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导管封堵巨大房间隔缺损一例报告

超声引导导管封堵巨大房间隔缺损一例报告

一、超声导引下导管闭合巨大型房间隔缺损1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丽[1](2019)在《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经皮封堵的单纯继发性ASD患者17例,同时由我院行经典X射线(X-ray)引导下ASD封堵术的患者中按照TTE组的技术成功患者性别、年龄及BMI以1:1进行配对出1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引导方式的不同,我们将患者分为TTE组和X-ray组。TTE组患者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由TTE引导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X-ray组则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通过X射线引导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用封堵伞将ASD封堵后,即刻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来查看有无残余分流、封堵伞形态是否饱满位置是否合适等。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门诊复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查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TTE组中,16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封堵成功。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体重相对较重,声窗显影不够清晰等原因中转经X-ray封堵成功;1例儿童患者术中出现心包积液,紧急给予心包穿刺引流后中转经X-ray封堵成功;1例由于声窗显影不清晰中转经X-ray封堵成功。1例患者封堵失败,术中发现为多发房缺,封堵后存在4-7mm残余分流,撤出封堵器。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ASD直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心律失常、外周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TTE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不仅能避免X射线损伤,而且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杨倩[2](2019)在《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经超声引导下封堵术与传统外科手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经超声引导下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证、安全性及可行性,为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ASD及VSD外科治疗病例共64例:传统手术共45例(ASD:38例,VSD:7例);超声引导下封堵19例(ASD:15例,VSD:4例)。所选病例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心电图、胸部CT或胸部正侧位片等检查确诊并排除手术禁忌,部分老年患者术前常规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病例纳入标准主要有: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未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2.所选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记录、病程记录等数据均能够如实查到,超声心动图的复查也在我院完成;3.封堵治疗组所用封堵器均由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公司生产。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全或检查由外院进行;2.患者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治疗的心脏畸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房、室间隔缺损大小等),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体外循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呼吸机通气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及术后并发症(残余漏、气胸、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切口液化等)。统计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传统手术组与封堵治疗组相比,术前体重方面有差异,封堵治疗组体重(49.5±22.2)Kg,传统治疗组体重(55.5±15.0)Kg;封堵治疗组年龄(30.3±20.9)岁,传统手术组年龄(36.7±17.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封堵组治疗缺损直径(ASD:9.2±3.0 mm,VSD:2.4±0.6 mm);传统手术组缺损直径(ASD:22.2±9.9 mm,VSD:9.1±4.7 mm)。传统手术组术中常规行全麻下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术中阻断主动脉,据凝血指标输注血小板等改善术后凝血情况,出血量封堵治疗组(15.8±9.9)ml,传统手术组出血量(358.7±187.2)ml;封堵治疗组术中均无输血,传统手术组输血量(719.4±452.6)ml。术后常规进入重症医学科观察,封堵治疗组呼吸机通气时间(5.5±4.2)h;传统手术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0.5±7.0)h。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封堵治疗组1例封堵失败,另择期行开胸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94.8%,较传统手术组成功率(100%)低,分析原因为主动脉瓣侧缺损边缘不足。传统手术1例因术后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治疗;封堵治疗组术后无残余分流,传统手术组房间隔及室间隔术后各有1例少量残余分流,残余分流率4.4%,均行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传统手术组术后出现气胸、切口液化、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封堵组。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间隔及室间隔经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无需行体外循环,术中无大量血液丢失,无需输血改善患者凝血及贫血,手术安全性更高,风险更小。与传统手术相比,封堵治疗无需开胸,切口更小,术后无切口脂肪液化,无胸廓畸形,更符合当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患者身心负担。封堵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更加低廉,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优于外科手术组治疗。随着封堵技术提高、封堵材料的进步,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必将为间隔缺损的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方案。

