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精神文明的挑战_网络文化论文

网络对精神文明的挑战_网络文化论文

网络挑战精神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Internet的触角正延伸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其爆炸性的发展将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网络文化随着Internet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网络文化是人类在20世纪所创造的,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物质基础的全球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们对生存价值、生存方式、社会约束的种种反思和审视。

最初发展Internet的美国国防部无条件地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技术,为Internet的普及打下了技术基础。到90年代初,私营商业机构的加入,以及美国政府放弃对Internet的管理和资助,使Internet走向商业化。今天的Internet已不独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组织,它无国界,无民族界限,是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虚拟空间上的“世界大同”。网络文化是一种超越国家及民族界限的多元性世界广域文化。

Internet为信息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自由,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只要拥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便可成为网上一员,他们可以在这个天下合一的无政府的世界中,自由自在地冲浪、翱翔,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发布言论、阐明观点、诉说衷肠、发表作品、公布学术成果,在网络空间中几乎不受限制。

虽然,高度开放和自由是网络强大生命力的基础,但这不意味着网络上的事情都不会受到任何的社会约束,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扩展,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标准都会渗透到网络空间。网络文化是“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个性张扬与社会约束的统一。

尽管Internet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进入网络社会,他们在网上进行信息浏览、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人际交往、游戏娱乐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网络文化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渗透到每一个网民的思想意识之中,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质、人生价值、品德标准、政治倾向。这些影响有进步向上的,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很多有声誉的中学(像北京的景山中学、101中学)都在Internet 上开办了与本校教学同步的远程教育,使很多不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中学生,通过网络享受到这些学校的良好教育,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引入了新的生命力;很多企业都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站点,通过网上主页宣传自己的产品,营造着网上的企业文化;很多政府部门,利用Internet公开政务、发布信息、宣传政策,在网上树立了很好的政府形象。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些不健康、甚至颓废腐朽的东西,向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Internet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媒体,也引起了新闻界的极大关注,把网络手段应用于新闻传播是新闻事业的又一次飞跃。目前,国内的很多新闻机构已经在网络上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站点,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现在,网络传播被视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必然也应该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网络新闻传播是开放式跨文化的传播,多元文化的传播、碰撞和交融将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这种具有多媒体(图、文、声并茂)、互动式(可引入信息接收者更大的主动性)和实时性(快速、及时、同步)等特征的网络媒体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各种媒体中独树一帜。所以,把网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阵地,有着更加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信息化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已空前提高,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网络文化建设自然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网络文化建设水平也应该成为衡量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去面对网络文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比如:我们现在正面临两个临界点:一个是世纪之交。另一个就是在人们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全面计算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到来。面对这种新的技术、新的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尽快地从“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状态中走出来?如何面对和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网络者,当为天下人之网络,非一国之网络也,亦非一种语言之网络也。”(陆群《网络中国》)但由于历史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国际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中文信息很少,《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声称,英语是国际互联网上的标准语言。西方文化正借助这一语言优势,疯狂地侵入世界各个角落,有人称之为“文化冲突”、“文化侵略”,也有人称之为“网络殖民化”。在这种背景下,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汉语文化,如何在网络文化中生存、生长并发扬光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实现信息共享已是大趋势,我们国家把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我们的政府部门利用网络如何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如何搞好政务公开、提高政务效率?如何树立网上政府形象?

青少年是网络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吮吸着各种各样的营养,同时网络上各种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也很容易进入他们的视野,伤害着他们健康的心灵。是限制还是支持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自由是网络的特色,但这种自由也给网络带来很多是是非非,“网上良民”无不疾呼:网上伦理谁来建立?网络规范谁来制定?网上违章谁来纠正?网上犯法谁来惩治?

如此种种,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关注的网络文化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专家的重视,他们不惜笔墨,描绘网络空间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阐述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像陆群的《网络中国》、胡泳的《网络为王》、严耕的《网络悖论》等。但是,现代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快变的文化,每一个问题都是多维的、变化的,试图直接给出每一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恐怕是一种教条。关键是我们要勇于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观念,客观地去面对这些问题,关注这些问题,积极地思考,开拓性地工作。Internet是一种崭新的事物,我们应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介入,并充分利用TCP/IP 技术的开放性和Internet信息共享原则,在吸取各种外来文化之精华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在网络上尽快建立更多、更高质量的中文信息,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在网络空间中,开一片天地、树一杆旗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立足于网络文化之中,并发扬光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Internet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面对新的事物、新的文化、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我们应该以新的姿态、用新的思维、展示新的风范、共创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的文明。

标签:;  ;  ;  

网络对精神文明的挑战_网络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