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建设农村精神文明“高地”_农村论文

平阳县:建设农村精神文明“高地”_农村论文

平阳县:筑起农村精神文明“高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平阳县论文,高地论文,精神文明论文,筑起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浙江省平阳县,依托文明村镇、幸福社区、文化礼堂载体,通过乡风评议、“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三心四德”等手段,以环境卫生、道德建设、邻里关系为突破口,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和人文环境,切实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文明村镇创建,让文明弥漫每个角落。结合省、市文明村镇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进一步完善县文明村镇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及文明村建设台帐资料整理标准。制定创建机制,加强指导考核。建立资金奖补机制,将文明村镇奖励机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2013年补助资金达到126万;建立人员落实机制,镇(乡)均设立文明办(创建办),镇(乡)、村两级均成立文明村镇创建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文明村镇创建;建立考核机制,制定创建方案和规划,将具体任务层层细化,将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纳入各个镇乡的目标考核,对表现突出的镇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落实不力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目前,该县省级文明镇5个,省级文明村8个,市级文明镇2个,市级文明村61个,县级文明镇2个,县级文明村170个;注重典型树立扩大辐射影响。平阳县注重基层道德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如省级文明村冯宅村,利用孝文化长廊天花板上绘着的二十四孝图案及讲解,让人“仰首知孝”,也由此在村民中营造出了一个知孝、懂孝的氛围。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孝敬之星”“好媳妇”“助人为乐之星”等村庄之星,孝道文化蔚然成风。

二是“乡风评议”活动,让文明深入家家户户。开展乡风评议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推动科技知识、文体活动、道德规范进村,孵化“村庄之星、文明家庭、孝贤评比”等基层文明细胞。在该县许多村庄,以农村住户、村部墙体、主干道的住宅墙壁为载体,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人文景观,以及广大群众的文化层次,挖掘当地真人真事,在村口、路口等醒目地方,用漫画、诗歌、格言、警句、谚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墙体文化”,引导农民树新风、倡新风,将健康文化送进农村,既美化了环境,也美化了心灵,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活课堂”,让农民群众明辨是非、美丑、善恶,认识不良习惯、风气、风俗的危害,增强了乡风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宣教活动的同时,还广泛开展以议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风尚评议活动。充分发挥市民观察团、社区监委会、村民监督小组等作用,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卫生、公益事业、计划生育、孝敬老人、教育子女等热点难点问题和邻里、土地家庭矛盾纠纷等进行评议,联系当地发生的典型事例,查找身边的不良习俗和不文明现象,摆事实、讲道理,论危害、树正气,努力形成风尚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以文明创建和道德评选为主要载体的乡风文明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村民身边的好人好事,精心设计“乡风评议”载体,激发农民群众荣誉感的兴奋点,并把乡风评议与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立足当地实际,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美德家庭”“书香家庭”“好邻居”“好婆媳”“孝子孝媳”“文明志愿者”“平阳好人”“致富带头人”“农技能手”等评选活动。

三是幸福社区创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根据温州市出台的《关于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制定符合平阳实际的实施意见、创建时间表、督查考核细则、督查时间表、人员联系表、宣传计划表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给予评上五星、四星、三星幸福社区分别给予奖励30万、20万、10万。落实人员保障机制,牵头、责任部门确定一名工作人员对口联系,确保人员到位。落实考核制度,将具体工作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到各个有关部门,将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各个部门目标考核,进入一种“有人干、有事干、干好事”良心循环状态,扎实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全面发动,印发宣传单10万多份,在电视、报纸、广播、户外LED显示频开展滚动宣传;平阳政务网、平阳新闻网、平阳文明网在网站首页显要位置设立滚动图标;在主要路口,重要路段、大型宣传广告牌、社区公益宣传栏进行固定宣传。

标签:;  ;  ;  ;  

平阳县:建设农村精神文明“高地”_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