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与管理探讨_医疗论文

高校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与管理探讨_医疗论文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医疗保健论文,体制论文,高校论文,机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1-3699(2010)04-0001-03

高等学校医疗保健体制改革事关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事关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大局。在探索高校医疗体制的改革时,还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一切要以有利于提高师生健康、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前提。因而高等学校的医疗保健体制改革就必需从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出发,从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卫生构建和谐校园这个宏观目的出发,才能更好地坚持与发展。

一、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现行体制的弊端

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提出了学校卫生工作的十三条要求。为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9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要任务:“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负责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对影响学校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实施医务监督”,各高校根据教育部文件指示精神,相继成立了医疗室或者医院,但其运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其运行的机制存在一些弊端。

(一)现行机制下高校医疗机构的工作受质疑

由于医疗机构直属于学校,医生属于学校特殊的一员,医生的实践技能与社会医院医生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受体制的影响,医生的服务意识不强,学生普遍对高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反映不佳,由于学校的经费有限,价格高、质量好的药品供应不足,学生对药品的质量产生了不满。面对学生们的诸多指责,高校医疗机构也是有苦难言:在近些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有限的经费更是杯水车薪,高校医疗机构为了对学校负责,不能超支太多,于是只好一切从简,能省就省。

(二)现行机制下高校医疗机构工作形式单一

目前,现行机制下的高校医疗机构一般以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治疗为主。学生身体不适,到医疗室或者医院去就诊,而医生也只是根据学生的病情给予治疗,治疗后就完事,这与社会医院的工作方式基本雷同。从工作性质上分析高校的医疗机构与医院是有很大区别。高校医疗结构不但承担着学生的疾病治疗,还承担着全校师生的健康保健,而健康保健是高校医疗结构的主要内容。现在体制下的高校医疗机构的功能还非常单一,健康保健的功能还没有建立起来,高校医疗机构对学生的健康信息档案也没有建立,这种工作形式的单一与其体制有直接关系,这与医疗体制的分配制度有直接关系。

(三)现行体制下高校医疗机构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现行体制下高校医疗机构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由于高校的师生青壮年居多,其生病的概率相对较小,真正的治疗也不是很多,而高效投入的医疗设备资源就造成了闲置。只有极少数高校的医疗机构对社会进行开放,使其资源被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但大多数高校的医疗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实际上,在社会医疗资源相当短缺的情况下,高校的医疗机构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医疗体制当前是矛盾重重,问题已经极为突出,因此,对高校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是迫在眉睫和势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医疗保健机构运行体制的模式选择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高校医疗保健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运行机制改革。有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模式;也有采取学校发工资、津贴,自己创收等运营模式。但以上模式都无法保障学生的医疗和保健的质量,在深入研究之后,对高校医疗保健机构提出几种改革模式。

(一)高校医疗保健机构联合成立高校中心医院

各高校医疗保健机构技术力量、仪器设备不足。如果联合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是一条捷径。联合力量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编写教材与宣教资料,进行大学生体检和教工体检;联合力量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创建传染病防治管理网络,建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管理网络以及联合开发第三产业等。它不仅可以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水平而且为高校节省医疗费开支,节省人员费用开支。这种模式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高校之间不能距离太远,在空间距离上基本是一个整体,如:大学城或者高教园区是最佳的实施场所;第二,高校之间应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共同的契约;第三,高校应同时按比例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二)高校医疗机构挂靠当地医院

高校医疗机构从高校切离,整体(包括人员、设备、固定资产)划归大型医院。作为大型医院派驻高校的机构,类似于外包,但又区别于外包;以为学生服务为主,社区服务为辅;其规模、设置由医院根据需求确定,防止资源浪费,为学生服务按契约运作。高校充分利用其医院专业技术水平的优势,充分发挥医院医生丰富经验。高校给予医院一定的补贴,来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制定一系列制度来控制医院的盈利行为,例如,对药价进行定期监督,对门诊费、治疗费有效监督。采用这样模式,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的发生,第一,医院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变相提高药品、诊断费、床铺等项目的价格;第二,医院是否能够保障在紧急情况下处置突发事件;第三,医院采用何种机制保障高水平医生进驻校园。这种方式,适用于医疗设备短缺、医护人员匮乏的高校,优点在于能够共享优质的社会医疗资源,缺点在于医院与学校利益的均衡。

(三)高校联合当地社区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校将自身视为所在地社区的成员之一,在高校内部不设医疗室,而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支持,并且为社区服务。此种方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高校和所在社区共同使用,出资比例可以共同协商,社区服务中心以合同方式聘请高水平的医生,根据工作时间给予一定的报酬,同时,根据实际的服务效果给予一定的奖金报酬,并定期邀请一些名医坐诊,提高服务的质量。此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第一,高校可以节约一部分医疗开支;第二,医疗结构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学生可以享受到高水平治疗。但需要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第一,如何保障师生的保健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第二,如何协调学校与社区的利益问题。

(四)有医护专业的高校开办两用医院

部分高校有医护专业,具有较好的医疗技术优势,高校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调动医疗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开办医院。一是为学校师生服务,承担全校师生的医疗保健卫生工作;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弥补社会医疗资源的不足,在一定的利润范围内,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采用这种模式,有如下优点:第一,教师有了实践的科研平台;第二,学生有了实习基地;第三,学校节省了一部分必要的医疗开支。但有几个问题值得商讨。第一,如何调动医护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是股份制建院还是学校独自投资;第三,如何建立面向学生和面向社会两种合理的收费体系。

(五)外包给优秀高校医疗机构

部分高校附属医疗结构做的较好,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较为合理的收费制度、较为完备的实施、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例如,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等等。能否把高校医疗机构外包给这些成熟的医疗结构。让他们来管理、来运营。优点是: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制度;二是学生可以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条件;三是对当地社会的医疗水平也有提高。但也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吸引这些高校医疗机构进驻;二是如何保障他们的合理利润;三是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高校医疗保健机构机制的有效保障

无论采用哪一种医疗保健机构,都要有有效的保障机制,根据高校医疗结构的特点,特提出几条保障机制。

(一)加大高校卫生管理机构的改革

改变高校卫生机构建设中大而全的局面,建议除设立必要的科室外,应着重建设好保健科,设立突发事件预防科(或办公室),对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把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全科技术人员。加大对医务人员各种相关法规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加强他们防控传染病知识和意识,当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才能够从容应对,科学处理。

(二)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高校卫生工作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把相关的各种信息输入计算机,如学生、教职工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课教学内容,学校饮食卫生情况,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以及门诊病历的存档等,都可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如有可能甚至可与其他高校联网,相互共享信息资源,也可以方便教职工、学生获取相应的信息。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

高校卫生工作的重点是以预防为主,根据高校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性质,高校卫生机构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各种规章制度来规定、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指挥机构,由分管学校卫生的校领导负责指挥,各相关的职能机构负责人员为其成员,为校内一级指挥机构;高校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心理专家、后勤保障人员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责任人,为校二级机构;将院系班级的卫生员为三级机构,收集、反馈信息,协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同时要有一定的专项资金、畅通的信息渠道、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作为保障。

标签:;  ;  ;  ;  ;  

高校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与管理探讨_医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