杨明川[3](2018)在《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单纯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与X线引导经皮封堵术治疗的ASD患者进行临床指标的比较,术后进行近期随访观察,探讨单纯TTE引导经皮介入治疗ASD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住院治疗的单纯左向右分流中央型ASD患者10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TTE引导经皮介入封堵术组(53例)、传统X线引导经皮介入封堵术组(53例),对两组间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心内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进行比较。术后1周、1、3、6个月行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查(Electrocardiogram,ECG),比较所有患者封堵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期内径(LVd)、右房内径(RA)、右室内径(RV)直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变化。结果:两治疗组共完成ASD治疗106例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67例,年龄217岁,平均(7.47±3.91)岁;体质量1044kg,平均(23.07±7.61)kg,均痊愈出院,心前区杂音消失,术后随访均无明显残余分流。单纯TTE引导经皮介入封堵术组与传统X线引导经皮介入封堵术组患者在性别(男性17VS 22,女性36 VS 31,P=0.314)、年龄(7.13±3.77岁VS 7.81±4.06岁,P=0.374)、体质量(22.13±7.48kg VS 24.00±7.70kg,P=0.208)、ASD直径(9.08±6.00mm VS 10.42±5.50mm,P=0.237)、封堵成功率(49/53 VS 51/53,P=0.401)、术后即刻残余分流(4例VS 5例,P=0.341)、并发症(4例VS 2例,P=0.712)、术后住院天数(3.02±0.31天VS 2.88±0.47天,P=0.090)、住院总费用(23441.19±1631.21元VS 23576.22±1094.81元,P=0.6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内操作时间(23.48±7.51min VS 19.79±5.88min,P=0.006)、手术时间(42.33±12.61min VS 30.77±6.20,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1、3、6个月门诊随访,胸闷、乏力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听诊心脏杂音消失,ECG均未见新发与封堵器植入后相关心律失常。单纯TTE引导经皮介入封堵组术后复查TTE示:RA(34.17±6.26mm)缩小至(29.51±4.60mm)、RV(32.92±5.44mm)缩小至(29.08±4.32mm)、LA(24.92±5.93mm)上升至(26.39±4.95mm)、LVd(34.11±6.64mm)上升至(36.16±4.88mm)、LEF分别为(60.02±0.83、60.25±0.82、60.10±0.85、60.14±0.99、60.36±1.91),传统X线引导经皮介入封堵组术后复查TTE示:RA(35.94±7.27mm)缩小致(30.00±5.01mm)、RV(33.98±7.04mm)缩小至(30.04±5.53mm)、LA(25.09±5.72mm)上升至(26.40±4.35mm)、LVd(35.58±5.34mm)上升至(37.98±4.77mm)、LEF分别为(60.09±1.24、60.23±1.18、60.37±1.31、60.16±1.31、60.48±1.35),两组患者各房室大小及LEF测值在术前及术后每次复查中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各房室大小及术后各次复查中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可多切面监测封堵过程,为ASD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引导方法和思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选择。单纯TTE引导与传统X线引导介入封堵术适应证相似,对于单纯中央型ASD,通过术前准确评估,严格掌控适应症,术中超声医师细致全面引导,手术医师谨慎操作,单纯TTE引导经皮介入封堵也同样有着很高的成功率且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近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善良好,心脏形态结构均恢复,与X线引导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因引导方式的不同,患者无需承受放射线损伤,术者无需穿戴沉重的防护设备,这种“不开胸、不用全身麻醉、不用气管插管、零射线、零造影剂、保护患者、保护医生、保护环境”的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目的:探讨单纯TTE引导经皮介入治疗ASD失败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入住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行单纯TTE引导经皮介入治疗的单纯中央型ASD患者191例,按照术中是否更改引导方式及并发症情况分为封堵成功与封堵失败两组。结合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分别对性别、年龄、体重、BMI、心腔大小、ASD类型、ASD边缘情况、TTE图像质量、术中测量ASD最大直径、封堵器型号、封堵器释放次数、心内操作时间、手术时间等潜在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封堵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19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171例封堵成功,20例封堵失败。两组在性别(男性64例、女性107例VS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1.96±12.76岁VS 13.53±13.95岁)、体重(29.10±17.99kg VS 31.90±19.93kg)、BMI(17.57±4.10 VS 17.77±5.01)、心腔大小(LA24.77±5.54mm VS 24.00±5.55mm、LVd 33.74±6.01mm VS 35.15±6.96mm、LVs20.56±4.27mm VS 21.85±6.18mm、RA 33.48±6.76mm VS 34.05±7.25mm、RV31.78±6.88mm VS 32.55±7.76mm)、ASD类型(筛孔型16例、非筛孔型155例VS筛孔型1例、非筛孔型19例)、术中测量ASD最大直径(9.67±5.61mm VS 10.53±7.53mm)、封堵器型号(15.73±6.26 VS 17.05±7.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ASD边缘情况(软边13例、非软边158例VS软边15例、非软边5例)、TTE图像质量(优152例、差19例VS优9例、差11例)、封堵器释放次数(1次97例、2次61例、3次13次VS 1次4例、2次6例、3次10例)、心内操作时间(20.58±8.74min VS38.05±14.32min)、手术时间(41.54±16.63min VS 60.10±15.5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SD边缘情况、TTE图像质量、封堵器释放次数、心内操作时间、手术时间为自变量,以TTE引导封堵失败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示:ASD边缘情况(B=-1.771,P<0.05,Wald值4.481)、TTE图像质量(B=1.937,P<0.05,Wald值4.675)、封堵器释放次数(B=1.204,P<0.05,Wald值5.427)、心内操作时间(B=0.112,P<0.05,Wald值7.126),常数为-8.143。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回顾性验证,对本组患者的预测总符合率为96.3%。结论:单纯TTE引导ASD封堵结果受多因素共同影响;ASD边缘情况、TTE图像质量、封堵器释放次数、心内操作时间是其重要影响因素;术前严格掌握适应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早期及时随访可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主要途径。

