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作指导努力开展精品--在全国文学创作中心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3月4日)_文学论文

加强创作指导努力开展精品--在全国文学创作中心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3月4日)_文学论文

加强创作引导 奋力推出精品——在全国文学创作中心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3月4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座谈会上论文,文学创作论文,讲话论文,在全国论文,精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六个创作中心的领导和作家们的发言都涉及到了如何加强创作和理论的引导,推出精品力作的问题,中央也要求我们好好研究如何加大建设和引导的力度。看来,这是当前文学创作的突出问题。我作为一个作协工作人员,也作为一个作家,想试着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江泽民同志最近说: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那么,倡导的焦点,就应该是端正创作思想引导作家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指导下,创作鼓舞人的精品力作。我们知道,文学创作有其普遍规律,社会主义文学更有其特殊规律。我们的文学既有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又要尊重作家个人劳动的特点,尊重作家的创作自由。这也就是作协五年工作规划草案中提出的:既要积极引导,又要尊重创作个性;既要集中力量唱响时代主旋律,又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学艺术的多种需求;既要提倡不同文学形式、风格、流派的自由发展,又要防止忽视现实题材,脱离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火热生活;既要防止要求文学创作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又要防止创作偏离时代,忽视民族命运的倾向;既要提倡有说服力的、健康的、同志式的友好讨论,又要防止搞无谓争论和庸俗捧场等等。怎样处理好这些辩证关系呢?根据当前创作实际倡导的焦点问题是什么呢?

第一,要倡导作家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要全面理解弘扬主旋律的含义。现在有些作家对弘扬主旋律不理解,往往是因为没有了解它的全面含义。有的理解为重大题材,有的理解为现代题材等。不理解就产生逆反心理。最准确的应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弘扬主旋律的论述:“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的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从这个论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开阔作家思路的口号。写现代题材当然是我们所提倡的,也最能体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如《张家港人》就是直接反映时代精神的),但历史题材,日常生活题材只要在思想、精神的开掘上有深度,也能奏出主旋律。如:抗日题材、历史小说中的爱国主义题材、写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的题材,开掘深了,思想启迪意义也非常大。

还有一层意思,主旋律与多样化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首先,主旋律的内容需要多样化的丰富多采的形式去表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反映主旋律的精神产品不仅思想内容要健康向上,艺术表现也应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精益求精,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现在我们倡导写主旋律作品,一定要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同时,有些作品虽然不是主旋律作品,但内容是积极健康的。如花鸟画、轻音乐、杂技、魔术和文学创作中的某些童话、寓言、山水诗等,它们也是人民所需要的。所以,作协要在抓全面繁荣的基础上,抓主旋律力作(上海作协与创作中心抓全面繁荣和抓主旋律力作的分工,是个好办法)。文学报刊不能忽视了多样化作品、各门类作品的创作。

再一层意思:主旋律作品与其他作品不是绝对的,会互相转化。思想艺术性一般的作品,经过思想和艺术的深化,可以提炼出撼动人心的思想深度来。同时,题材重大,写不深刻,也不一定能够奏出时代主旋律。关键在于作者认识和提练生活的深度,在于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水平。

总之,组织创作的同志要把握好主旋律和多样化的辩证关系,认识创作的复杂性,给作家选材、提炼思想的广阔天地。如《大上海小说》丛书,自然是以写上海的改革开放为主调,但上海的同志没有把作者局限住:有的作者以历史的上海为视角,对照现在的上海,可能写得更深刻。叶辛想以贵州为参照系数,写上海人的思想巨变,可能写得更有特色。古今中外,波澜壮阔,才能写出大上海在历史长河、世界视野中的地位来。

再重复一遍,现实题材是我们提倡的重点攻关的题材,但是要目光开阔,看到主旋律和多样化内在的辩证关系。

第二,倡导作家跳出个人小圈子,增强时代感、中国感,反映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用陆天明的话,写大中国文学和大时代文学。用陈国凯的话,写出大中国特色。

