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基岩破碎段塌方处理施工技术与应用论文_郑军军

巷道基岩破碎段塌方处理施工技术与应用论文_郑军军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第二直属工程处 河北邢台市 054100

前言

矿山井巷工程在巷道施工时,突遇极破碎软岩夹层,处理巷道前方大范围塌方的施工工法。北洺河铁矿斜坡道开拓工程,施工至-185m分层后,根据围岩变化,采取了钢拱架配合超前锚杆护顶的短掘紧支工艺,随着巷道掘进,碰到极破碎软岩夹层,受到扰动后破碎岩体压力失衡,巷道前方左侧及顶部急剧塌落,碎块呈接近流体状纵向侵入巷道数米,未及封闭,巷道正前已出现高度17m、宽度10m、纵深6m的塌落空区,顶部不时有碎块掉落。最终通过现场设计部署,进行正确的施工,顺利通过了塌方区。

1、特点

该方法直接对巷道塌方区空腔进行非通常的“钢筋砼支护充填”,形成人工假顶,在顺利通过塌方区的同时,消除了塌方区巷道顶部易生成塌落“暗腔”的安全隐患。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矿山井巷工程中,由于地质勘探难度较大,随施工掘进,突遇极破碎软岩夹层,围岩整体性极差,巷道正前形成大体积空腔塌落区的巷道施工。

3、坍塌原因分析

3.1.地质因素

(1)、巷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承压快、围岩失稳而坍塌。

(2)、当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

(3)、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节理密集带等碎裂结构地层中,岩块间互相挤压牵制,经开挖则失稳,常见围岩掉块、坍落。在软弱结构面发育的情况下,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

(4)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薄层岩体形成的小这种褶曲、错动发育地段,施工中常常发生坍塌。

(5)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大降低.因而发生滑坍。

(6)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3.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1)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得较长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招致坍方的发生。

(2)临时支护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联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4) 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

(5) 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6) 初期塌方时采用穿楔护顶法强行通过时出渣较多,形成空场加大。

4、工艺原理

实施“现场设计--施工--变形观测--再施工”的动态管理,遵循“短进尺、弱爆破、紧支护、勤观测”原则,通过对塌空区封闭和混凝土充填,使破碎塌方段成为“稳固区域”后,进行 “穿过”掘进。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处理塌方施工顺序

封闭塌落体—-埋设砼输送钢管及钢筋网—-砌筑砼封闭墙—-泵送砼充填支护—-短掘紧支—-变形观测---二次永久衬砌。

5.2.施工操作要点

5.21.巷道正前出现大面积塌落并纵向侵入于巷道时,立即采取前方封堵,即喷射C20混凝土封堵掌子面及塌落面,稳住围岩,防止空顶加大。对巷道前方原支护拱架进行加固,同时保证安全施工。

5.22.对巷道正前拱架顶部与塌空区进行沟通,通过拱架顶部向塌空区顶部方向斜插入Φ108混凝土泵送钢管,为保证空腔混凝土填充密实,钢管出口应尽量达到空腔顶部,拱顶中间两根,两侧各一根,共四根(见附图)。受施工空间限制,螺纹钢埋设时,由拱架顶部开口直接扔入空区底部,使钢筋在空腔内呈无规则交错布置,作为混凝土充填假顶的底部骨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23.在塌落巷道处进行封闭墙施工。使用C20混凝土,Φ16螺纹钢网度300×300mm钢筋网,墙体厚度800mm,使巷道正前塌方区与后方完全封闭。

5.24.巷道内距离封闭墙10m处,安装输送泵和搅拌站,对踏空区空腔进行混凝土充填支护,首次充填采用M75号水泥砂浆,对塌落体内部进行渗入后,使用C20沙石混凝土进行浇注,为使混凝土易于向塌区周边渗入,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80mm。浇注高度间隔约1.0m~2.0m时,向塌空区埋设螺纹钢,呈不规则状分布,增加砼体强度。同时密切观测封闭墙和拱架受力状态,出现裂纹和形变时及时采用锚杆等支撑进行加固。

5.25.“钢筋砼”充填支护至空腔顶部后,进入砼凝固期,同时继续保持对拱架和封闭墙的观测。

5.26. 当充填作业完成达到规范养护龄期后,塌落区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工混凝土岩体和假顶,即可进行二次掘凿作业。施工时先打φ32mm圆钢超前锚杆长度护顶,间距150~250mm,长度4.5m/根;必须遵循“短进尺、弱爆破、紧支护、勤观测”的原则,使用“台阶法”自上而下开挖。尽量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方式,而不采用爆破方式,如因破碎大的孤石时必须采用尽可能少的炸药,保证不致扰动塌方体,同时开挖时尽可能多的保留核心土,以防止出现新的塌方。对开挖后的裸露部位及时采用C20喷射砼进行封闭,紧跟进行U25型拱架支设跟进。钢拱架架支护规格应进行调整,预留沉降变形量在100mm~150mm。钢拱支设架间距不大于0.5m,钢架腿部基础立于硬岩上,并使用Φ32mm圆钢作地脚锚杆固定架腿,拱架与拱架之间使用Φ32mm圆钢连接,保持钢架垂直稳定性。拱架与岩壁间使用对开圆木充填。

5.27.塌方掘进施工完成后,密切观测拱架垂直沉降和内部收敛,及时对拱架进行加固。应力释放一定时期稳定后即可进行永久砌碹支护作业。

6、质量标准控制要点

6.1严格按照《冶金矿山井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YB4391-2013施工。

6.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3《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6.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6.5《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6.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7、安全注意要点

7.1处理塌方必须分秒必争适时地投入抢险战 。

7.2必须根据施工方案按技术要求施工。

7.3及时处理塌方段顶部松动的混凝土块,防止掉落伤人。

7.4加强塌方段的照明力度,采用防水效果较好的探照灯进行照明,并安设好独立的应急灯等照明

7.5由于坍体封闭断面,会造成前端积水较多施工时要尽早做好排水工作,以免积水浸泡拱脚引发次生安全事故。

7.6在变形和塌方段设置变形观测点,随时掌握变形情况。施工中,严密监视施工动态,设立专人监护施工,发现有塌方的迹象时,应将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尽快拆离危险区,在险情排出后,方可进入施工。

8、结论分析

在对北洺河铁矿斜坡道-185分层塌方的施工发现,塌方部位处在破碎带中的断层挤压结构面,该结构面呈片石状,未开挖前密实度较高,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快,没有自身承载力,围岩失稳导致前方形成大面积塌空区塌方。如果在塌方后进行出碴硬穿过方法,会引起连锁反应,使顶部塌落加大,对施工安全产生巨大隐患。通过现场制定方案,在第一时间对塌体封闭,保证了后方围岩稳定不向前坍塌,前方围岩也得到控制。封闭后,直接采取钢筋砼制造人工假顶的方法,没有采用注浆固结塌体的工序,使施工成本降低,进度加快。由于塌方顶部空腔进行了钢筋砼充填,大大减弱了塌方区巷道顶部易生成塌落“暗腔”的安全威胁。

永久混凝土二次衬砌后的变形观测,巷道沉降度和收敛值在要求范围之内,说明此施工方法是可行,可靠的。

论文作者:郑军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巷道基岩破碎段塌方处理施工技术与应用论文_郑军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