陈园[4](2017)在《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巨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下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患者50例,观察术后24小时、6个月封堵器情况、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右室内径(RVD)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ASD患者缺损为31.56±1.55mm,植入国产封堵器50个,封堵器直径34-42mm,手术成功率100%(50/50),并发症发生率10%(5/50)。TTE示术后24h、6个月时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例(2.0%),交界区心动过速2例(4.0%),穿刺部位出血2例(4.0%)。与术前相比较,术后LVEDD、LVESD均显着增加(P<0.01),RVD显着缩小(P<0.01)。与术后24小时相比,术后6个月LVEDD显着增加(P<0.01),LVESD增加(P<0.01),RVD显着缩小(P<0.01)。随访25-50(36.6±7.545)个月,未出现封堵器移位、心包积液、心脏穿孔、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且并发症低。

董文通[5](2016)在《超声引导下微创封堵继发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包括超声引导下经皮微创封堵术、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和传统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下修补术在内的三种治疗继发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创封堵术和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型ASD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总结临床经验,帮助临床医师和ASD患者患者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心外科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创封堵继发型ASD 25例(经皮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继发型ASD 36例(经胸组),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下修补继发型ASD 45例(传统外科组)。三组患者的年龄均在6岁-42岁之间,ASD最大直径均在10mm-25mm之间,统计三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ASD最大直径、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输血人数、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明超声引导下经皮继发型ASD封堵术和超声引导下经胸继发型ASD封堵术两种方法相对于体外循环辅助下继发型ASD修补术是否安全有效,是否有优势,是否值得推广。结果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及ASD最大直径大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皮组手术失败1例,手术成功率为96%,经胸组和传统外科组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三组在手术成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经皮组、经胸组、传统外科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4、7/36、21/45,经皮组和经胸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均低于传统外科组。4.经皮组、经胸组和传统外科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9.16±12.737min、90.86±10.718 min、120.7±12.9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皮组手术时间最短,经胸组手术时间稍长,传统外科组时间最长。5.经皮组、经胸组和传统外科组手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0.577天、5±0.586天、8±0.52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皮组术后住院天数最少,经胸组术后住院天数稍多,传统外科组住院天数最多。6.经皮组、经胸组及传统外科组在手术中及手术后输血率分别为0/24、5/36、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皮组、经胸组输血的概率都比较小,均明显小于传统外科组输血概率。7.经皮组、经胸组和传统外科组住院费用分别为3.5144±0.07779万元、3.2058±0.06317万元、2.6858±0.06017万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皮组住院费用最多,经胸组住院费用次之,传统外科组住院费用最少。结论1、传统体外循环辅助下ASD修补术、超声引导下经胸ASD封堵术和超声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均为治疗继发型ASD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超声引导下经胸ASD封堵术,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与传统体外循环下ASD修补术相比避免了体外循环,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输血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广泛临床推广应用。对于符合手术适应症的继发型ASD应优先考虑应用超声引导下ASD封堵术,尤其应优先选择超声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

