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

吕炳建[1]2003年在《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文中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胃癌发病率总体有下降趋势,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情况也基本如此。总体而言,胃癌预后较差,早期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5%,进展期胃癌不足10%。影响胃癌预后因素很多,TNM分期仍是最重要的因素,组织学特点对预后判断也很有价值。1976年,Watanabe等发现一类形态学上类似于乳腺髓样癌的胃低分化癌(胃髓样癌),具有显着的临床病理特征,且预后较好。明显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复制误差阳性(replication error+,RER+)表型是结直肠髓样癌的显着特点。但胃髓样癌国内外尚无系统研究。 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模式大致有叁类,即突变体通路、染色体不稳定通路和上皮钙粘素(E-cadherin,ECD)的突变或表基因改变。突变体通路由MMR突变或启动子甲基化引起,以MSI-H为表型。CIN则以LOH为表型,涉及多个抑癌基因的失活。ECD是一个重要的细胞间粘附分子,并参与信号转导通路。ECD突变或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失活,引起相应基因表达降低或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特别是弥漫型、低分化胃癌的发生有关。 根据微卫星位点的改变情况,MSI可以分为高频(MSI-H)、低频(MSI-L)和微卫星稳定(MSS)叁种状态。有学者提出了复制误差(replication error)的概念,MSI-H为RER+,MSI-L、MSS为RER-。许多文献和我们的早期研究证实,Bat26是反映MSI-H或RER+状态的可靠指标。除直接测序外,现行MSI检测方法都基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这些方法都费时、费力,技术要求高,不利于推广应用。DHPLC利用DNASep柱分离原理,来检测DNA或RNA。在50℃非变性条件下,DHPLC按DNA片段长度进行分离,有可能用于MSI检测。 本实验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994年1月~2002年6月间612例胃癌中选出全部胃髓样癌17例,及随机选取其它类型胃癌64例,共81例胃癌(新鲜标本35例,石蜡46例)进行研究。复习病历和HE切片,分析全部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其中64例获得了较 0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完整的随访资料。CD3、CD20、Typ ase、CD68兔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相关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组织细胞并计数。兔疫组化染色观察P53、ECD和MGMT的表达。对新鲜样本,应用PCR-SSLP分析了DIS199、DIS548、DIS552、D55346、WIAF481、TP53、IGFllR()s、1*n1以*刀5、****1(*n3、**m*1(N;。、hM8m(N8、hM SH可qs、*AX(q8、枷tZ可N26、Tcf4(A。等15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状况。石蜡微切割样本检测了DIS548、D55346、TP53和 Bat26(A)。。等4个位点。规定 Bat26+为 RER+。同时,还用 DHPLC检测了 32例样本的 Bat26产物。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ll.0软件包,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Fsher3精确概率法或 X‘检验、t检验和 Kaplan-Meter生存曲线分析、时-序检验等。尸值以 0刀5作为显着性检验水准。为便于分析,把非髓样癌分成分化好的非髓样癌和分化差的非髓样癌2组,即:把低分化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分化差的缀液腺癌等归入分化差非髓样癌组:高.中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和分化好的缢液腺癌等归入分化好的非髓样癌组。 结果表明,髓样癌在性别、年龄分布、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等方面,和非髓样癌差异统计学上无显着性。16例髓样癌大体有溃疡形成,为 Borman 11型或*型,和非髓样癌比较,大体类型统计学上接近显着性水准(P=0乃56)。髓样癌溃疡较大,平均直径为 4.4cm,和非髓样癌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髓样癌、非髓样癌分别有5/17例和 6/64例未累及浆膜层,两者在浸润深度上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胃髓样癌较易侵犯血管,11/17例有脉管内瘤栓形成。81例胃癌有4例肝转移,髓样癌和非髓样癌各2例。2例非髓样癌的转移成分均是分化好的腺癌(乳头状或中分化腺癌)。门例髓样癌有4例术后复发、转移,其中10号病例多次复发,但对化疗非常敏感。随访期间,共计29例胃癌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8.5个月。17例髓样癌死亡4例,平均生存时间28.5个月。非髓样癌死亡25例,平均生存时间16.4个月。Kaplan-Meter生存曲线图表明,40个月之前,髓样癌生存‘惰况有好于非髓样癌的趋势,但两者在生存时间和生存率上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非髓样癌分成分化好和分化差的胃癌两组,分别有19例和45例。分化好的非髓样癌组死亡5例,平均生存时间为 31个月。分化差的非髓样癌组死亡 20例,平均生存时间为 13.4个月。叁组胃癌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比较表明,髓样癌和分化好的非髓样癌没有显着性意义(peo.828),两者和分化差的非髓样癌有显着性意义(P<0刀5)。叁组胃癌Kaplan-Meter生存曲线图也表明,40个月 4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之前,胃髓样癌和分化好的非髓样癌生存率总体比较一致,两者均高于分化差的非髓样癌,但统

吕炳建, 来茂德, 程蕾, 许敬尧, 黄琼[2]2004年在《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17例胃髓样癌和 6 4例非髓样癌 (低级别癌 19例 ,高级别癌 4 5例 )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胃髓样癌病理学以瘤细胞实体样排列和纤维少、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为特征。与非髓样癌比较 ,还有以下特征 :(1)胃髓样癌、低级别癌平均生存时间好于高级别癌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4 )。 (2 )胃髓样癌 2 9 4 % (5 / 17例 )、非髓样癌 9 4 % (6 / 6 4例 )未累及浆膜 ,髓样癌较不易累犯浆膜 (P <0 0 5 ) ;髓样癌、非髓样癌各 70 5 % (12 / 17例 )和 2 0 8% (11/ 6 4例 )为推进性生长 ,髓样癌推进性生长较常见 (P =0 )。(3)胃髓样癌上皮内淋巴细胞中位数为 2 380 / 10HPF ,较非髓样癌 (14 7/ 10HPF)明显 (P =0 ) ;35 2 % (6 / 17例 )髓样癌、3 1%(2 / 17例 )非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 ,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较常见 (P =0 0 0 1) ;70 6 % (12 / 17例 )髓样癌Crohn样反应阳性 ,较非髓样癌 32 8% (2 1/ 6 4例 )常见 (P <0 0 5 )。 (4 )与低级别癌比较 ,胃髓样癌和高级别癌上皮钙粘素低表达更常见 (P<0 0 5 )。 (5 ) 4 1 2 % (7/ 17例 )胃髓样癌复制误差阳性 ,比非髓样癌的 2 5 % (1/ 6 4例 )更常见

参考文献:

[1].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D]. 吕炳建. 浙江大学. 2003

[2].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J]. 吕炳建, 来茂德, 程蕾, 许敬尧, 黄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4

标签:;  ;  ;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