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科技资源研究演进脉络梳理及前沿热点分析论文

基于CiteSpace的科技资源研究演进脉络梳理及前沿热点分析

杨传喜,丁璐扬,张 珺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 以1998—2017年中文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科技资源研究领域的文献为数据基础,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科技资源的总体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为科研人员提供科技资源领域的研究动态,找到科技资源领域具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学者间的研究合作较弱,研究机构间的总体连接较少,机构间研究合作需要加强,应建立规模化的研究机构群体;科技资源的研究集中在科技资源的内涵与要素、科技资源配置及配置效率、科技资源共享、区域科技资源、科技资源评价等。基于此,从学术研究、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管理与服务方面为我国科技资源的研究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资源;前沿分析;CiteSpace软件

1 研究背景

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科技资源为科技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为科技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性条件保障。近年来,我国科技资源规模质量以及开放共享水平明显提升,在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如何创新科技资源共享模式、健全服务机制,如何拓展服务途径、打通科技资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满足各类创新主体对科技资源的迫切需求等等,已经成为今后我国科技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对杂草基数大、秸杆还田田块有条件地区大力提倡进行稻后深翻种麦,有效降低杂草萌发比例;选用纯度高的优质麦种,减少恶性杂草人为扩散 机率;田间沟系一定要配套,便于播种后及时上“跑马水”1-2次,加快土壤沉实,不仅有利于小麦的出苗和根系扎牢,同时可提高前期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的化学除草效果。

科技资源在科技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渐被认识,并被赋予“第一资源”的历史地位。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合[1]16。广义的科技资源主要包括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以及科技信息资源;狭义的科技资源仅包括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2]。目前国内有关科技资源的综述性研究主要有:杨行等[3]分析了国内科技资源共享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贾钢涛等[4]对科技资源统筹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时钰等[5]对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了述评。上述学者主要采用归纳法来梳理科技资源的相关研究,但要展开系统研究,不仅要了解具体的研究内容,还应把握总体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6]。本文基于中文核心数据库,对关键词为“科技资源”,时间范围在1998—2017年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对数据源进行清理,剔除报告、著作述评等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筛选出的396条数据从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重点期刊网络、共被引网络、关键词网络、研究前沿等方面对科技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重点领域以及研究热点进行系统分析。

2 科技资源研究趋势

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科技资源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时,根据科技资源文献的增长和老化规律,对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进行年度统计分析,可以揭示科技资源领域发展状况,预测科技资源领域研究前景[7]。从图1可看出,科技资源研究的历年发文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近几年文献数量有波动且出现下降。1998—2007年发文量在波动中增长,2007年发文量达到顶峰,该时间段科技资源研究的热度不断上升;之后3年发文数量有所下降,科技资源的研究热度下降;2011年发文量出现了一个小高潮;2012年发文量较2011年有较大下降,但之后3年科技资源的研究又迅速升温,发文量持续增加;2015年后,发文量大幅减少。

图1 1998—2017年科技资源研究发文量

从图2可看出,1998—2002年期间,2000年、2002年被引频次较前一年大幅上升,其余年份被引频次较少;2003—2006年,被引频次不断上升;2007—2009年,被引频次不断下降;2010—2011年被引频次小幅上升;从2012年起,除2013年被引频次较前一年上升外,被引频次逐年下降。

图2 1998—2017年科技资源文献被引频次

从发文的集中情况来看,如表3所示,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期刊发文共127篇,占比为32%,远远高于其他期刊,论文在期刊上集中度较高,科技资源研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期刊群和代表性期刊。从期刊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最高的核心期刊依次为《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科技论坛》。上述期刊在科技资源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把握科技资源研究方向和研究动态,并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3 科技资源研究团队分析

3.1 作者合作网络

作者合作网络中的高发文作者说明该作者在这一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作者合作网络能够揭示不同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兴趣链接关系[8]。在科技资源研究领域,高发文作者(发文5篇及以上)包括刘玲利、彭洁、赵伟、杨传喜等,按发文量排序如表1所示(作者署名不限于第一作者),这些学者是科技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在科技资源研究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其中,来自郑州大学的刘玲利致力于科技资源要素的内涵、分类、特征、作用机制以及科技资源配置机制、配置行为、配置效率的研究[9-10];彭洁[11-14]研究了科技资源的产权及产权界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及配置制度、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及共享的法规政策。彭洁发文9篇,与赵伟合作6篇,与王运红合作3篇,与赵奎涛合作3篇,彭洁及其合作学者都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杨传喜[15-17]来自桂林理工大学,发文8篇,主要研究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及配置效率,与华中农业大学的张俊飚合作5篇,与华中科技大学徐顽强合作3篇。选取的396篇文献的作者有93位,作者之间的连线仅49条,作者共引图谱的网络共现密度仅为0.011 5,表明该领域学者之间的研究合作较弱。

