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导干部政治压力的内涵_政治论文

论领导干部政治压力的内涵_政治论文

简论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干部论文,内涵论文,讲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9月27日,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级干部,首先是省委书记、省长和部长,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本文拟就江泽民同志讲的政治包含的六个方面的内容试作阐述,以利于我们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

所谓政治,就其一般含义说,是指阶级之间、民族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基于各自根本利益所发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活动。政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各阶级、各民族、各社会集团为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在国内和国际关系方面所进行的活动以及为此制定的方针、政策,都属于政治领域。政治的核心是夺取、维护和行使国家政权。政治和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经济是根源,政治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为经济服务;政治集中体现经济的要求,经济的发展依赖政治的保证,一个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只有通过政治斗争和夺取政权才能实现。在国内,在阶级斗争不占主要地位的条件下,政治主要表现为处理工农之间、工农与知识分子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解决国家、民族有关全局的、长远的根本利益问题。

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谓政治方向,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方向。在狭义上它是指政治路线而言。党的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目标而规定的基本路线,它集中体现党的政治主张,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形成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一定要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各级领导干部头脑中深深扎根。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经受住了实践检验。这一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党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首要问题是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理论是根基,理论上不动摇,政治路线才不会动摇,政治方向才不会出偏差。这已为国内外的大量实践所证明。同时,我们还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一全党工作的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这同样是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题中之义。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二十字”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在现阶段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在现阶段所采取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达到理想的最终目标的切实步骤。我们要做到胸怀大目标,走好眼前路。既不能因急于求成而犯下盲目冒进的错误,也不能因一味忙于眼前的事务而忘记了我们的大目标。不论我们现在处在奔向大目标的哪个发展阶段上,不论我们在现阶段正努力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我们的心中都要象照耀着一盏明灯,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明灯,我们在前进途中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要坚定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

所谓政治立场,就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立场。《共产党宣言》昭告世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鲜明地揭示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政治性质。《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出发,我们在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一定要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我们说,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三个有利于”标准,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而制定这一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政治立场不是一个小问题,它表明对人民群众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同人民群众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事关我们是否坚持了党的根本宗旨。

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立场上。领导干部不同于一般老百姓,在各种各样的政治活动和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都必须挺身而出,旗帜鲜明、亮明态度。要向人们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限制什么;支持什么,禁止什么;坚持什么,制止什么,对于正确的东西,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对于错误的东西,要毫不含糊地反对。在是非面前,不能采取模棱两可的中庸态度,不能学做墙头草,哪边风大哪边倒。对正确的东西不点头,就不能使正气得到鼓励和张扬;对错误的东西不摇头,就会使邪气得以滋长和蔓延。能够肯定正确的东西,同时也要有勇气反对错误的东西;能够否定错误的东西,同时也要下功夫弘扬正确的东西。这样才是一个立场坚定、是非鲜明的领导干部。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在感情上同人民群众心相连,在生活上同人民群众同甘苦,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绩,才能做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合格的领导干部。

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

所谓政治观点,就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平常的实际工作中,觉察到其中包含的政治意蕴。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干部,尤其高级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使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驾驭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矛盾。不久前,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指出:“对党章的各项规定,所有党员都要遵守,高级干部更应该带头遵守。比如,党员义务第一条规定,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你如果不学习,怎么当好领导,怎么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怎么把握政治方向,怎么提高政治辨别力?”这就指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在理论上必须明确: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是同政治问题紧密相关的,甚至是关系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如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还是搞私有化?在分配问题上,究竟要不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国有企业中,工人阶级还算不算主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站在政治的高度上,是不难做出解答的。正象列宁指出的那样:“问题只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还有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些大众传媒和社会渠道当中,没落腐朽的、低级趣味的、宗教迷信的东西,甚至西方文化渗透的东西时有出现。这些东西在政治上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能不能站在政治的高度上看待这些问题,不问政治的倾向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它会导致迷失政治方向,丧失政治立场,放弃政治原则,成为人家的俘虏还无知无觉,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就是群众观点。我们的使命就是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实现自己的意志而斗争。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时刻牢记我们最基本的政治观点,既要善于在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才能,大显身手,又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成为在政治上坚定的领导干部。

四、要严守党和国家的政治纪律

所谓政治纪律,它是所有的党员干部必须共同遵守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的行为准则。在我们党内,它包括党的章程、制度、条例、准则等具有约束力的原则和法规。在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还要遵守有关的工作制度。在广义上,政治纪律就是指党的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党员必须在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及其领袖一贯重视党的纪律。1859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恩格斯也强调指出:“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攻击点上”。列宁在总结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经验时指出:“……没有纪律,没有集中制,我们决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我党历史上,红军长征途中,维护党的组织纪律成为整个革命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有严格的铁的纪律。否则,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可能成功。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尤其是遵守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十四大党章用规范的语言把它概括为:“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全面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质:既保证民主,又保证集中,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最基本的准则,也是全党必须遵守的组织纪律。“四个服从”中,最主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指出:“全党服从中央,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任何部门、任何下级组织和党员,对党的决定采取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公开地或者变相地进行抵制,以至擅自推翻,都是严重违反党纪的行为都是党的政治纪律不能允许的。”

