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及英语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及英语教学研究

陈云端[1]2013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来说,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主要是在英语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而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及句型的练习和掌握,却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词语在正确的语境中的使用,结果是在数年小学和中学的英语学习之后,学生只会做题,高分低能,不能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使用正确而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导致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时常发生。为尝试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这一弊端,本论文以英国着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所提出的语用失误的观点和我国学者何自然、胡文仲等人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漳州实验中学初二(13)(14)班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做法。在实验中笔者对这两班的学生进行了两次的问卷调查,一次是在进行文化教学之前,一次是在一学期的文化教学之后,并且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文化教学势在必行。只有在课堂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和失误才能最有效地减少。当然,这同时需要提高教师本身的跨文化知识素养。

张彦群[2]2002年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原因分析》文中提出乔姆斯基以前的传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当成单一的自足自立的封闭结构系统,对语言研究的视野重点放在语言实体本身的描述,把语言教学置于文化的“真空”里进行机械地操练,而对直接影响语言的社会文化及其如何影响语言的构成、理解和表达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其结果是语言学的理论解决不了语言的现实问题。交际者虽然学会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基本知识,却常常不能进行得体而有效的交际。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诞生突破了传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樊篱,以更为深入、广泛的视角研究语言的运用及各种语言行为,深化了人们对语言社会性的认识,也为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建构了一个优质化的平台。随着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但是,由于交际者对外语知识掌握得不够或不了解异族文化的特点,经常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上的多种失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所以,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研究已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更缺乏基于大量例证的研究成果。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就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有关问题作一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探索,以期为从事跨文化交际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进而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围绕论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构建理论框架:1、对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理解;2、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3、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4、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防范方略。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对文化的理解见仁见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文化具有如下特征: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不是生理遗传的;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团共有的,不是某一个人所独有;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它包括语言并以语言为其重要载体;它是语言和世界的中介物。跨文化交际(语言的)既是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影响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全过程。在跨文化交际时,双方各自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如果交际双方各自按照本民族(或国家)的语言模式和文化模式进行编码和解码,其结果必然是语误迭出。纵观各种语用失误,可以分为两种:语言语用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会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语言语用失误即语言本身的失误,主要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表现出来,而以词汇和语法上的语用失误为多。社会语用失误主要是指交际中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影语言形式选择造成的语用失误。从时间词、颜色词、称谓词、问候语、致谢语、恭维语、自谦语、道歉语、禁忌语、邀请语等方面可以充分地看到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普遍性和复杂性。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语言上的,又有文化上的。交际者对目的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交际双方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民俗习惯、思维方式差异及文化的负迁移等都会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解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根本措施在于如何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概括起来,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至少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策略能力系统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分为跨越和超越两个层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加强对比、扩大信息获取渠道缩小文化适应时间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等。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把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建立起两种文化模式之间的协调机制,才会大大提高预防语用失误的效果,保证跨文化交际的畅通。

苏可[3]2012年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合作与日俱增无疑是因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显然,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同凡响的重要作用。多年以来,语言本身一直被传统的语用学当做研究的重点,而对语言和人类社会环境及人类文化的密切联系谈及甚少。伴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趋频繁以及交际失败不断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作为语用学的分支学科—语际语用学的热点话题之一,引起了国内外语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重视。牢固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尤其是英语语用知识是任何一个语言使用者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的必要先决条件。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毫无疑问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但学生难免会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语用失误现象,尤其在我国非英语口语教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教师们花在训练和培养语言能力的精力远远超出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这是很显而易见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已成为语用学和应用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语用失误一词源于托马斯(1983)的文章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她认为“只要说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语用失误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尽管语法的错误可以暴露出说话人在语言使用上的不熟练,但是语用失误却反应出该人举止不好”。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语用学的角度,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等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现象及原因,以及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启示。同时在语用原则的理论框架下探究了汉英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失误及其成因,旨在探讨语用学对学语言有何启示,强调语言学习要学会恰当使用和理解该语言,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以及语用失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的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一些语用学相关理论,为论文打下理论基础;接下来对从语音、词汇、句法、话篇、言语行为等层面对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最后探讨性地提出了一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的建议。

赵巍崴[4]2011年在《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与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入世,全球化成为了世界发展的主流。在这个地球村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语言技能是交际的必要手段,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知识无疑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由于各民族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失误,引起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影响交际效果。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此项研究对人们交际和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分析造成失误的原因,目的在于加深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尽量避免发生这类错误,使交际者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论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中生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进行分析,探讨了语用失误的根源及其对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寻求实现有效言语交际,避免或减少语用失误现象的教学途径。通过对高中教师和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文化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本调查以省重点平遥中学为个案,18个英语教师和18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本文还分析了学生对文化教学的态度与英语成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普遍存在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高中生的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对文化的教学和学习持肯定态度,他们都认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与英语成绩有一定的关系,实施文化教学是势在必行;学生中普遍存在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之间没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加强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和必要的文化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传授文化知识,进行文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英语文化教学水平和学生语用能力。

