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白蛋白对慢性晚期血吸虫病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徐芳芫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1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晚期血吸虫病诊断中前白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慢性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2017年1月5日至2018年5月26日),对照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两组均予以前白蛋白检测。观察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析观察组不同肝损伤患者前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08.19±6.70)mg/ml、(40.11±2.52)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前白蛋白异常概率为74.42%,较白蛋白异常数据更高,P<0.05,不同肝损伤患者数据差异不大,P>0.05。结论:慢性晚期血吸虫病诊断中前白蛋白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诊断疾病。

关键词:前白蛋白;慢性晚期血吸虫病;诊断

蛋白质主要在肝脏内合成,人体若出现肝病则会直接影响蛋白质合成,血吸虫病属于寄生虫病,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其能够刺激免疫反应产生,进而诱发形成肉芽肿,导致肝脏功能损伤,促使肝纤维化[1],甚至会造成肝癌,故而,可靠诊断、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疾病诊断方面,血清白蛋白能够直接反映肝功能情况,但无法对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监测,前白蛋白诊断敏感性较高。本文旨在分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诊断中前白蛋白的应用价值。

1基础资料、方法

1.1资料

我院43例慢性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2017年1月5日至2018年5月26日),对照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

观察组:年龄[上限62岁、下限35岁、平均值(46.19±3.65)岁],男女之比为24:19。

对照组:年龄[上限64岁、下限33岁、平均值(46.05±3.44)岁],男女之比为26:24。

上述资料对比不具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前白蛋白检测,清晨采集4毫升空腹静脉血,予以离心分离血清(五分钟),转速为每分钟四千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取免疫比浊法,测定前白蛋白,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白蛋白,同时,予以肝脏超声检查,明确肝脏损害程度。

1.3指标

观察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析观察组不同肝损伤患者前白蛋白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属于计量资料,借助T检验,前白蛋白、白蛋白异常概率为计数资料,借助卡方检验,以SPSS20.00软件分析,两者对比差异较大的必要条件为P<0.05。

2结果

2.1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对比

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08.19±6.70)mg/ml、(40.11±2.52)g/L,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一所列:

2.2观察组不同肝损伤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异常情况分析

观察组中,前白蛋白异常概率为74.42%,较白蛋白异常数据更高,P<0.05,不同肝损伤患者数据对比性不强,P>0.05,具体数据如表二所列:

表一:对比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

3讨论

血吸虫病属于常见疾病,随着大规模防治工作的实施,其发病率有显著下降,但仍未彻底消失,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慢性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通常可见肝脏损害,在诊断方面,血清白蛋白能够反映病情[2~4],但敏感度不高。

本文选择血清白蛋白检查,评估病情发展,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08.19±6.70)mg/ml、(40.11±2.52)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前白蛋白异常概率为74.42%,较白蛋白异常数据更高,P<0.05,不同肝损伤患者数据差异不大,P>0.05。显然,血清前白蛋白敏感性更高,相比白蛋白更适合用作病情诊断、评估。

综上所述,慢性晚期血吸虫病诊断中前白蛋白的应用价值较高,在诊断疾病方面可靠性高,便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新卫.血吸虫病患者检测胱抑素C及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7,36(3):67-68.

[2]唐金凤.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止凝血、肝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的实验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16.

[3]李玉春.拉米夫定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5):548.

[4]尹莉.拉米夫定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J].医学信息,2014,25(21):342-342.

论文作者:徐芳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前白蛋白对慢性晚期血吸虫病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徐芳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