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李刚论文_李刚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李刚论文_李刚

李刚

黑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黑河市 164300

【摘 要】目的:对比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对结果、采样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接受血常规检查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集静脉血,对照组采集末梢血,观察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终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健康者Hb、HCT低于末梢血组健康者,WBC高于末梢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推荐采用静脉血采血方法,检验结果更准确,更便于临床诊治。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blood routine test on the results and the sampling process of different blood sampling methods. Methods:the center May 2016 -2017 year in May 60 cases of patients accepted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ere studied,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collected venous blood collect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control group,observe two groups of blood routine test results of white blood cell count,erythrocyte count,hematocrit,platelet,hemoglobin,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ean corpuscular volume. Results: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tients end up results(P > 0.05);blood group specificit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with rate than peripheral blood group;blood group Hb,HC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healthy peripheral blood group WB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subjects,peripheral blood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the method of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is recommended in the blood routine test. The results are more accurate and more convenient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peripheral blood;venous blood;blood routine test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接受血常规检查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均有进行血常规检验的需求;需要采集静脉血或末梢血;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拒绝参与研究;已知罹患可能导致血常规指标严重异常的疾病,如白血病、重度贫血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4.5±2.5)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6.5±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包括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体检人员均接受同一名护士的采血工作,且均采血两次,进行重复对比,采血时间均为早上7:00.8:00,采血前体检人员均无进食。其中,静脉血的采集方法为:选择患者的肘部静脉为静脉血首选采集部位,先对肘部皮肤进行消毒清洁操作,之后采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真空抗凝管进行采血操作,采血量控制为5~8ml。采血完成后向抗凝管内加入稀释液进行血液稀释,同时轻轻摇晃使其调匀,注意动作要轻柔,以防止溶血现象的发生。末梢血的采集方法为:选择患者的左手食指或中指或无名指内侧作为末梢血的采集部位,先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清洁操作,之后采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针刺取血,并将其置于抗凝管中,充分摇匀。所有静脉血和末梢血样本均在充分摇匀后,采用专业的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此外,所有静脉血和末梢血样本均应在采血完成后的2h内完成相关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a=0.05,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疾病终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健康者Hb、HCT低于末梢血组健康者,WBC高于末梢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医院血常规属于基础性检验项目,医生依据其检查结果将患者全身性疾病早期症状找出来,同时也便于科学诊断患者病情。在血常规检中其内容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等,通过血常规检验将细胞形态与数量改变找出来。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主要包括末梢血采集与静脉血采集等两种。其中末梢血大多数来自于机体毛细血管中,不仅血量少、出血不畅,并且由于采血过程中需要挤压采血部位,容易使组织液渗入到采集的血液标本中,从而不仅会对血液中的红细胞造成破坏,而且还会稀释标本。而静脉血采集通常选择肘前静脉,因静脉血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采集所得的静脉血液更能够准确真实的反映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的具体情况,并且静脉血采集能够获得的血液量更多,重复性更强。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疾病终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健康者Hb、HCT低于末梢血组健康者,WBC高于末梢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此,临床开展血常规检测除了机体特征必须应用末梢血采集检验以外,尽量采用静脉血采集法,可以使检测的精度提高,为临床各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应用不同的采集血液方法会取得不同的检测结果,各项报道及本次研究均证实静脉采血方法开展血常规检测,检测结果精度更高,且操作方便、简单,安全性高,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值得临床采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栗朋辉,蒋晓,刘金朋.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8(23):4767-4768.

[2]徐伟宏.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760-2760.

[3]赵荣玲.探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138-138.

论文作者:李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李刚论文_李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