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_龚汉康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_龚汉康

龚汉康 广西玉林市田家炳中学 537000

【摘要】结合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的重点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变更势在必行,笔者基于多年来一线教育经验,总结适合高中生学习发展规律的教育思路,以“学案导学”为载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育思想,辅以适当的交流点拨与分层达标策略,这才是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精髓所在。因此本文结合高中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学案导学”策略的运用,分享课堂教学的全新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 导学案;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分层达标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258-01

根据现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然落后。新形势下的数学教育活动要弱化教师在课堂的作用,而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笔者结合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实际要求,立足学生发展实际,从“教案”过渡到“学案”,创设了一套学案导学、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分层达标的全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围绕“学案”为载体,在课堂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展进步,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1.高中数学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

1.1 集体备课

设计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案不能再由教师“单打独斗”,而是调动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的教研模式共享教育资源、探索教学新思路。首先,教师先结合教学内容自主设计教案,在透彻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实情制定初步教学方案;其次,组建备课小组集体备课,老师有序发言进行说课介绍,小组成员讨论并提出调整意见,老师各自修改教案。最后,课后要及时总结和反思,加强课后交流也很关键,根据学生的反馈评价教学方案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1.2 设计问题

“问题”是应用导学案的重中之重,合理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导学案的探究活动,从中启迪思维,提高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围绕导学案的内容设计问题要遵循三大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设计的问题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需要;第二,趣味性原则。设计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列举生活化案例、趣味性案例,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第三,启发性原则。成功的课堂提问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思维,以问题为桥梁搭建新旧知识的关联,顺理成章地导入数学知识点。

1.3 分层设计

新课标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考虑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不同,那么在制定导学案时要遵循差异性原则,设计层次性的教学策略,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育形式,采取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分层评价等多元方式,凸显教学的梯度特色,由浅入深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在各自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高中数学学案导学的实现路径

2.1 明确目标,促进自主学习

无论选用何种教学模式,明确目标都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在运用学案导学方法时,先给学生列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然后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夯实自主探究的基础。例如教学“向量的数量积”时,首先列出本节课的基本学习目标:①了解两向量夹角的定义、范围;②理解向量数量积的应用意义,掌握基本运算法则;③掌握向量的数量积求解方法。其次列出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①重点是了解定义、运算和性质;②难点是向量的数量积求解方法。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确定详细的教学内容。利用“学案”,基本了解本节课教学的大致框架,同时指导“先学后教”,启发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在探究思考中初步掌握知识,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2.2 交流讨论,点拨数学思维

有了课前预习的铺垫,课堂上学生就能有疑问、有想法、有话说,而不再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围绕学生的疑问点与兴趣点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分组合作的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大家分工合作,在交流讨论中碰撞思维的火花,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此同时,为了确保一节课的40分钟有效率、有结果,教师也要注意把控课堂的走向,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难题时,适当予以点拨,启发思维。例如学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时,笔者组织学生每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围绕小组成员在导学案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交流:①已知数列an=2n+1,求数列的首项、第2项和第11项,画出数列图像;②已知数列an=n2-4n-12,请问65是数列项数吗?如果是,应是第几项?如果不是,阐明理由。

2.3 因材施教,分层达标检测

课堂检测是整个学案导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评价,包括他们的解题思想、解题方法、探究精神等,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与创新,并且通过当堂训练反馈学习效果。在布置检测作业时,要注意采用分层方案,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例如学完“一元二次不等式”之后,设置三个层次的习题:①学困生,解简单的不等式:4x²-4x>15,14-4x²≥x,②中等生,求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y=x2-4,y=3,y=-x2+2x-1。③学优生,已知不等式kx2-2x+6k<0(k≠0),假设不等式解集为{x|x<-3或x>-2},求k值;假设不等式解集为实数R,求k值。通过这样的分层,真正做到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着”,大家形成了努力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导学案”为线索,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同时辅以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分层达标等多样策略,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创造条件,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育提出的重点要求,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要加强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大鹏.“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读与写,2018,15(34):166.

[2]骆素丽.导学研究,技能提升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下"导学案"的编写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6):43.

论文作者:龚汉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_龚汉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