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网线路;施工;运行技术
1电网线路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
1.1电网线路测量
对于电网线路工程来说,一般采用的测量办法是仪器测量法和标杆测量法。标杆测量法较仪器测量法简单便捷,能够运用于各种类型标准电网线路的测量,尤其是对线路转折处以及长线路的测量,杆位精准、测量效率高而且偏差小。仪器测量法程序比较复杂,不仅要选用正确适宜的标杆型号,在测量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相邻电杆之间的距离,及时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还要测量两次求其平均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2基坑工程
1.2.1准备工作
要做好线路施工图的设计,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能最大限度节约施工成本。其次,标杆画线一定要符合设计图的要求,杆与杆之间的距离,标桩是否在线路中心线上,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在内。最后,勘测基坑周围的地理环境,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无威胁,做好基坑周围土质调查工作,尽量避免基坑坑壁的坍塌。
1.2.2具体实施
1.2.2.1基面降基
电网线路工程建设完毕后,有可能会出现基面下降的现象,为了防止发生这一问题,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基面降基这一项措施必不可少。基面降基技术依据不同区域的地质情况而有所差别。对于软土地质来说,主要采用碾压、夯实的方法,提高基面的承载力;对于地质岩石破碎比较严重的地区来说,可以利用混凝土泥浆粘结破碎岩层的方法,再加以喷射加固,从而提高岩石的承载能力。
1.2.2.2用机器开挖基坑土石方
中国目前采用机械和爆破开坑相结合的方法来开挖土石方,在开挖前,工作人员要对照设计图纸来明确开挖的深度等数据,爆破后,要及时处理浮土、浮石,避免其对施工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另外在开挖的时候,还要注意开发尺度的控制,不能因为一时贪图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
1.3电网线路工程的电缆建设
1.3.1前期准备
电缆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各类所需工具、材料的检查与核实,这是确保电缆建设成功的基础,同时也影响着电缆建设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细心检查及核对,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
1.3.2电缆架空施工工艺
电缆架空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撑杆和立杆两项。撑杆和立杆工艺的前期环节方法相同,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各类零件按照图纸进行安装组建,而后进行具体的实施环节,最后进行埋土和防护加固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撑杆还是立杆,都要时刻观察杆身的高度、位置,并加以调节,确保电缆建设的精准度。
1.3.3电缆铺设
在电缆铺设过程中,为了降低工人的施工强度,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将电缆线盘架好后放置于滑车上,这样做还可以减少电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进一步确保电缆建设的质量。另外电缆的铺设常常需要深入冻土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做好电缆的防冻工作,避免电缆因为地温太低而出现问题,影响电网的运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电网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2.1完善检修制度
电网线路运行检修工作的开展应当明确具体的检修制度规范,对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流程、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与标准等进行详细的规范,使得电网线路检修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制度制定过程中,要积极参考国家颁布的《电业生产安全工作规程》(电网线路部分)《送电专业生产工作管理制度》《供电设施运行维护及设备修理管理标准》等与电网线路运行检修相关的法律条例与政策,将各项规范条例中的内容合理地参照设计到电网线路运行检修的制度规范中,使得电网线路运行检修的制度规范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国家制定的具体标准与要求。电网线路运行检修制度的完善还需为检修工作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针对电网线路运行检修过程中各个流程的具体数据要求,总结归纳成各项数据,明确规范正常情况下数据的具体范围,方便检修人员及时对照相关数据,且各项工作的开展标准规范中,需要把握该项标准在各个线路材料、环境下都适应,尽可能全面性地覆盖各类检修情境,确保检修人员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都有明确的参考标准。另外,电网企业应当将检修制度打印成册,要求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其中的各项参考标准,在实际的检修工作中能够熟练操作各项技术,把握检修技术应用的完善性。
2.2规范检修措施
电网线路的检修工作还需明确规范具体的检修措施,对电网线路检修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检修技术、工具、行为等进行明确的规范,使得检修人员能够熟练完成各项检修工作的技术应用与数据记录。首先,调查电网线路运行故障的起因与具体位置,大致规划具体的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识别具体的接地、短路、负荷过大等故障,通过一系列的检测确定电网线路故障的具体位置,针对故障范围进行维修工作的开展。其次,日常检修过程中的穿戴与绝缘工具运用,在实施电网线路运行检修工作之前,要求检修人员对绝缘服、绝缘设备等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保各项绝缘设备无明显的破损。在实际的检修工作中,也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对电网线路进行检查。再次,日常检修时的重点规划,要求检修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高度重视各项数据的测量,通过数据的计算、对比与分析,确定该部位是否存在运行问题,并观察检修部位是否存在老化、破损、受到腐蚀等现象,将目测观察与检修技术相结合,确保全面性地对电网线路进行观察、检测与维修。最后,电网线路检修数据记录、分析、整理与上报,电网线路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各项数据记录的真实有效,以及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有效性,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检修数据记录,为今后的电网线路检修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与此同时,还需将周期化的检修数据形成报表上交给电网企业的管理部门,及时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
2.3加强技术创新应用
电网线路检修工作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检修设备、检修科技手段、检修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在检修设备层面,应积极采用新型的电网线路检修设备,如新型绝缘服的应用,能够提高整体的绝缘效率,大大保障了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电流、电压、电阻等新型数据检测设备的应用同样能够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保障电网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电网线路运行检修数据的分析上,也可采用系统化的数据分析手段,将检修过程中获取的数据信息录入系统平台中,一方面可以及时记录、整合、储存检修信息,将检修数据进行统计后,可将各个检修阶段的数据形成完善的报表,为检修人员明确显示电网线路运行的变化,从数据变化中把握电网线路运行是否完善。另一方面可对检修的数据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把握该部分电网线路运行的有效性。
3结语
随着电网线路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合理的电网线路施工,才能推动电网线路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施工人员做好全面的应对处理,这样才能够实现其技术创新,做好施工技术的优化,完善电网线路运行维护的管理,最终确保电网线路运行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周勇军.10kV电力线路工程施工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9(1):119-120.
[2]江纪成.浅析10kV电力线路工程的施工工艺[J].科学技术创新,2018(23):111-112.
[3]黄兴平.电力线路运行检修控制与管理措施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170.
论文作者:沈元平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电网论文; 线路论文; 数据论文; 工作论文; 测量论文; 电缆论文; 过程中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