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论文_崔鹏

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论文_崔鹏

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高碑店 074000

摘要: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育人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能够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高等职业学校都在进行新一轮学校发展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方面,积极讨论和研究符合高等职业学校未来发展的最新战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实训基地建设

1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特色和突出亮点。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实训基地作为培养高职教育人才的重要载体,需要校企共建才能将企业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引进到学校,才能达到校企无缝对接培养人才的目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不仅促进了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2)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为大多数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目前高职院校建立的实训基地和创业学院虽然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创业实训基地太少,无法使多数大学生直接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二是由于与专业相脱离,使大多数学生不愿也不能更好地参与到创业实践中来。创新创业成为了少数精英大学生的权利,从而无法满足多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愿望,实现他们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创业基地是在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嫁接而成立的创业基地,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训服务,也能为学生创业实训提供服务,从而优化了学校内部资源的配置,满足了学生专业实训和创业实践两方面的需求,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2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情况

2.1优势互补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教学体系都是采用新媒体形式,而企业也是提供一个完善的平台,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一些新媒体下的实践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去认识企业的文化和整体环境结构。简单来讲,我国高职院校是根据教学最大化发展的理念是实现,企业也是追求者利润最大化的观念去发展,并且去寻找合作的高职院校。外部动因关联着很多形式,其中还包括资源的扩充以及空间和日后的发展形式等。对于企业内部的动因是会直接影响到高职校企的合作情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开设校企合作教学形式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实现学校效益的最大化,也是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环境。完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提升,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的实践基础打得牢固,让学生可以提前得到锻炼的机会。

2.2合作模式缺少深度发展动能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举办教学实践的重要部分,也是确保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保障,而保障我国高职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继续深入是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校企合作制度是需要确保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需求关系,学校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实训平台,将企业相应岗位的入职技能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工作技能;企业希望通过在高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活动创造一定的收益,获取一些优秀学生发展为自身员工。本质上是合作共赢,但是实际实施中,因为校企合作的一些问题,双方需求关系无法达成一致,实施过程有明显阻力,缺乏深度合作的动力支持。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用人需求及院校的发展需要,纷纷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各项建设工作在实施及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6395”思路开展,即功能要求上应做到“六位一体”,产品要求上应做到“一系三品”,教学要求上应做到“五个真实”,利用要求上应做到“九个合一”。例如,某高职院校中的食品专业,在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实训内容包括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等,使实训工作更具完善性,并且在企业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将规模生产与特色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参与实训过程中,能够了解到食品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掌握了食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为日后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3.2.1硬平台建设

(1)场所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场所建设主要包括实训教学场所和实习场所两部分。实训教学场所主要服务于基地学生的岗前培训、岗位技能训练、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以及其它形式的教学和实训活动。实习场所一般指的是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实习的场所。合作企业能够提供足够实习岗位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运营的场所就是学生的实习场所。合作企业不能提供实习岗位或实习岗位不足的,还需要寻找合作企业,在合作企业外部建立实习场所。

(2)平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要为学生实训实习和企业人才需求搭建平台。一方面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并能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为企业寻找和培养适合的人才,推荐更多优秀人才到企业,助力企业发展。

3.2.2软平台建设

(1)管理制度

学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企业管理的要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管理办法》等。通过这些办法规范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学生实训实习期间等方面的规范与流程,明确企业、学校、指导老师、学生、实习企业等各方的职责,以及各种合作项目的实施流程。

(2)文化建设

学校要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将其作为学校与企业沟通的窗口,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增加学校的影响力和知明度,为学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将行业和企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即时的引入学校课堂,实现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通过长时间交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文化,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注入持续的活力和动力。

4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4.1对接岗位工作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跟踪行业发展,对接合作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分析专业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完善岗位技能模块,校企共建模块化实习实训与培训实施方案,分模块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并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分层次模块化实习实训与培训实施方案,校企共建“岗证课融通、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4.2对接职业标准,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与合作企业组建课程团队,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引进企业真实案例和项目,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性教学资源。逐步优化各类优质核心课程、名师空间课堂、MOOC课程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上传互联网,实现在线教学与辅导。

4.3提高指导教师团队水平、优化指导教师团队结构

建立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管理制度,确保指导教师引进有制度、培训有渠道、成长有通道。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兼职授课教师等,优化指导教师团队结构。按照校企合作相关规定,企业安排人员轮流来校授课,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担任专业指导教师。

5结束语

总之,建设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了渠道,是推动校企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时,应充分了解企业现阶段的用人需求及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以便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转向性的人才,为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志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6:229-232.

[2]赵善庆.高职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创新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5:235-238.

[3]魏仕腾.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09:285-286.

论文作者:崔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论文_崔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