韩宇[6](2016)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技术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技术(TEE)在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操作技巧与要点。研究:1.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性;2.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途径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性;3.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动脉途径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性;与同期连续放射线下行常规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分别从手术时间、成功率、应用放射线和对比剂多少、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短期随访结果等进行对比研究,以确定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技术行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1.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21例患者全部成功,术中未应用放射线,与同期连续73例放射线下常规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比较,在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途径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25例,24例成功,1例双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封堵大孔后,小孔未完全覆盖残余5mm过隔血流,术中转为外科侧开胸修补手术成功。25例患者术中均未应用放射线,与连续73例放射线下常规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相比,基本资料、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手术操作时间及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14例,手术全部成功,均未应用放射线和造影剂,与同期连续15例放射线下常规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患者比较,在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短期内随访结果良好。结果结论1.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具有可行性,既保留了常规介入封堵术的微创、安全的优点,又避免了放射线和对比剂的损害,随着现有器材的改进有进一步的应用前景。2.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途径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安全可行,较对照组相比手术操作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缩短。3.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安全可行,较对照组相比进一步简化了手术步骤。

彭坤[7](2016)在《经胸微创封堵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DA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经胸微创封堵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优越性和差异性,探讨PDA的个体化治疗,帮助患者以此为参考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已排除其他心血管畸形的79例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治疗PDA患者和45例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1)一般资料:如两组患者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体重、PDA直径、血氧饱和度等;(2)两种治疗方案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费用等;(3)手术成功率,即时完全封堵率,远期完全封堵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血栓形成、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心脏瓣膜损伤、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封堵器移位或脱落、PDA再通、机械性溶血、手术伤口感染、股动脉夹层等);(4)封堵术前、术后肺动脉压(主动脉压)以及压差;(5)左心室的Tei指数;(6)两种手术方式: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差异。2.手术时间上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上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总住院费用上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完全封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完全封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前后肺动脉压、主动脉压以及压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前和术后,两组的的Tei指数相比都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PDA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早产儿、新生儿、低龄、低体重、外周血管条件有一定的限制的PDA患者,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是最佳选择,具有其他手术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2)对于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PDA,经胸微创和介入封堵治疗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心功能指数、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异,手术无孰优孰劣之分,但经胸微创住院花费较少,更节约医疗资源。(3)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PDA,经胸微创封堵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比介入封堵治疗更具优势。(4)对于D≤2㎜和D≥10㎜的PDA,由于临床病例资料较少,现阶段收集到的数据不足以得出科学的统计学推断结论。总而言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手术适应症广、费用低等优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薛旺[8](2014)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和外科手术对瓣膜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目前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修补和介入封堵。介入封堵手术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成为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介入术后出现的瓣膜功能损伤成为影响其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中长期临床随访,并和同期行外科修补手术的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介入封堵术后瓣膜反流的发生和转归情况,为其临床应用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或外科手术修补的患者共52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的患者279例(介入组),行外科手术修补治疗成功的患者243例(手术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室间隔缺损大小等),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瓣膜反流发生情况及随访转归情况。定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介入组279例患者中,共植入国产封堵器279枚。介入组室间隔缺损直径4.75±2.09(2-18)mm,放置封堵器直径7.05±2.94(4-24)mm。手术组室间隔缺损直径6.77±3.82(2-16)mm。介入组和手术组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5.38%和4.12%,主动脉瓣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65%,二尖瓣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3.23%和0.41%。所有患者完成中长期随访,介入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3.6±12.2(12-53)月,手术组为33.5±12.4(12-54)月。2组中均无死亡病例。介入组和手术组中长期随访三尖瓣反流发生率为10.4%和12.8%,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分别为3.23%和2.06%,二尖瓣反流发生率为3.23%和2.47%。介入组随访中发现主动脉瓣大量反流患者1例。结论:研究显示,介入封堵术后对瓣膜功能的影响和外科修补手术相比,除术后短期二尖瓣反流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较小。术后出现的瓣膜功能损伤,尤其是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功能损伤应受到重视。术前利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严格筛选、术中熟练轻柔稳定的操作和适合封堵器的选择是减少介入封堵术后发生瓣膜反流最重要的因素。

