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孩子们谈过钱的事吗?_亲子成长论文

你和孩子们谈过钱的事吗?_亲子成长论文

你和孩子谈钱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你和论文,孩子论文,谈钱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亲兄弟明算帐”。为什么会把这句话作为一句专用语写下来呢?显然,它的潜台词就是说亲兄弟很多时候都不会也不应该明算帐。中国人往往认为在亲朋好友、兄弟姐妹面前谈钱是很不好意思的,也是伤感情的。殊不知,事实正好相反。明算帐的兄弟之间能够坦坦荡荡、肝胆相照,而不愿意明算帐的兄弟之间却很容易因相互猜疑而产生间隙、隔阂和误会。

有一对兄弟,原本感情相当好。有一次,哥哥有点急事,想跟弟弟借五千块钱,弟弟爽快地答应了。弟弟把钱用信封装好递给哥哥后,哥哥看也没看就向弟弟道声谢,回家了。

嫂子看到哥哥拿了钱回家,就习惯地把钱数了数,不数不要紧,一数才发现,钱少了三百块。虽然三百块只是小数目,但是想到弟弟居然这样占自己的便宜,哥哥心里很不高兴。但碍于兄弟情意,哥哥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弟弟。两个月以后,哥哥也是把钱装在信封里还给了弟弟,弟弟当时也没有数钱,就把信封收下了。等哥哥走后,弟弟数了数钱,发现少了三百块。弟弟觉得纳闷,但也就吃下了这个哑巴亏,没有去问哥哥。不久。兄弟俩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感情破裂了。虽然,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种结果归根到底是那三百块钱造成的,但他们谁都没有点破。就这样,兄弟俩几十年的深厚感情,由于越来越深的误会和猜疑而破坏了。

这就是亲兄弟之间不明算帐带来的后果。其实,当时,弟弟把钱装在信封里给哥哥之前,是弟媳从中拿了三百块钱。她不知道那个信封的作用,因此,也就没有告诉丈夫她拿了里面的钱,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地,兄弟间的感情终于走到了尽头。

中国人对兄弟姐妹尚且耻于谈钱,对儿子更是如此。我们都只会看到许多父母宁愿自己紧衣缩食、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买很高级的营养品;自己花一块钱都舍不得,给孩子买玩具、买衣服却义无反顾,却很少听说有父母在金钱上与孩子斤斤计较的。

中国的父母们可以随时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礼物,而不需要孩子付出任何代价,而外国的父母却不这样。除非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比如圣诞节,否则父母给孩子买东西都是需要孩子做事情为代价的。比如扫一周地才可以换得一辆小汽车、洗三天碗才能够得到一本漫画书等。他们很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让孩子明白任何东西都不是白白得来的,都需要付出代价。

中国人一向把对孩子的无私奉献看作崇高的美德。因此,中国的父母们往往有一个固执的认识:生下了孩子就要对他负一辈子的责任,从孩子长大、读书、工作、结婚、生子都与自己息息相关。爱孩子就应该对孩子完全无私的奉献,和孩子谈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因此,他们往往耻于与孩子谈钱。而外国的父母在这方面要洒脱许多,他们不但从小就不断给孩子灌输需要自力更生、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观点,而且孩子成人以后,就不再给孩子经济资助,让孩子自己养活自己。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国外一些亿万富翁的儿子在读大学后就再也不靠家里,全是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假期挣钱养活自己,而中国的孩子有许多即使读上了硕士甚至博士也还需要家里出钱资助的原因。

因此,虽然外国的孩子学习成绩大多没有我国的孩子好,但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却比我们的孩子强了太多太多。事实上,提倡对孩子的无私奉献精神,并不等于就不能同孩子谈钱,也不等于就不需要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相反,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对他们长大成人后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我们的父母们由于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往往把孩子放在一个类似于真空的,与世俗完全隔绝的环境中成长。在那里,孩子们只要会读书,其他都不重要。因此,可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的孩子们如果离开了父母将完全不知道如何生存下去。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当孩子一旦进入了社会,需要自己独立生存的时候,会面临太多太多的不适应,需要付出巨大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才能融入到生活中。所以父母们不妨抛弃“耻于同孩子谈钱”的陈旧观点,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从小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告诉他们光会读书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基本的生活道理。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而不是只关在象牙塔里苦读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读书人。

标签:;  ;  ;  

你和孩子们谈过钱的事吗?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