研究前沿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趋势,以及研究中具有创新性、发展性和学科交叉性的主题等[34]。运用CiteSpace进行研究前沿的新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其膨胀词探测算法可将词频变化率高的词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提取出来,以确定研究领域的前沿[35]。如表6所示,由1998—2004年突现关键词为资源配置、优化配置,说明在研究初期,学者们重点研究如何将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2005—2011年突现关键词分别为科技资源整合、科技资源管理、统筹科技资源,由于我国科技资源存在重复建设、利用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如何对有限的科技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2011年至今,突现关键词分别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随着我国科技系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系统的建立,如何将科技资源的数据纳入共享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农业成果转化率偏低,部分学者近年来致力于研究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表1 1998—2017年科技资源研究高发文作者

3.2 机构合作网络

机构合作网络中高发文机构能够反映出该领域内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科技资源研究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机构如表2所示,发文量排名前4位的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从研究机构的类型上看,科技资源研究机构较为单一,发文的研究机构几乎主要集中在高校,表明目前科技资源研究主力是各大高校。作为国家顶尖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集聚了雄厚的科研力量,在科技资源研究领域发文量遥遥领先。从地域来看,科技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科技资源的研究规模小。选取的396篇文献的发文机构有39个,作者之间的连线仅13条,共现网络密度仅为0.017 5,机构间研究合作需要加强,应建立适度规模化的研究机构群体。

表2 1998—2017年科技资源研究高发文机构

3.3 重点期刊分析

期刊共被引关系的强弱可以反映期刊间关系的亲疏,探索期刊间的内部联系,并对学科领域内的知识结构进行分类考察[18]。根据图3科技资源文献共被引期刊图谱所示,被引频次排名前4位的期刊明显高于其他期刊,最高被引频次的期刊《中国科技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刊发了关于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政策和科技发展管理问题方面的文章。

图3 1998—2017年科技资源文献共被引期刊图谱

科技资源论文的被引频次变化趋势与科技资源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从图1、图2可明显看出,关于科技资源的研究逐渐成熟,虽然中间波动较大,但总体已进入稳定研究阶段。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科技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资源的内涵与要素、科技资源配置及配置效率、科技资源共享、区域科技资源、科技资源评价等。

表3 1998—2017年科技资源文献期刊分布

4 科技资源研究热点

4.1 高被引文献

(4)以科技资源共享为中心,主要研究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性、科技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科技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科技资源共享对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创新型发展战略的实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家的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32]。国家宏观调控的不足、法律法规的缺乏、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制约了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发展[33]。我国应加强对科技资源共享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畅通科技资源共享信息渠道。

图4 1998—2017年科技资源文献共被引Timezone图谱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前提,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提升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配置效率对于促进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徐建国[19]建立了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指标体系,从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指出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战略重点。李冬梅等[20]建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配置效率评价,对我国30个省份的科技资源配置效果进行分析。孙宝凤等[21]通过分析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指出科技资源相对效率的影响原因。周勇等[2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范斐等[23]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我国各省、区、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要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2008年新实施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从法律上规定了科技资源共享,这些举措推动了学者们对科技资源共享的研究。徐冠华[24]建议要科学管理科技资源、重视科技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加强系统的理论研究。戚湧等[25]提出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内涵,建立了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博弈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

表4 1998—2017年高频共被引科技资源文献

4.2 高频关键词

然而,有相当多的化学家不认可这一发现。瑞利和拉姆塞对氩气做了更深入的实验研究,证明了氩气原来就包含在空气中,其化学特性极不活泼:把氩与其他气体、固体或液体混合在一起加热或者通电,都未发生任何化合和分解现象,它是化学性质不同于其他元素的惰性元素;用物理法测得氩的恒压热容Cp与恒容热容Cv之比为1.653,从而推知氩为单原子分子,原子量为40。他们无可辩驳地确证了新元素氩的客观存在。

图5 1998—2017年科技资源文献关键词图谱

通过分析科技资源关键词共现图谱、科技资源关键词聚类报告,可从科技资源、科技资源配置、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科技资源共享4个方面梳理我国科技资源研究进展(如表5)。

