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研究论文_余华委

(成都誉美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到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是否伴有颈动脉斑块症状将其分为正常脑梗死组与伴有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组,分别为50例与52例,同时选取同时期50名健康人员,使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三组人员的颈动脉弹性进行测量,分别比较三组人员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僵硬度(β)、压力弹性应变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情况。结果 正常死亡组与斑块组的β、Ep、AI与PWVβ明显高于健康组,AC降低;并且正常死亡组的β、Ep、AI与PWVβ明显低于斑块组,但AC却高于斑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的检测出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下降。

关键词:血管回声跟踪技术;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颈动脉弹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arotid el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carotid intima-media infarction by echo-tracking technique.Methods:102 patients with normal carotid intima-media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July 2018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and carotid plaque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had carotid plaque symptoms or not.They were 50 cases and 52 cases respectively.Meanwhile,50 healthy people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to use blood vessels.The carotid elasticity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measured by echo tracking technique.The carotid elastic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including stiffness(beta),pressure elastic strain coefficient(Ep),compliance(AC),expansion coefficient(AI)and pulse wave velocity(PWVbet).Results:The levels of beta,Ep,AI and PWV beta in normal death group and plaqu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group,and the levels of AC in normal deat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plaque group,but A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laque group(P < 0.05).CONCLUSION:Echo tracking techniqu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evaluating carotid el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carotid intima-media infarction,and can effectively detect the decrease of carotid el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carotid intima-media infarction.

[Key words] echo tracking technique;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normal;cerebral infarction;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为有效的对患者的疾病进行预测与诊断,临床中主要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颈动脉弹性[1]。常规的检测技术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检测效果,但却较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无法进行深入的检测,因而无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检测信息[2],因此需要对检测技术进行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临床检测人员主要使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患者的颈动脉弹性进行评价,能够有效的获得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数据,从而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评价效果,为临床医生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保障[3],本文将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到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是否伴有颈动脉斑块症状将其分为正常脑梗死组与伴有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组。正常死亡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54-69岁,平均年龄为(61.5±4.9)岁;斑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为55-69岁,平均年龄为(62.1±5.1)岁。同时选取同时期50名健康人员,男26名,女24名,年龄为54-68岁,平均年龄为(61.1±5.1)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②颈动脉内中膜均正常。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②经二维超声诊断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现象。实验者家属在了解相应的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三组人员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三组人员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选用GE-LOGIQP5型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定为10MHz。在进行检查的前1d与当天,禁止患者饮用浓茶、咖啡,并且禁止服用降压药物。检测前10-15min使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同时需要确保检查室的温度与湿度。下午2时-4时,需要对患者进行3次右上肢血压测量操作,每次测量期间间隔2min,并对3次测量的结果进行严格记录。将肢体导联心电图与患者的左侧颈总动脉进行连接,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将患者的头部稍向右侧,并将探头轻放于患者的左颈部位,之后确保其稳定。在左侧颈总动脉窦部下缘下方2.0cm的位置对患者的颈动脉弹性进行测量,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躲避内中膜增厚与斑块形成部位,之后对探头进行调整,确保取样门垂直于血管壁。在进行探头调整时,需要确保取样门位于血管中外膜的位置,并且需要确保探头的平稳性,以使采样图像平稳;之后患者与检测人员同时屏住呼吸,记录6个以上波形,确保获得标准图像后,将结果输入至检测仪中,之后仪器便可自动检测β、Ep、AC、AI与PWVβ等数据。

1.3观察指标

三组人员的β、Ep、AC、AI与PWVβ等数据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建立Excel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软件工具SPSS20.0,β、Ep、AC、AI与PWVβ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正常死亡组、斑块组与健康组的β、Ep、AC、AI与PWVβ等数据比较

对比三组人员的检测数据,正常死亡组与斑块组的β、Ep、AI与PWVβ明显高于健康组,AC降低;并且正常死亡组的β、Ep、AI与PWVβ明显低于斑块组,但AC却高于斑块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注:t、P为健康组与正常死亡组比较;ta、Pa为健康组与斑块组比较;tb、Pb为正常死亡组与斑块组比较

3.讨论

脑梗死对患者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且近年来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为社会与家庭生活带来严重负担,因此需要及早对患者进行检测,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4]。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而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的得知患者的脑部血管情况。随着超声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颈动脉疾病的评价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同时在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疾病的诊断率,对于患者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经过诸多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若单纯的使用二维超声进行检测,则将较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不良干扰,加之其无法有效的准确诊断内中膜增厚与斑块形成症状,因此无法进行深入的检测,以致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使得患者的病情出现较大的不良发展,最终出现死亡的不良后果[5]。脑梗死疾病的本质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较为严重的阻碍,并且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修补,血管内皮细胞将会出现大量坏死,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将会产生较为严重发的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在较大程度降低了血管管壁的顺应性,并且随着顺应性的持续降低,患者的血管的脉压值将会不断升高,动脉管壁搏动负荷将会不断增加,最终使得血管管壁产生更加严重的不良损伤。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一种检测血管弹性的新型技术,通过运用零交叉的方式,对血管管壁的运动过程进行实时检测,并且能够进行实时的自动分析,之后将相位信息转化为距离信息,利用图像的形式将血管管壁的运动过程进行展示[6]。在获得患者的管壁搏动信息后,检测人员将患者的血压值输入至仪器中,则仪器便可自动的显示出β、Ep、AC、AI与PWVβ等数据,从而便于检测人员进行解读。依据相关的学者研究结果可知,使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较为有效的检测出普通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数据,但未见对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进行测量,通过本研究可知,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足以说明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替代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测技术对患者予以检测[7]。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对患者予以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患者的β、Ep、AI与PWVβ等指数明显升高,AC明显下降,并且通过比较颈动脉有斑块患者,其Ep与AI等指数显著降低,可作为评价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主要指标,与崔浩等人的关于《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的研究结果相似,组施以说明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的检测出β、Ep、AC、AI与PWVβ等数据,因而能够有效的得知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下降,可作为今后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的首选方式。由于目前缺少相关的临床报道,因此临床检测人员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检测,并严格记录检测结果,之后对其精准分析;除此之外,临床检测人员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的操作水平,并加强对此种技术的研究,以便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诊断率,以便为患者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患者摆脱疾病困扰。

参考文献

[1]张海平,姜淑英,周秀萍,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单纯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8):1140-1142.

[2]线滟,王学梅.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10,24(4):167-169.

[3]赵灵芝.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TIA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20):3075-3076.

[4]王晓磊,哈斯,张小杉,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285-1288.

[5]李汇文,刘志跃,杨敬英,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危险度分层[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4):7-11.

[6]阚艳敏,马琳,吴秀萍,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4):233-235.

[7]崔浩,杜国庆,张蕾,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10):1536-1539.

论文作者:余华委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研究论文_余华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