严守政治纪律,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要保证党中央的政令畅通,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决不能只是在口头上表示一致,而必须在实际行动上保持一致,中央决定了事情,各方面都要能认真去办,包括经济工作方面的各项举措,尤其是在这些举措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领导干部必须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自觉地主动地维护整体利益。党的任何下级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违抗中央政令,或者向中央讨价还价,或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向中央闹独立性,破坏党的团结和统一。严守党和国家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还要求领导干部务必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独立负责地进行工作。要克服主观主义,认真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讲实事求是,把工作热情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以保证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执行,也才能不断用新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和发展它们,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五、要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

所谓政治鉴别力,就是从政治上识别是非的能力。任何一种鉴别,都有一个分类的问题,而分类就有个把握标准的问题,即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识别。这里我们讲政治鉴别力,就包含了站在一定阶级、民族的立场上来识别是非。进行政治鉴别,就有一个鉴别者的政治立场定位,那么,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治立场上判断是非;在涉及国际事务的是非判断上,我们又要站在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这样,我们就明确了是非的标准。

提高政治鉴别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十分复杂的斗争中不迷失方向。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局面。政治生活也是这样。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高级干部,绝大多数政治上是好的,是同中央保持一致的。但是有的干部,也确实存在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的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以大局为重,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自觉维护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党的团结,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我们只有不断增强识别是非的能力,自觉同中央保持一致,才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好。

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中,我们经历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并不算少,这里既包含有国际上的大分化、重组合,也包含有国内出现大的政治风波。这对提高我们的领导干部的政治鉴别力,都是很好的锻炼。除了从现实生活中提高政治鉴别力外,学习理论也是提高政治鉴别力的有效途径。在这里,学习理论就不仅在于能够精通它,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它。善于运用理论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多从政治角度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能使我们的政治鉴别力获得提高。比如出现一种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思潮,我们就要分析一下,这种思潮反映的是社会上哪些人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如果得到实践,对什么人有利?对什么人有害?广大人民群众是拥护它还是反对它?它对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是消极的阻碍作用?再比如有的主张,听起来似乎很有吸引力,好象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可是一到实践中去推行,便遭到群众的抵制,这又是为什么?是因为群众的思想一时跟不上?还是因为主张本身就有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这都需要认真加以思考。领导干部不可能做到每事问,也不需要那样做,但要做到大事问,多提问,并要从政治角度问,问出个是非对错来。这样,领导干部就能够经常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大事不糊涂,真正把握好工作方向。

六、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

所谓政治敏锐性,就是政治上具有见微知著的眼光。领导干部不仅要能够识别政治上的大是大非,而且要善于发现那些刚刚出现的政治苗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发育、到生长、到灭亡的过程,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事物也不例外。具有政治敏锐性,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能够在一个事物还在发育过程中就认识到它的政治意义,它还在发育过程就预见到它的生长。这就向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既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历史、经济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江泽民同志说:“我们相信,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一种普遍的、浓厚的学习风气,不仅会有力地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必将会大大促进党的建设,促进干部队伍的建设。”就提高政治敏锐性来说,哲学和历史知识的学习,要更容易见到学习成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学说,能够为我们发现事物间的种种复杂联系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而历史知识,能够使我们以史为鉴,看到那些常常是与历史惊人地相似的社会现象,并由这种联系与相似中觉察到事物的政治意味与后果。

提高政治敏锐性,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反应灵敏、目光锐利。在错误的东西刚刚露头的时候,就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制止,不至麻木坐视,养痈成患。有些不正确的东西,只要在它开始出现时,领导干部能够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它就不会蔓延开来,就能得到有效的遏止。一些问题由小变大,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往往由于一些干部对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反应迟缓,坐失良机,这确实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还要善于发现新生事物,发现那些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积极意义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现象,千方百计扶持它、鼓励它、发展它,让它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对于新生事物,能够及时发现、主动扶持、热情引导、积极推广,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应有的工作风貌。提高政治敏锐性,要求领导干部不论处在什么形势下,都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当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顺利时,领导干部要能够居安思危,不在顺境时忘乎所以,能够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足和隐患,及时加以解决,进一步发展大好形势;当我们的工作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领导干部要能够看到我们的成绩和优势,能够善于发挥我们的优势,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战胜困难扭转不利局面,把我们的建设事业推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最近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其中包含了以上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这样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纪律是就政治上的坚定性而言;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是就政治上的清醒性而言。这两个方面是完整的统一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应当既具有坚定性又具有清醒性。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按照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刻苦学习和深入锻炼,做到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严守党和国家的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成为真正合格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标签:;  ;  ;  ;  ;  ;  

论领导干部政治压力的内涵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