孙卫东[5]2008年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文中研究说明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除了要说出符合语法规范的话语之外,还要符合社会的规范,而这个语用规范,就是文化。受传统教学法以及考试制度的影响,我国英语教学的重点过多地放在语法上,对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重视不够。结果是许多学生虽然学了多年的外语,在跨文化交际的场合仍然犯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失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导入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语用失误,从而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了初中学生语用能力和文化教学的现状,发现随着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初中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语用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的来说,中学生的语用能力不高。一些看似简单的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的文化因素被忽视了,导致了一些基本的英语表达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学生对英语文化学习有兴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英语文化学习不够重视。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初中英语教师的语用能力现状,发现初中英语教师的语用能力和英语文化知识欠缺。在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着重探讨如何改进初中的文化教学以提高初中学生的语用能力,发现:(1)在文化导入的途径上看,要课堂和课外相结合。在课堂文化教学上要注意挖掘学生正在使用的教科书上语言现象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多种方法,但是特别要加强中西文化对比。(2)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主动的实践探究,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是解决当前初中文化教学问题一个比较好的策略。(3)在考试制度上,应适当加强文化和语用方面的考核。(4)在教师方面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英语文化方面的学习,增强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最后作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用前面所述的方法加强文化教学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是可行的。

朱雅丽[6]2014年在《顺应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解释。文章将以顺应理论为框架,深入分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地避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策略,指出避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曾珍[7]2012年在《高中生英语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法及考试制度的影响,我国英语教学过多地强调学习者语法能力的发展,忽视了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是许多学生虽然学了多年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却很差,而且即便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常常因不了解文化差异使用了不恰当不得体的语言,造成交际失败或交际冲突。可见,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语言的“准确性”与语言的“得体性”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把语言形式的教学与语言功能、情境和文化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语用能力能够与语言能力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某中学的95名学生在交际中使用英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学生在问候、称谓、告别、致谢、恭维、请求、话题选择和邀请等跨文化口语交际的场合中典型的语用失误情况。根据问卷得出的正确率数据及分析结果,探求了造成高中生语用失误的原因,其中包括英语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不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最后,本文建议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文化意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本文分为叁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章是引言,简要阐述了本研究的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正文部分。第二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和国外语用失误的研究现状,接下来对语用能力、语用失误等概念作了相关界定。第叁章主要介绍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案、调查对象和研究过程。第四章,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五章,首先对高中生语用失误的成因和制约其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如何培养高中生语用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第六章是结束语,重点指出语用能力并非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自然发展,因此,英语教学的重点必须从语法规则转到语用原则,这才符合语言运用的初始目标。对交际中呈现出的语用难点进行描述,在教学中加强文化的灌输,对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来讲意义重大。

经洁[8]2013年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及其根源分析》文中指出中西方存在的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屡屡出现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英语教学中令教师难以处理的问题之一,其形成原因实际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缺失。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等基本概念,进一步探索了文化差异的根源,以期在英语教学中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顺利实现新课标中对文化教学提出的目标。

郝莹[9]2017年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分析及应对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合作日益紧密,合作日益增强。随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的日益频繁和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使得人们在交际中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如本民族的一些约定俗成的交际模式,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及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文化规约及语言知识等。交际双方不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真正目的和真正的表情达意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语用失误。J.Thomas(1983)首次对语用失误一词进行使用。在她看来,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对说话人的意图没有充分理解与把握所致。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跨文化的相关内容,语用失误的形成的原因如文化差异、语境因素、相关的语用知识等及不同表现形式,如在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表现在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言学两个方面,而在非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又分为肢体和非肢体语言语用失误两方面。由此可见,想要达到顺畅的交际,一方面要求外语使用者语言基础知识的储备较为充分、扎实;另一方面要求外语使用者具备有外语语用知识和能力。在探讨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后,笔者提出减少或者避免语用失误产生的规避策略。通过讨论的各种措施,能够使外语使用者认识到,在言语交际时应该选择与相关语境和文化相符合的语言,通过做出恰当的选择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聂党飞[10]2012年在《中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现状研究》文中指出语言交际是社会交际的主要形式,但前提是语言使用者必须要具备必要的语言技能。而语言的使用又与特定的社会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语言使用者还需知道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怎样恰当的使用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成功交际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层出不穷,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不能顺利进行。本论文是一项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主要是中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语用失误的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在中学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中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如何?(2)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如何?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否成正比?(3)中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的的原因是什么?(4)影响培养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问题有哪些?怎样改进,以有效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本论文根据英国着名语言学家詹妮·托马斯(Jenny Thomas)于1983年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提出的“语用失误”的理论框架,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对造成语用失误的根源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1)中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不强;(2)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并非呈正比,也就是说,即使语言能力很强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3)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导致中学生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的负迁移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4)基于对中学生语用失误原因的剖析得出结论: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输入对纠正和避免语用失误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和语用知识的输入以培养中学生的语用能力;(5)通过对访谈的总结以及本作者在实习过程中对日常英语教学的观察,发现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如教师自身语用能力不高,不能够根据教材挖掘出语言的文化内涵等。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D]. 陈云端. 闽南师范大学. 2013

[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原因分析[D]. 张彦群. 陕西师范大学. 2002

[3]. 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研究[D]. 苏可. 湖南农业大学. 2012

[4].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与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研究[D]. 赵巍崴. 曲阜师范大学. 2011

[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 孙卫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 顺应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J]. 朱雅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7]. 高中生英语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D]. 曾珍. 漳州师范学院. 2012

[8].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及其根源分析[J]. 经洁.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

[9].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分析及应对策略[D]. 郝莹. 黑龙江大学. 2017

[10]. 中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现状研究[D]. 聂党飞.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及英语教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