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院士加入民营企业_生物技术论文

五位院士加入民营企业_生物技术论文

五院士加盟私企有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私企论文,院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荆楚科学家首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著名生物化学家张廷璧教授之后,不久前又有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多位科学家加盟到湖北私营企业红桃K集团,走“知本家”与“资本家”的融合之路,以推进他们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3位院士先后就任了红桃K集团几个新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的董事或名誉董事长。这3位院士分别是: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专家卓仁禧;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我国化妆洗涤领域目前唯一的工程院院士张高勇;植物基因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领域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张启发。记者日前又获悉,中国植物药领

域的权威专家肖培根院士,最近又出任红桃K集团北京禾普康天然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永炎院士被红桃K聘请为公司植物药标准化研究独立实验室专家组组员。

这些消息着实让人感到振奋。这些科学家们是幸运的,而红桃K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走到了一起,带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实现了“知本”与“资本”的对接,两全其美。然而,还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国有企业恐怕还没有这么顺利地走到一起。据了解,目前手中拥有成果的科技人员大有人在,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却成天为科研经费发愁,为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苦恼。院士加盟企业,为解决科研界与企业界脱节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大学和科研院所一般只看重“论文价值”,不看重“市场价值”。中国是科技大国,但有很多好项目还藏在阁楼里,大学和科研单位甚至于很多企业“没想干”。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卟啉铁补血强化剂的产业化为例,1994年红桃K集团从2000多项新产品开发项目中选择它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在意,甚至于有人嘲笑红桃K不知“天高地厚”,并怀疑几个书生能干成什么。当时谁也没有想到1997年该项目销售达15亿多元。1999年“红桃K”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我国生物保健品领域唯一一个驰名商标,改写了这一领域长期无驰名商标的历史。再好不过的科研项目,倘若不积极甚至根本不想与企业牵手进行产业化,其价值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纸论文而已。实践证明,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关键,是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际领先水平为标准,产学研一体化的立体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成果产业化率太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资本投入问题,也有观念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体制问题———在体制上缺乏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在许多国有企业,分配上拉不开档次,科技人员的收入跟看大门的差不多;在许多高校和国有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职务发明被彻底充公,在产权上得不到适当的体现。不在一条船上,他就不关心潮涨潮落。个人得不到好处,他就将职务发明装在脑袋里或锁在抽屉里。

业内人士认为,促进“知本”与“资本”的对接,必须尽快从科技体制改革和企业市场化进程入手,改革科研经费的拨付制度;加大科研机构的调整改革力度;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加强政策导向,制定优惠政策;完善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等,从而确实提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率,让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标签:;  

五位院士加入民营企业_生物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