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中材料解析能力提升的策略论文_鲍晔明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鲍晔明 214221

摘要:2017年开始的新课改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之下的高考,以及随之而来的复习中,学生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史料题,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材料,而我们的学生对于这些材料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层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进行策略优化的探讨,提出尊重学生个性;精心设计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概括和思辨的能力,注重方法的指导;注重阅读教学的层次性;引导学生选好相关材料,为学生创设新情境。这些策略的优化以帮助学生提升材料的解析能力。

关键词:材料解析能力,策略优化

2017年8月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注重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1].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之下的高考,以及随之而来的复习中,学生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史料题,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材料,而我们的学生对于这些材料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层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策略优化的探讨,以帮助学生提升材料的解析能力。

一、高中学生史料教学现存问题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或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或解释,但由于历史的不可重复性,因此研究了解历史就离不开借助史料,梁启超曾说过“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 [2]由此历史课的学习就离不开史料,这也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史料教学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材料是教师依据史料教学的需要提供的加工过的史料,是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中的具体化,在高中历史复习中则具体化为材料题型,即使用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史料解读。但是当前部分教师的史料教学,尤其是复习中的史料教学偏重于对题目解答的强调,过多的把精力放在对题目的讲解上,但是对学生的材料阅读缺乏有效的引导,使阅读依然处于盲目随意的状态,重题目轻阅读,重做题轻解析,重结果轻过程,这不仅不利于高中生知识结构的平衡发展,也容易导致学生丧失思考的兴趣和判断能力。长期以来,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历史材料阅读教学偏重于回答题目,轻视甚至忽视对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3]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基础课程,不仅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也关系着学生文化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养成。因此,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了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应该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从学生层面看,学生的材料、史料解析能力并不理想,这也导致了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的素养培养无从下手,也影响到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开展,读错材料,错读材料,漏读材料,误读材料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提升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就十分有利。同时,学生材料解析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史料教学的开展,拓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二、高中历史材料复习中解析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性,精心设计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将史料解读变成学生喜爱的课堂活动。[4]在讲授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解读史料,为了提高学生在阅读分析中的效率,可以为学生为学生布置响应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分好组,要精心设计准备好阅读史料,可以就一份试卷或复习的重难点的史料,布置好阅读任务:材料中的人物,时间,事件,后果,影响,在阅读基础上进行小组探讨,取长补短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例如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试卷上的史料分析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准备时就可以先分析每道题目,为学生设计出阅读任务单,任务单以一道题目为切口,列出相关阅读要求,这些要求按难易程度排列依次为基本信息:时间,人物,事件,材料出处,材料的作者;分析信息:材料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结合题目的一些要求。例如: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内涵“近代性”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论著《明夷待访录》以鲜明的态度宣布告别秦汉以下的君主专制,又隐约暗示走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趋势。其或鲜明或朦胧地昭示的路向是,从农本型自然经济迈向工商发达的商品经济,政治上从“君治”通往“民治”。黄氏拥有的学术资源基本上是中国本土的——因袭并变通先秦以降的民本思想,直承中明以来党社议政之风及市民文化的精髓,显现了中国本土文化自生的“近代性”趋势。

材料二 由于明清之际历史条件的限制,《明夷待访录》之类论著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长期遭到禁毁,黄氏之书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李贽书称《藏书 》《焚书》,唐甄书称《潜书》,都表明具有早期“近代性”的思想在近代前夜的中国深受压抑,难以流播发扬。清末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在向国人宣传“民权”“立宪”之理想时,曾在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运动中所发挥的继往开来、汇通中西的枢纽作用。

——以上材料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1)据材料一,概括《明夷待访录》“隐约暗示”的“近代性”思想,分析影响黄宗羲形成这些思想的主要因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夜早期“近代性”思想“难以流播发扬”的历史背景。(4分)

通过以上任务单,以阅读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二)重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概括和思辨的能力,注重方法的指导。阅读需要思辨,也需要思维的活动。具备良好的分析概括和思辨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阅读中,寻找材料关键词,对于关键词和句子的含义进行分析,理解关键词和句子的本义以及在材料中的含义,能够把材料的内容与历史背景、影响和所学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辩证思考都是能够在阅读中逐渐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1903年又在《苏报》上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说明章太炎:

A. 主张反清革命 B. 反对民主共和C. 提倡保皇立宪 D. 支持君主立宪

就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首先寻找关键词,时间:1901,1903年,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二十九年;人物:章太炎,光绪帝,载湉,指导学生把光绪皇帝和载湉联系起来,即光绪皇帝就是爱新觉罗载湉,再把中国古代皇权至上,对于皇帝的避讳制度联系起来,就能理解这个时间段章太炎公然登报宣称:“载湉小丑,未辨菽麦”,章太炎对于皇帝制度的态度。

(三)注重阅读教学的层次性。对于任何一段材料来说,学生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次性地就将材料的所有内涵解读清楚,而且题目中出现的材料,往往是有几段材料的,材料间往往还有一定的层次性,是常读常新的。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通过有层次性阅读教学,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分析能力。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是让学生初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寻找材料基本信息即人物、时间、事件;第二步是再次阅读材料,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梳理材料的层次,寻找关键字,提炼有用信息;第三步是对材料进行精读,比较深入的理解材料,结合对材料内容背景的深入理解,分析相应的历史影响。通过这三个层次的逐渐深入,使学生对材料积极参与。

(四)引导学生选好相关材料,为学生创设新情境。课堂复习中的阅读是学生阅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成长规律上看,中学生已经开始从具象思维方式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转变,适当的扩大学生阅读面不仅能够拓展学生视野,也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选好阅读材料非常重要。课堂复习并辅之一相关资料的阅读,并指导学生如何去读,才能为学生搭建更系统科学的阅读体系,这样也能使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升成为可能,为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5]例如:在复习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章时,在分析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材料后,研读徐秀棠《紫砂工艺》节选“从1955年到1979年的24年间,紫砂陶器是宜兴紫砂工艺厂独家生产的,在农村则有大量的分散的副业加工户生产普通紫砂陶坯件,紫砂泥原料,由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采矿供给,再经紫砂工艺厂原料车间粉碎加工练泥,提供给厂内及农村生产,紫砂工艺厂独家拥有烧造窑炉,上述计划经济的生产模式,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市场经济目标而结束。1980年紫砂工艺二厂建立,1986年三厂建立,1987年又建立了四厂,五厂,上述乡镇企业的兴起,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显示出强大的力量,紫砂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指导学生阅读,提选有效信息,就会得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乡镇企业的作用,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总之,要充分认识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以新课标为基本要求,提升高中历史复习中材料解析能力,努力探索促进高中历史史料阅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学习,自由的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

[3]《普通高中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迟钰丽 2015年鲁东大学硕士论文

[4] 《如何培养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周怀聪 1994《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5] 《高中历史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析》罗婵 2019《中学教学参考》

论文作者:鲍晔明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高中历史复习中材料解析能力提升的策略论文_鲍晔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