关键是倡导作家认识我们这个时代,不论写现实题材、历史题材,都要站到时代的高度去写。

我们的时代,站在个人小圈子看,问题成堆:污染、不廉洁、后门风行,难题错综。但站在大中国的高度看:纵看,现在是五千年文明中发展最快的盛世,是汉唐、明清盛世不能比拟的盛世;横看,中国是全球文明进步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是全世界的评价。现在,像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的没有几个。有人说世界上到处都这样,不对,我走了二十五个非洲国家,非洲农村“吃大树、围块布,住茅庐”,改变极慢。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在致力于用五年或十年达到事变以前的生产水平。欧洲已渡过了大发展时期,现在不少国家处于停滞状态。而中国,现在的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4倍,十五年提高4倍!五年后将是1980年的6倍!叶辛说,五年浦东建设等于过去一百年,这是一个缩影。 凤章说,三年建一个张家港,这又是一个缩影。十五年建一个深圳,这也是一个缩影。我作为陪同团团长陪肯尼亚总统访问深圳,莫伊总统亲口对我说:“中国正在震撼世界!”几千年不变样的中国农村,现在,江南的农舍与欧洲的小别墅已经在接近。2800亿美元的进出口,7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谁不羡慕?煤、钢、电、石油、粮、棉,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进入世界头几名的水平,受到全世界注目。美国为什么一定把中国放进发达国家里?世界为什么预测2010年中国的生产能力,将和美日德并驾齐驱,人家是以中国已实现的发展速度算出来的。2000年为1980年6倍,2010年是12倍。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 要达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在世界上空前的高地位!我们站在中国的高度看世界,会感到自豪!我在国外感到了这种自豪。我们的作家中有许多人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度写出了力作。《张家港人》、《苍天在上》、《天网》都是这样。而有的作家,站在个人圈子里,视野太窄,不高瞻就远瞩不了,就只能看到阴暗面,看不到克服阴暗面的伟大力量,看不到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站在中国的时代的高度,写出的作品基调就不一样,写各领域的建设,能写出希望、信心;写社会问题,能写出克服这些弊端的力量。《苍天在上》写的是人民最痛恨的干部不廉洁问题,但作者对党、对人民、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写出了以黄江北为代表的人们克服这种弊端的伟人力量。作品立住了,受到了人民的承认。写任何社会问题,只要站在看到中国光明未来的立场上,都会写出信心来,写出深度来。

我们处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家,自觉地去反映这个伟大时代是责任。是一代作家的神圣使命。反映这一代人奋起,奋斗,发奋创业,艰苦磨难,让后人知道,这一代人是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在这么多的问题堆里,在怎样的思想阻力下建设国家的。我们这一代不写这些,不是失职吗?

如果到下世纪我们的子孙要到历史的资料里去找中国富强的资料(人物、事迹),我们这代人是对不起这段历史的。就是陆天明的话:时代等待着文学,人民等待着文学。凤章说的:中国的时代精神在呼唤作家去反映。

当然,正如陆天明所说:“关心时代、关心民族命运是很累的。需要作家有奋斗精神,大无畏精神,勇于反映最鲜活的生活的精神。”我们各级作协应该勇于支持作家站在大中国的高度写中国,写中国的困难和希望,艰难和辉煌。应该说,倡导作家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是各级作协责无旁贷的责任。我觉得,应该把跳出小圈子,增强时代感、中国感,写大时代文学的口号叫得响响的!

第三、倡导作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文学观。

在当前,特别重要的是:

1、坚持反映论,解决深入生活的问题。 没有生活的瞎编出不来精品,已经成为共识。山西的经验,是投入生活,而不是蜻蜓点水。现在,各中心已采取了挂职、建生活基地、参予重点工程,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去等形式,广东准备办作家读书班解决深入生活和认识生活的问题。许多办法,关键是与人民心心相印、感情沟通。要解决一个感情问题,对人民的生活冷漠,就很难出好作品。今年能不能形成到生活中去的热潮?形成作家到生活中去光荣的风气!还有一个问题要特别重视,就是帮助在建设第一线的新作家正确认识生活。他们的生活是最扎实的,但有了生活还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认识生活,这就需要理论指导。不重视这一点,年轻作家的成长会受影响。我看,写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只有形成深入生活的热潮,才能引来涌现精品力作的高潮。这是文学创作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倡导作家认识历史客观规律。 山西的分析是深刻的。年轻一代作者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理论水平不齐,不少人不是以理论指导思维行动,而是凭个人经历,跟着感觉走,不自觉地偏离了唯物史观。有的作者很好,能几年和人民打成一片,却在历史观面前迷路。如对农民起义的态度,《水浒》的作者早就解决了,而我们有的作者反而从施耐庵的立场上倒退了,人民群众怎么会承认呢?对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认识自然也要有历史观点,如对土改,对人民解放战争,是非必须明确。对作家,历史观是一个根本观点。历史观连着道德观,连着对善恶的分辨。在唯物史观上出问题,就会把是非倒置了,故事人物再好,也立不住。

第四,倡导作家表现时代的新人形象。

文学是写人的。在写众多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要注意发现与表现时代的新人形象。

写新人,好久不提了。其实,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文学工作者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要塑造四个现代化的创造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要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

