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董勤敏

董勤敏

【摘 要】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重视标本送检质量,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量。方法 对我站检验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统计的76例不合格标本逐一分析归类总结。结果 在统计的76份不合格标本中,乳糜血标本占有率最高,其次溶血标本也占一定的比例,另外,标本留取数量过多或过少的不合格标本也占比率较高。结论 我站针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比率,确保为检验科提供更多的合格标本,为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可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标本; 不合格原因; 预防措施

近几年,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标志着我国血站管理法规及标准日趋完善,血站质量管理进入正规化、法制化管理阶段,全面加强了血站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管理,确保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性,而检测前过程管理是保证检测结果可靠的前提①,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实有效的献血者原始标本,因此,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合格的血液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因此,血站实验室建立和实施标本采集、运送、接受和处理程序,正确处理不符合要求的献血标本,归纳总结分析产生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并指导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量,现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统计的不合格献血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情况,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我站检验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统计的不合格标本76人份。

2.方法 对收集统计的76人份不合格标本按不合格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分类归纳,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不合格根源上改进完善,降低或杜绝各种原因产生的不合格标本。

结 果

2014年1月~2015年6月无偿献血标本不合格原因(见表1)

 

讨 论

从本文我站实验室统计的不合格标本数目显示,2014年1月~2015年6月共统计不合格标本76例,这充分说明我站在无偿献血工作中,从对献血者的招募选择,标本的采集,运送及交接等环节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为以上任一环节的疏漏或不规范均可造成不合格献血标本的产生,都可影响正常的血液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最终影响血液的安全供应,已引起我站相关科室的高度重视,各项原因分析及预防工作已全面开展。

1.原因分析

1.1从分析统计结果看,脂肪血标本42人份,占不合格标本比例55﹪(见表1),在所有不合格标本中占比超过一半。脂肪血即我们日常中所称的乳糜血,一方面因血液中脂肪颗粒含量高不能正常用于医疗临床,另外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色法试验的测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而我站对所采集的乳糜血大都会选择报废,这就造成了血液资源的大量浪费。分析认为脂血标本大量采集与献血招募中体检医生责任心不强有直接关系,若健康征询时,体检医生没有详细询问献血者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及近期饮食情况,没对不符合当前献血条件的献血者履行劝退或延期献血的义务,导致这部分献血者献血后留取的标本脂血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不合格标本陡增。

1.2在实验室检测工作中,标本量不足直接影响血液检测项目,而标本量过多,抗凝管中的抗凝剂有限,随着血液放置时间延长,部分血液有微量聚集,出现凝集现象,影响检测结果。标本量不足或过多的主要原因是采血护士留取标本时没有认真检查,少数试管抗凝剂不足,或在留样时血液流速过快,血量不容易及时控制,导致留样过多。若因试管质量问题负压过低则会出现留样不足的现象。

1.3 分析资料显示献血标本中标识不清或不正确,甚至无标识的不合格标本虽然不多见,但也不能因为数量少而置之不理,相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采血工作中贴签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态度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这类不合格标本会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无法掌握和确定标本的正确信息,信息结果的可追溯性更无从谈起。

1.4 标本溶血是指血清和血细胞溶在一起,也是我们在采血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能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很多,护士采血时操作不规范,留取标本速度过快,血液中的红细胞撞击试管壁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血,留取样本后放置过程过度震荡,混合时用力过度也可引起标本溶血,另外,采血后标本随意放在温度过高或过低处都可造成溶血,再者,标本运送途中颠簸震荡也是造成标本溶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1.5 标本凝血指采血后留取的标本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析出或出现血凝块的现象。在采血工作中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进行标本留取时未及时摇匀试管内的血液,或留取标本速度过慢,致使血液出现凝血现象,另外,标本量过多,试管内抗凝剂不足都可引起血液凝固,导致标本出现凝血现象。

1.6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试管破损虽不常发生,但我们同样也应引起重视,因为血液标本试管一旦破损不仅会造成血液无标本或标本量过少,还会引起送检标本的相互污染,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血液外泄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造成严重的后果。试管破损的主要原因是试管的质量问题或标本运送过程中标本包装不合格,盛放标本的容器使用不当。另外,标本受到非正常外力作用及路途中剧烈震荡都可引起标本试管破损。

2.预防措施

2.1 在献血招募过程中,我们应加强与献血者的有效沟通,及时告知献血前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乳糜血常见于体重偏重的中年男性,针对这类献血人员,体检医生在征询时更应详细认真询问献血前的饮食情况,发现不符合即时献血条件的应耐心解释清楚延期献血的原因,建议他们加强运动,控制饮食,献血前2天低脂,清淡饮食后参与献血②,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大部分高血脂可疑人群参与献血。再者,及时开展献血前血脂项目的检测工作,也能直接淘汰血脂高人群献血,从而大大降低献血标本中乳糜血的不合格比率。

2.2 我站定期对采血科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据有关文献报道65﹪的不合格标本与采集护士有关,所以加强采血护士培训十分重要③。我站采血护士是血液标本采集的主力军,因此,我们不但定期培训,严格考核,而且制订了周密的奖罚制度,激励采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责任心和采血技能,确保每个采血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反复强化容易出错的关键环节,严格遵守采血岗位操作规程。

2.3 建立和实施血液标本采集程序 采血人员严格遵守标本留取操作规程,标本留取前常规检查试管有无裂痕﹑渗漏﹑污染等质量问题,严防破损或其它不合格试管的使用。贴签时,认真检查标签质量,若发现标签破损﹑条码不清﹑信息不完整等情况时应及时记录并立即更换。采血时一次只能对来源于同一献血者的一袋血液的标本管和献血记录进行标识,确保在血袋与标本管分离前连续完成贴签任务,并仔细核对献血条形码标识的一致性,采集血袋血液的同时留取或从血袋血液中留取标本,从而避免血袋血液和标本不同源的错误发生。另外,采血人员时刻牢记留取标本时血液量要达到实验室规定的最低要求,防止因标本不足或过多影响实验室检测,留取标本操作时谨记速度适中,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以免红细胞和试管壁发生碰撞或产生气泡,混匀摇动时严禁上下暴力振动,以此预防和减少溶血标本的产生。

2.4 建立和实施血液标本运送程序 我站对血液标本的存放、包装、运送、交接等环节都制定有详细的管理规定,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在2~8℃条件下保存和运送,以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标本溶血。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密封、防震、防漏、防污染,包装材料应易于消毒处理,装箱时保持标本管管口向上④,从而有效防止血液标本管破损或渗漏。

2.5 我站实验室建立有完善的标本接收和处理程序 每天都有专业的试验检测人员对送达的血液标本进行当面核对,交接签名记录,对不合格的标本填写清楚拒收理由,及时做好处理和补救工作,必要时上报质量控制部门共同协调解决,严格把好血液标本验收关,为血液检测提供安全、可靠、合格的血液标本。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76份不合格献血标本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献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都是采血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操作不当造成的,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专业培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业务能力上。再者,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也涉及到血站的多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针对每次的不合格标本共同分析查找原因,达成共识,及时制定预防纠正措施,共同遵守标本质量管理程序,力所能及地将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水平,为医疗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血液产品。

参考文献

[1]刘燕智 栾燕 王芳等 血液检测试验室管理〔J〕输血管理 2013(3) 95-101

[2]丁左红 蔡莉 成分献血者体检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5 17(5) 461-462

[3]范瑞琴 29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1 13(2) 175-176

[4]刘江 输血管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2013(3) 99-100

论文作者:董勤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  ;  ;  ;  ;  ;  ;  ;  

献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董勤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