(1)以科技资源为中心,主要研究科技资源的内涵、特征、分类等。周寄中[1]16在其著作《科技资源论》中将科技资源定义为: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合。刘玲利[26]认为科技资源不仅有资源的一般性特征——稀缺性、需求性、选择性,同时还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特征——社会性、战略性、层次性。不同学者对科技资源的分类有不同的认识,刘玲利[26]认为科技资源包含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市场资源、科技制度资源和科技文化资源;而万君康等[27]却认为科技资源包含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装备资源、科技信息资源。

通过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一方面可以找到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可以揭示该学科领域的研究范式。运用CiteSpace软件,以关键词为节点,参数取默认值,运行后生成科技资源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5)。

(2)以科技资源配置为中心,主要研究科技资源配置的特征、配置模式、配置能力、配置结构等。目前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特征为总量失衡、结构失衡和质量失衡[28]。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科技资源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配置模式[29]。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我国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整体提高,但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30]

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是指科技资源在科技活动过程中及不同的科技投入方向上的使用比例,该结构合理与否会影响科技资配置的效率,因此应重视科技资源配置结构的研究。

本文以1998—2017年中文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科技资源研究领域的文献为数据基础,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科技资源的整体发展趋势、重点研究领域及研究前沿。研究发现:(1)科技资源研究高发文作者有刘玲利、彭洁、赵伟、杨传喜等学者,高发文作者间有一定的合作网络,但总体合作程度较低;高发文机构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海大学,研究机构合作较弱。科技资源领域相关文献主要发表在《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科技论坛》等期刊,由此可见这些期刊为科技资源研究的重点期刊。(2)通过高频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分析发现,科技资源研究的热点集中在科技资源的内涵与要素、科技资源配置、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科技资源共享。(3)科技资源研究前沿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到科技资源整合、科技资源管理及统筹科技资源,再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再到农业科技资源及其配置效率。

在一段时期内被引的次数可以反映出该文献在相关领域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被引次数高,说明文献在该领域内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或得出过重要结论。本文采用g-index算法,得到共被引次数大于1的文献的Timezone视图(如图4)。结合文献共被引时序图及高被引文献表(如表4),可以了解科技资源研究的基础与演化路径。

超声造影通过静脉注射微气泡造影剂,增强显示肿瘤微血管,可观察组织的灌注-廓清特征,弥补TRUS的不足,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经直肠灰阶超声有提高。

表5 1998—2017年科技资源文献关键词聚类

5 科技资源研究前沿

其中:Ps为地面气压(hPa);f(φ,h0)=(0.002 66cos2φ-0.000 28h0),φ为GPS接收站的纬度,h0为相对于旋转椭球体的地基GPS测站高度(km)。

表6 1998—2017年科技资源文献前沿术语

6 结论及建议

(3)以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中心、主要研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影响因素。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度的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组合评价法等。区域开放程度、政策支持力度、高新技术发展、科技资源投入程度会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正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负显著影响;政府科技投入、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无显著影响[31]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为科技资源研究提供对策建议:

(1) 应加强不同学科、不同地区间学者的学术交流,为不同学科、不同地区的科技资源研究提供宽泛的环境,鼓励科技资源合作研究模式,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当鼓励形成跨学科、跨地区形成科技资源的一流团队,以及形成科技资源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鼓励学科带头人领衔对科技资源的重大项目进行研究,建立规模化的研究机构群体,加强机构间的研究合作;加大西部地区科技资源研究的投入,共同促进我国科技资源研究的发展。

现如今竹子和稻秆等植物也可以生产高质量的纤维板和刨花板,Siempelkamp在印度为竹材在板材行业用作原材料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为研究科技资源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了提高科技资源共享水平,各级政府建立了相应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但是目前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仍然较低,存在资源重复建设现象。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与科技资源共享的理念相一致,可以有效帮助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以共享经济理论为基础,将我国现有的科技资源共享模式进行优化,有助于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市场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有声语言的互动交流,核心就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口语交际的主体指的就是听者与说者,具体的说就是一个说话人、一个或几个聆听者。

对东莞港资企业升级转型一站通政府资助项目—DGTURN的诊断,帮助东莞众多升转项目企业获得更多的升转项目的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助企业解决在升级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104家塑料及五金产品制造、电子/通讯/电脑产品制造、纺织及制衣为主要发展产业的企业进行了诊断,从总体情况来看,评估成绩并不理想,具体如下。

(3) 全方位、专业化地对科技资源进行管理,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科技资源管理氛围。对科技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保护科技资源的知识产权,分级管理科技资源的产权关系,明确责任,法制化地对科技资源进行管理。在大数据环境下,提高科技资源的服务水平,科技资源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知识服务为重点,全渠道、线上线下融合,进行科技资源的知识交流、知识体验、知识创造、知识发现。

参考文献:

[1]周寄中.科技资源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孙鸿烈.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3]杨行,彭洁,赵伟.2002—2012年国内科技资源共享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5(1):155-161.

