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诊治论文_薛思雯

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 30005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FEV1/FVC和FEV1预计百分比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FEV1预计百分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得知,痰瘀阻肺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阴阳两虚型和宗气下陷型患者,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PaO2和PaCO2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和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疲劳程度和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中医诊治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呼吸肌疲劳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更是导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关键性因素。西医在治疗此病时重点研究呼吸肌疲劳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诊治方法,中医则从发病本质层面提出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此,本文则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患者应用中医诊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3.64±8.16)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6.9±2.7)年。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4.36±7.52)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6.4±3.8)年。两组研究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数据资料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吸氧、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辩证诊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宗气下陷型;此类患者多表现为少气不足,咳喘无力,语低心悸,腹胀满、消瘦、自汗,脉沉弱,舌苔淡白且二便无力,因而需要补气升陷,采取补中益气汤,药方组成:升麻、灸甘草、人参、当归各6g,当归,黄芪各30g,丹参,茯苓,炒白术各15g,服用一个月。②痰瘀阻肺型;此类患者多存在咳嗽,喘促,舌黯红,脉浮滑,痰多且黏,口感纳差且胸闷,治疗时以祛瘀化痰补虚为主,采取定喘汤,药方组成:灸甘草3g,紫苏子6g,麻黄9g,桑白皮6g,黄芪12g,法半夏9g,白术12g,防风15g,款冬花9g,杏仁9g,每日1剂,早晚服用。③阴阳两虚型;此类患者咳吐痰涎,气喘难息,口干不欲饮,四肢无力,心悸,失眠,脉弦滑,多汗,食少,胸中闷塞。治疗以止喘平逆和补气养阴为主,采用参赭镇气汤,药方组成:生山药15g,山茱萸18g,生牡蛎18g,生龙骨18g,枳实12g,丹参15g,制南星10g,法半夏10g,生赭石20g,桑白皮12g,苏子10g,每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和血气分析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运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运用%表示,x²检验,计量资料则运用平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FEV1预计百分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得知,痰瘀阻肺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阴阳两虚型和宗气下陷型患者,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

3讨论

呼吸肌由肋间肌、膈肌、腹肌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膈肌在吸气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疲劳也称为呼吸肌疲劳。所谓呼吸肌疲劳即呼吸肌承担负荷降低其原有的收缩速度能力和收缩力,但因能力受损,无法如往常一般休息后而恢复。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的呼吸肌疲劳还会存在能量供应不足、肌肉萎缩、中枢驱动力不足、负荷过重等因素,更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直接因素。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为肺胀和喘证,患者多存在张口抬肩,面青唇紫,呼吸短促且呼多吸少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肢端厥冷,易感冒,脉滑细,腰酸畏寒,尿频。因而在治疗中可以采取辩证方式,将患者分为宗气下陷型,痰瘀阻肺型,阴阳两虚型,例如宗气下陷型运用的补中益气汤中的灸甘草、白术、人参、黄芪等具有健脾益气之效,党参和丹参则具有补血化瘀活血之功效,升麻则可以下陷阳气,茯苓具有健脾渗湿之功效,上述药物同用可以调和脾胃,改进患者营养状态,促进饮食消化,增强身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发作频率,从而更好地达到扶正固本目的。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疲劳程度和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国彬,叶仁群,谢嘉嘉.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中医诊治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69-170.

[2]曹国虎.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5):90-91.

[3]魏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OPD 稳定期呼吸肌疲劳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7):30-31.

[4]方华,田良东,黄俊利.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16(7):520-524.

论文作者:薛思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诊治论文_薛思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