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

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

吴燕[1]2010年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跨越性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数量向内涵、质量及效益发展的战略转型新形势,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作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关系到高职专业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后劲,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能否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本论文研究的初衷正是要在考察我国“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剖析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特征,系统探讨特色化、专门化“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市场性、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师资的特殊性。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应当并已经成为我国高职专业教师实现专业化的最佳途径,建设“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也已经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高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然而,调研显示,由于社会系统、教育系统、学校系统和教师个体等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念略显滞后、结构不尽合理、培养不够完善、管理欠缺规范等。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借鉴德国、美国、英国等高等职业教育较为发达国家的专业师资建设经验,我国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秉承以人为本,更新发展理念,明确指导思想,强调专业发展,突出能力本位;要以明晰双师内涵为突破口,建立资格认证制度,构建职称晋升标准,健全人才激励和考评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制度建设;要以强化教师专业技能为重点,理清培养思路,规划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狠抓基地建设;要以建设学习型教学团队为抓手,建设人才梯队,发展兼职队伍,优化队伍结构。

廖添发[2]2017年在《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技术型人才需求迫切。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重大使命,既要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还要为社会管理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高职教育,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李克强总理要求高职院校“要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采取调查研究等方法,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研究发现,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有: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视度不高、教师学历水平不高,职后发展积极性低、在职培训力度低以及缺乏完善的建设机制。针对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本文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一是要不断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二是要激活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能;叁是要建设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四是要强化政策保障,为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金巍[3]2016年在《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在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主要论述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阻碍,并提出了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思考。

李淑娥[4]2007年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肩负着为社会建设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师资问题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最突出表现为“双师型”师资的缺乏。目前,社会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双师型”师资培养机制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培养基地短缺、政策不到位、评价制度不完善等。本文试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个案,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而提出完善黎明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本人认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在于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因此,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是关键。

贺应根[5]2005年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培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然而也是发展的难点。自从“双师型”教师这一称谓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第一次提出以来,“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是评价和评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确定和校本培养方式、途径和策略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目前,关于“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但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也是说法不一。在实践中,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双师型”教师培养上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没有专门的文件来指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滞后,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等等。 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和怎么样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两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和内涵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双师型”教师概念是在过去职业教育实践操作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存在偏重于理论水平,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的一名研究提出;1995年正式进入政策文件,并在政策文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也经历了从“双职称”、“双证书”、“双素质(能力)”、“双来源”等变化。接着,对“双师型”教师已有认定标准的演变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的看法不一。为此,笔者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对已有标准的观点的重新认识以及国外对职教师资的要求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制定了一套“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然后,对反映“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状况的问卷和个案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最后,对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体叁方面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李利[6]2004年在《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1997年“双师型”教师在原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中出现以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尽管没有专门的、明确的文件加以规定,但职业教育要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却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政策产物”,其在实践中遇到多种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而近几年来,有关与此的文献探讨尽管热火朝天,却也是各抒己见,在层次上显得不够深入。本文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政策来研究,旨在分析“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内涵和实践状况,讨论其权宜之计和发展前景。本文所指的职业教育是指我国的学校职业教育;职教教师是指职业学校中的专业课教师。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职业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双师型”教师及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此,笔者先是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一番政策阐释,接着分析了相关研究的状况,然后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深入探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状况,找出其中的经验和问题,之后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文献、实践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笔者的见解,并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展望。 围绕着上述核心问题,本文的基本立论是:第一,在当前背景和条件下,“双师型”教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就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来看,“双师型”教师只是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未来职教教师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的“一”,而非“双”;第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的改革,而这则有赖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具体地说,本文的基本框架是: 第一部分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阐释,说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提出背景、来龙去脉和政策内涵。结果发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质上是一个“政策产物”,但没有专门的、明确的文件予以规定,只是在相关的文件中有所提及。 第二部分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文献研究进行了述评,结果表明,研究者已经指出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困难,但这些研究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显得不够深入。 第叁部分分析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状况。鉴于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笔者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解,然后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个案论述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最后根据作者的实证调查和访谈结果,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和障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制度缺失阻碍了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而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问题则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障碍。 第四部分首先进行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文献和实践的对比分析,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再思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提出:当前背景和条件下不妨采取相应的权宜之计,但从更高和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即从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需要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

谢勇旗[7]2014年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反思、批判、吸收、建构”为研究脉络,融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了有解释力的理论成果和有指导性的操作范式,并从制度层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政策提供参考。本文架构共分为九章。第一章详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相关概念、研究意义与价值,重点梳理和分析了我国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现状与问题,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归纳总结了研究内容、研究难点、问题与创新。第二章重点回顾了“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建设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制约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叁大问题:标准与认证问题、培养与发展问题、政策与制度问题。第叁章总结了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从国际视野寻求对我国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借鉴与启示。第四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必然性,总结了四类八种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模式与方法,从利益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叁个方面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问题之源,认为我国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机制缺失。第五章重点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四大基础,即理论基础、政策基础、现实基础、关联基础。第六章研究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利益机制构建的博弈过程,探讨了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实现途径。第七章从合作过程、组织机构、合作路径叁个方面研究了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设计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评价系统化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方案开发与实施模式;引入培训成果转化理论,分析了影响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成果转化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成果转化的叁大策略。第八章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强化企业参与责任、建立制度体系、建立经费投入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保障机制。第九章进行了系统总结,梳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与观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展望。

宁静[8]2017年在《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高质量的教师成就高质量的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作为我国民办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现民办高职教育的一个特色,是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以及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全面推动民办高职"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事关民办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前途,并且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现阶段来看,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力量依然不够雄厚,其整体素质也不是很高,这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以河北省民办的L职业学院为案例,以民办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介绍了L职业学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双师型"教师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激励机制、不重视师资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个体的问题等。并从学校领导、教师个体和社会这叁方面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明确了具体建设原则以及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合理地引导广大"双师型"教师在自身素质方面的提高,做好校外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此来充实本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从而可以建设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训体系。以期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汪文婷[9]2015年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应用技术大学是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还是一个新的概念。虽然缺乏比较严格的界定,但是作为一种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式,它已经在我国得到了认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类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水平是当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决定着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水平和健康持续发展。与普通高校相比,应用技术大学不仅具有高校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征,例如应用性、地域性和生源多样性等。但是,由于是新型的办学形式,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核心竞争力还不够突出,所以现今处于弱势地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现状、问题;其次,详细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并尝试将这些理论用于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去;最后,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并借鉴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何涓[10]2014年在《湖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职业院校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但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困惑和困难,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就是职业院校有效发展必须解决而没有很好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应用系统论、管理学、教育学、教育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湖南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根源,提出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所创新。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结构仍需改善、队伍亟待稳定等问题。进而从社会、学校、家庭方面探寻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困难的根源,根据职业院校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并就建设优秀的职教师资团队、完善师资引进和考核机制、强化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建设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 吴燕. 扬州大学. 2010

[2]. 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 廖添发. 赣南师范大学. 2017

[3]. 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J]. 金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4].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D]. 李淑娥. 厦门大学. 2007

[5].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培养对策研究[D]. 贺应根. 湖南农业大学. 2005

[6]. 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D]. 李利.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7].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机制研究[D]. 谢勇旗. 天津大学. 2014

[8].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 宁静. 河北师范大学. 2017

[9].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 汪文婷.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

[10]. 湖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 何涓. 湖南农业大学. 2014

标签:;  ;  ;  ;  ;  

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