“四人帮”搞“三突出”,把塑造英雄人物的命题庸俗化了,英雄人物成了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神,创作出的作品虚假失真。我们应认真汲取这一严重历史教训。然而,现在有的同志的创作思想又走到了另一极端,如,有人认为,天地之间并不存在什么英雄,也无所谓新人形象。实际上,生活中的新人在不断涌现,每天在创造着可歌可泣的事迹。有人认为,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才能如实地反映社会面貌。岂不知,我们所说的英雄人物、新人形象,就在老百姓当中,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人、新思想,并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加工,就会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实际上,我们许多作者都在塑造着新人形象,只不过有别于“三突出”式的英雄人物。在描写改革开放的程贤章的作品里,在描写农民干部的许多作者的作品里,在描写工厂干部的《大厂》里,我们都看到了一些在磨难中奋斗的新人形象。《苍天在上》中的黄江北,对《新星》就是个升华。他的“青天”气少了,他是生活中的人。他想当官,但为的是给老百姓多干点事,他制造政绩争取转正,结果栽了跤。他有许多毛病,但不失为改革时代的新人。现在有不少作品里的新人是植根于人民群众当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较之过去的“三突出”人物,是一次否定之否定的认识飞跃,创作思想前进了一大步。真正的时代的新人,离人民群众近,他们的理想追求,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巨大的真善美的警世力量!

自从有文学到来,作家就在塑造时代的新人形象。封建时AI写作诸葛亮、岳飞、穆桂英。外国也如此,美国的《巴顿将军》,印度的《甘地传》,不是都在塑造他们的英雄人物吗?最近,我看了法国的电视连续剧《女大使和他的丈夫》,感触极深。这个剧描写了一位法国驻非洲的女大使战乱中临危救儿童,其丈夫冒死到疫区救死扶伤的故事,着力表现法国国家公务员和知识分子的高尚品格。由此我联想到,我到过非洲的许多国家,我们的大使,赴非医疗队员为非洲人民服务的品格、救死扶伤的精神感人至深,为非洲人民所敬仰,而我们为什么没能像法国那样,塑造出可歌可泣的大使、医疗队员的英雄形象呢?不能否认,我们在创作思想上塑造时代新人形象的观念尚较淡薄。看来,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应该以努力塑造有时代特点、能反映奋发向上精神的新人形象为己任。

第五、文学是人民的文学、民族的文学,要引导作家写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作品,做到雅与俗的统一。

雅俗共赏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我们一直在提倡。为使创作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还应继续大力提倡。小说是写给老百姓看的,人们看不懂,引不起兴趣,就不买这本书,你的思想再深刻,也没有作用。我在研究戏剧创作中发现,能不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戏,是戏能不能争得市场的关键。文学作品一样有这个问题。对此,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希望广大的民族艺术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活中去,熟悉生活,了解人民,积累素材,激发灵感,努力创作出雅俗共赏,为观众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这是对我们提出的总的要求。我想再重复一下几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我们应该明确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是艺术的高标准,也是主旋律作品和高雅艺术的高标准。无论高雅艺术还是通俗艺术都应向雅俗共赏的标准努力。雅俗共赏的含义,既不是‘雅’共赏,也不是‘俗’共赏,是雅和俗的统一。从内容上看,要深入浅出,文雅、深刻的内容要表现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从形式上讲,要大雅若俗,高雅难懂的艺术形式要力争有吸引力,让观众爱看;从艺术效果上说,要争取让高低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尽可能看得明白,文化层次低一些的观众能看懂基本内容,文化层次高一些的观众能品出作品的无穷深意来,达到不同层次观众共赏同乐的效应。事实说明,艺术的孤芳自赏现象和艺术的庸俗化现象,只有用雅俗共赏的作品才能取代。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

历史证明,雅俗共赏的作品最能传世。古代,《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记》都如此,《红楼梦》通俗到有文化的人都能读,高雅到三百年来成千上万的红学研究者研究不透!。现代,鲁迅的《呐喊》、《傍徨》正因为是雅俗共赏的白话文,使小说成为人民的小说。当代,《青春之歌》、《红旗谱》、《林海雪原》,无不是雅俗共赏的典范。小说,只有做到人民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才有强劲的生命力。这是规律。借鉴外国只能化为我们的民族艺术血肉,不能生吞。借鉴古代只能化为时代的血肉,不能复古。雅俗共赏不排斥高雅作品,两者可以并存,但追求雅俗共赏,是文学适应市场经济的最近路子。为使作家的作品成为人民的文学,又成为能走进市场的文学,应该引导作家写群众能看明白的小说,有本事应在反映时代深度上下功夫,争取群众上下功夫。

从内容到形式,谈这么五条,供同志们在作创作思想引导时参考。

至于如何倡导,我看首先是与作家交朋友,要用理论倡导;用政策倡导(支持好作品);用出版倡导;用评奖倡导;用评论倡导(为好作品开路);用稿酬倡导(精品高稿酬);用作家推荐倡导等。关键是形成合力。六个中心,各地作协,特别是全国作协要形成这种倡导的合力。

标签:;  ;  ;  ;  ;  ;  

加强创作指导努力开展精品--在全国文学创作中心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3月4日)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