梁永梅,金梅,王霄芳,郑可,李伟,韩玲[9](2011)在《小儿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9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双盘伞ASD封堵器治疗390例继发孔ASD,其中88例为特殊类型的ASD,分别为:多发性ASD 24例、短残边ASD 64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49例;年龄3~18岁,平均6岁;术前均经体检、心电图、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术后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85例患者介入治疗手术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96.6%。ASD直径为5~26 mm,平均直径为(12.7±4.7)mm。24例多孔ASD,有23例置入1个封堵器,1例应用2个封堵器。在平均5年随访中没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儿特殊类型ASD可通过心导管介入技术来治愈。

吴勤[10](2011)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超声心动图技术,含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具有无创、简便、测量准确、可重复进行、无放射性损伤、可实时清晰显示心脏大血管内部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等优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诊断工具。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术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其操作路径及造影剂的应用,仍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在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在临床逐步开展,并随着封堵器的不断改良,扩大了经导管封堵术的适应症,颇受患者好评。但是,由于封堵器的放置仍可能影响缺损邻近组织的结构功能,如盲目操作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所以,临床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有:1、选择适合行封堵术的病例,严格掌握封堵手术的适应症;2、封堵器大小及型号的选择原则;3、术中监测引导和疗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探索建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前筛选病例、术中引导封堵器放置及术后疗效评估的临床标准,以保证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根据临床需要和彩超工作重点,研究内容分五部分。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含经胸、经食道)在房间隔缺损(ASD)患儿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中,对术前筛选病例、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术中监测引导封堵器放置和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1例ASD患儿实施了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术前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为ASD,并多切面测量ASD大小,评价缺损残边情况,选择ASD封堵器型号的一般标准为(缺损测量最大径+4)mm;术中通过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MTEE)再次评估确定封堵器型号,并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术后经TTE对封堵成功患儿进行定期随访评估疗效。结果111例ASD患儿中107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6.4%。封堵成功的超声图像为封堵器牢固嵌夹在缺损部位,过隔血流消失,邻近瓣膜及心房内血流无异常。4例封堵失败者中,3例因缺损后下缘残边短小或无残边致封堵器无法满意固定,1例多孔型ASD因封堵器放置后仍有明显残余分流而放弃封堵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部分患儿术后1周、1月、3月、6月、1年内定期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好,无轻度以上房室瓣反流,3例随访期间见残余分流,于术后6月内残余分流均先后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含TTE、MTEE)在经胸小切口ASD封堵术对术前筛选病例、术中监测引导封堵过程、术后疗效评估有可靠、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超声心动图(含TTE,MTEE)对不同类型VSD的常规及特殊观测指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术前病例筛选及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术中监测引导封堵器放置过程,术后判断疗效的全方位应用价值。方法223例VSD患儿实施了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术前通过TTE多切面评估VSD大小、位置、类型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情况,选择VSD封堵器型号的一般标准为(缺损测量最大径+2)mm;术中通过MTEE再次复核评估,确定封堵器型号,并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同时评判封堵效果;术后经TTE对封堵成功患儿进行定期随访。结果223例VSD患儿中206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2.38%。不同类型VSD封堵的成功率有差别,干下型成功率最低。部分患儿术后1周、1月、3月、6月、1年内定期随访,封堵器回声清晰,位置正常,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含TTE、MTEE)在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中,对术前病例筛选、术中封堵过程监测引导、术后疗效评估具有可靠、重要的作用。目的对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和同期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ASD/VSD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及临床指标的比较,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这一新技术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心脏外科治疗的单纯左向右分流的ASD、VSD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封堵组(40例)和手术组(40例),对两组间治疗成功率、切口长短、超声心动图观测指标、并发症、输血量、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超声心动图指标提示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似,封堵组在输血量、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手术组,但医疗费用高于手术组。结论对单纯ASD/VSD,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通过超声心动图的准确评估和引导可达到传统外科手术同样的疗效,且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费用相对较高。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适用的VSD类型及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中对偏心型封堵器选型、成功封堵的关键及操作中避免损伤的经验。方法对55例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施行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适用偏心型封堵器的VSD类型、大小及形态,及通过随访评估偏心型封堵器封堵VSD的疗效。结果成功使用偏心型封堵器的55例VSD患儿中膜周型占70.90%(膜部瘤型18%,嵴下型12.72%,余56.41%),漏斗型占29.09%(嵴内型27.27%,干下型1.81%)。封堵器型号选择一般比缺损测量最大径大2-3mm。随访示封堵器位置正确,固定满意,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偏心型封堵器的应用较好的扩大了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适用范围,超声心电图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能较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目的分析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失败原因,更好的掌握适应症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经验。方法研究24例经胸小切口封堵失败患儿的缺损大小、位置、类型及缺损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手术成败的影响、分析封堵过程中操作技术及通过改传统开放手术后发现的特殊解剖因素对封堵成败的影响。结果24例封堵失败患儿中,5例为ASD患儿,15例为VSD患儿(其中3例为干下型VSD,15例为膜周型VSD,1例为肌部VSD)。ASD失败的原因多为缺损较大、残边短小或无残边、多孔型缺损。VSD失败的原因较多,如缺损过大或过小、缺损距周围瓣膜较近,多处破口致封堵后仍有明显残余分流,缺损破口的朝向及角度,异常腱索存在及术者技术欠熟练等。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成功施行需要经验丰富的心脏超声力量和强大的心脏外科力量默契配合,需要有规范化的超声评估与引导,严格把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步骤和技术。

