施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及耐受性分析论文_孙栋,高萌,张姗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