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的认识论前提分析_认识论论文

伪科学的认识论前提分析_认识论论文

试析伪科学的认识论前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识论论文,伪科学论文,前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是迷信的死敌。中外思想家同迷信搏斗了几千年,用确凿不移的事实和严密科学的理论批驳各种迷信,但时至20世纪末科学昌明的今天,迷信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日益猖獗,有愈演愈烈之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迷信用科学作伪装把自己打扮起来,宣称自己是20世纪的最新科学,甚至是21世纪的尖端科学。迷信祸国殃民,为害不小,用科学伪装起来的迷信,为害尤大,必须剥掉其科学伪装,把它的本来面目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从而把它的危害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迷信本来是反科学的,为什么能伪装成科学呢?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以似是而非的认识论前提作为伪装把反科学的真面目掩盖起来,俨然以科学的姿态出现,而善良的人们也就信以为真。所以,这种伪科学真迷信的认识论前提不可不辨。

我认为,伪科学有三个似是而非的认识论前提:

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任何观点、理论都是可以被推翻的。有些宣传伪科学的人据此认为唯物主义也可以被推翻,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原理也可以被推翻,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单凭意识就可以改变外部事物,而毋须依赖任何物质手段。因此,意念致动是真实的,科学的。其实,这个认识论前提的前半是正确的,后半是错误的。抽象地讲,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任何观点都可以成立,或可以被推翻。但是,一个经过实践亿万次检验过而建立起来的观点、理论是不是随随便便的几次“实践”就能推翻呢?事情决不是这样简单。人类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建立起来的过程是各不相同的,要推翻它们,其难易的程度也各异。科学史上被推翻的观点很多,如地心说、热素说、燃素说、以太说等等。但是,像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的机能等唯物主义观点,不是经过小范围短时间的实践检验过的,而是经过几千年无数人的亿万次社会实践、生活实践和全部人类科学史的检验而建立起来的,是人们常说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只能丰富、发展而决不会被推翻的,即使是那些唯心主义者在理论上反对唯物主义,主张唯心主义,而在实践上也不能不按照唯物主义行事,而决不能以唯心主义来指导。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有不少原理的性质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类似或接近,这类原理、观点、理论当然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但随随便便就要推翻它,或宣称已经推翻了它,如果不是别有用心,也是太轻率了。

第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目睹的事情和亲身体验到的效果总不是假的。伪科学的这个前提也是似是而非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一般说当然是可靠的,每个人只能靠健全的感觉来从事一切活动,但感觉并不是绝对可靠的,我们常常受感觉的欺骗。感觉与事实不一致,可能有几种情况:一是幻觉,这主要是由主体的精神状态引起的。一个人精神恍惚、思想混乱、感情激动都可能产生幻觉,有生理缺陷或精神分裂症就更不用说了。二是错觉,人的感觉有一定的范围,对太大太小、太远太近、太快的东西,正常人在正常状态下都会产生错觉。感觉还受对象的外部条件的影响,有些条件也会引起错觉。三是魔术,魔术谁都看过,能说魔术表演出来的是真的吗?可能还有其他情况。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识别我们的感觉的真伪呢?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的方法大致是:(一)与自己过去的经验比较,如果出现了异常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真实性就是值得怀疑的;(二)与他人或多数人的经验比较,如果出现了异常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真实性也是值得怀疑的;(三)反复进行这种可疑的感性活动,同时探究其出现的原因,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人类已经获得的可靠的知识和理论,这种感觉的真伪也就可以识别清楚了。这种识别方法实际也是以实践来检验我们的感觉的真伪。实践检验往往被误解为单纯用感觉效果来验证,认为亲眼所见、亲身体验就一定是真实的。实际上,实践检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能力对翔实材料进行艰苦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本质,从而检验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真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有一篇文章叫《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它揭露了当时风行一时的唯灵论及其活动不过是一种江湖骗术。对于一个关闭在一间小屋里的小姐可以不开门而被发现在另一间屋里、四个人照像会出现五个人的照片等现象。恩格斯指出这种江湖骗术之所以能够骗人,就是因为人们只相信经验而忽视理论思维,他把这种片面性叫做经验主义或经验论,他说:“经验主义轻视辩证法便受到这样的惩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现代降神术中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99页)这篇文章用丰富而生动的事例说明单凭感觉,不动脑筋是要上当的。

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不能根据新的感觉经验来推翻旧原理,建立新原理。事实上,科学的发展不少是由于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经验事实,但是决不能仅仅根据一点事实就轻率地作出结论,而要反复检验,尤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经验事实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综合,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推翻或修改旧原理,建立新原理。动不动就把唯物主义推翻了,把唯心主义建立起来了,那只能是狂妄或欺骗。

第三,人类还没有认识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有神论、有鬼论反驳唯物主义和科学,肯定鬼神存在的一个论据。他们认为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人们尚不认识的东西多得很,今天以前没有发现过不等于今天以后不会发现。因此,鬼神存在与否今天是无法判断的。在此情况下,从实际效果考虑,宁肯相信有鬼神,“祭神如神在”,如果不祭神,不拜神,而实际上神是存在的,那就会受到神的怪罪和惩罚了。这个认识论前提也是似是而非的。

这里有两个错误:首先,人类不仅没有发现鬼神存在,而且已经有充分根据肯定鬼神不存在。人类科学已经认识了生命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物质的运动,生物体是物质的一种形态,生命不能离开物质实体而存在,所谓鬼是人死以后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生命或灵魂,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不仅没有真正见过鬼(鬼故事中的鬼或者是虚构,或者是幻觉,或者是装扮),而且已经弄清楚生命或灵魂是不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正如俗话所说:人死如灯灭。神也是这种没有物质实体的精神性的东西,当然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退一步讲,即使鬼神存在与否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能不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呢?这可以称作有神假定。这同法学上的有罪假定类似。现在世界法律都采取无罪假定的原则,我国法律也采用无罪假定原则,因为有罪假定容易造成冤案。鬼神问题当然不能同法律问题混为一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无神假定仍然优于有神假定。有人认为有神假定可以使人有所敬畏,促使他少做坏事,多做好事。当然有这种情况,但坏人也可以利用有神假定来愚弄老百姓,为其罪恶活动服务。从根本上讲,有神假定总是同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它引导人们走向神秘主义和愚昧主义,而不是走向科学,走向唯物主义。

可能还有其他认识论前提。这些认识论前提的危害性不仅在于那些江湖骗子用这些前提来伪装自己,更在于善良的人们相信了它们,这就是伪科学真迷信猖獗一时的认识论原因。

标签:;  ;  ;  ;  

伪科学的认识论前提分析_认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