二、超声导引下导管闭合巨大型房间隔缺损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导引下导管闭合巨大型房间隔缺损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研究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进展
        1.房间隔缺损直视下修补术
        2.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3)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单纯TTE引导与X线引导经皮介入治疗ASD的对比研究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单纯TTE引导经皮介入治疗ASD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超声心动图:心的选择—单纯超声引导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设备及材料
    3 方法
        3.1 手术方法
        3.2 术后处理及随访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5)超声引导下微创封堵继发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论文成果
致谢

(6)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技术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1.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技术在经股静脉途径行A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2.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和放射线下常规经股静脉途径行ASD介入封堵术对比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技术在经颈内静脉途径行ASD介入封堵术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2.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颈内静脉途径和放射线下常规经股静脉途径行ASD介入封堵术对比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1.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技术在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行VSD介入封堵术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2. 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股动脉逆行插管和放射线下常规建立动静脉轨道行VSD介入封堵术对比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3D打印技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要成绩
致谢

(7)经胸微创封堵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DA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手术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心病微创封堵治疗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和外科手术对瓣膜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应用主要器材
    三、术前检查
    四、手术方法
    五、随访及观察指标
    六、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两组手术期情况
    二、两组术后瓣膜反流发生情况
    三、两组中长期随访瓣膜反流发生及转归情况
讨论
    一、三尖瓣反流
    二、主动脉瓣反流
    三、二尖瓣反流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致谢

(9)小儿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10)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检索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三部分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ASD/VSD的对比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四部分 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五部分 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封堵失败改开放手术24例分析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封堵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情况

四、超声导引下导管闭合巨大型房间隔缺损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D]. 赵丽丽.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2]超声引导下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D]. 杨倩.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3]单纯经胸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D]. 杨明川. 石河子大学, 2018(01)
  • [4]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D]. 陈园.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1)
  • [5]超声引导下微创封堵继发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董文通. 郑州大学, 2016(03)
  • [6]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技术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D]. 韩宇. 郑州大学, 2016(08)
  • [7]经胸微创封堵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DA的临床对比研究[D]. 彭坤. 郑州大学, 2016(03)
  • [8]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和外科手术对瓣膜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 薛旺.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4)
  • [9]小儿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J]. 梁永梅,金梅,王霄芳,郑可,李伟,韩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1(05)
  • [10]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D]. 吴勤. 中南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超声引导导管封堵巨大房间隔缺损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