[4]贾钢涛,陈鑫.科技资源统筹研究述论[J].科技管理研究,2014,9(8):35-39.

[5]时钰,杨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J].时代经贸,2016,2(7):80-81.

[6]阮平南,张光莹,刘晓燕.基于CiteSpace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现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21(11):53-57.

[7]谢卫红,董策,李忠顺.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J].现代情报,2018(2):22-28.

[8]马腾,贾荣言,刘权乐,等.我国创新网络研究演进脉络梳理及前沿热点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2):22-28.

[9]刘玲利.科技资源配置机制研究: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1-3.

[10]刘玲利.基于系统视角的科技资源配置行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4):26-28.

[11]赵奎涛,赵伟,彭洁,等.科技资源产权及其产权界定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6):84-87.

[12]吴家喜,彭洁.中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制度变迁分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2(4):49-54.

[13]吴家喜,彭洁.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内涵及驱动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12):103-107.

[14]王运红,董诚,彭洁.国外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政策法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6):125-129.

[15]杨传喜,王亚萌,徐顽强,等.基于计算实验的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2):19-27.

[16]杨传喜,徐顽强.湖北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结构与配置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15(增刊1):377-384.

[17]杨传喜,徐顽强,张俊飚.农林高等院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13(2):115-122.

[18]王贤文,刘则渊.基于共被引率分析的期刊分类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5):187-195.

[19]徐建国.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9):98-100.

[20]李冬梅,李石柱,唐五湘.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评价[J].北京机械工业报,2003,1(11):50-55.

[21]孙宝凤,李建华,杨印生.运用DEA方法评价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2):52-58.

[22]周勇,李廉水.基于“非线性”主成分法的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4):27-30,34.

[23]范斐,杜德斌,李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优势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2,30(8):1198-1205.

[24]徐冠华.加强科技资源研究促进科技资源共享[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40(3):3-5.

[25]戚湧,张明,丁刚.基于博弈理论的协同创新主体资源共享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49-154.

[26]刘玲利.科技资源要素的内涵、分类及特征研究[J].情报杂志,2008(8):125-126.

[27]万君康,李晓群,谢科范.湖北省科技资源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16(6):108-110.

[28]朱付元.我国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J].中国科技论坛,2000(2):61-64.

[29]陈喜乐,赵亮.基于自主创新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与整合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11(3):11-15.

[30]李恒,范斐,王馨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时空分异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3(4):159-168.

[31]孟卫东,王清.区域创新体系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4):96-99.

[32]吴长旻.浅析“科技资源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49-51.

[33]孙凯.科技资源共享可行性分析及对策建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5,35(3):109-112.

[34]吴菲菲,杨梓,黄鲁成.基于创新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研究前沿探测模型:以智能材料领域研究前沿探测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5,33(1):11-20.

[35]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242-253.

Analysis on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nd Its Frontier Hot Spots Based on CiteSpace

Yang Chuanxi, Ding Luyang, Zhang Jun
(Business Schoo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research in the Chinese core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7,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hot spots and research fronti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based on CiteSpace software,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with the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o find a valuabl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cooperation among scholars is weak, the overall connection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less, the inter-institutional research coopera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a largescale research institution group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l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he allocation and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he shar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nd so 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resear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academic research,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sha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service.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frontier analysis; CiteSpace software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2019)03-0205-08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03.029

收稿日期: 2018-04-12,修回日期: 2018-06-2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效应及优化的计算实验研究”(71463011),“后发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创新网络时空进化动态:广西与云南的比较”(41661030)

作者简介: 杨传喜(1977—),通信作者,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资源管理;丁璐扬(1996—),男,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管理;张珺(1993—),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管理。

标签:;  ;  ;  ;  

基于CiteSpace的科技资源研究演进脉络梳理及前沿热点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