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价论文_杨震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 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为该药物的临床价值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纳的58例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h内房颤转复率明显更低,再梗死率与病死率明显更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4%和96.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病情,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胺碘酮;临床价值

快速性心律失常为急诊常见急症,好发于患有冠心病等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的人群。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绞痛或休克,极易发生猝死,临床务必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急诊措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质量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纳的58例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为该药物的临床价值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纳的58例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体患者入院时,心室率均超过120次/min。,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43至85岁,平均年龄(69.0±3.6)岁;病程1至9年,平均病程(5.0±3.6);心功能分级(NYHA)[1]:I级6例,II级12例、III级11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45至82岁,平均年龄(68.5±4.2)岁;病程2至7年,平均病程(4.5±3.5);心功能分级(NYHA):I级7例,II级8例、III级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冠心病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普罗帕酮70mg+5%葡萄糖注射液,3次/d;结合患者病情症状改变情况,酌情控制用药剂量,药量最高不可超过150mg,连续治疗2周后可将药量维持在100m。给予观察组患者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70~150mg胺碘酮,于心房颤动发作时进行注射[2]。用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当患者心室率无明显改善,则再次静脉注射,并以0.5~1.0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估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h内房颤转复率、病死率以及再梗死率。按照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情况判断其疗效:①显效:各项临床表现均消失或显著减少,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成对出现率、频发室性早搏较治疗前减少幅度均不小于80%,,维持15d及以上正常心脏搏动,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②有效:各项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成对出现率、频发室性早搏较治疗前减少幅度均不小于60%;③无效:各项临床表现均未改善甚至恶化,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成对出现率、频发室性早搏较治疗前减少幅度小于50%甚至增加。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2.0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

相较于(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h内房颤转复率明显更低,再梗死率与病死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心律失常为冠心病患者常见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呼吸急促、胸闷、心绞痛等。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冠心病病情严重恶化,进而加大猝死风险。近年来,我国有关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急诊抢救研究有了新的进展[3]。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证实,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这一类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常规抢救药物,其药效的发挥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且容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并不适用于机体耐受性低的老年患者。相比之下,胺碘酮则更具优势。胺碘酮属于多通道阻滞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在该药物电生理作用的影响下,钾离子外流与钠离子外流会受到阻碍,从而对房室交界区自律性与窦房结产生抑制作用,阻断房室结与房室旁路的传导,促进外周血管血液循环,扩张冠状动脉,有效缓解症状。同时,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见效速度快,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用于急诊治疗相当适宜[4]。

在本组研究中,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h内房颤转复率明显更低,再梗死率与病死率明显更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4%和96.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使用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能降低梗死率,快速控制病情,降低病死风险,提高治疗效果。该结论与史树银等人报道内容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优势明显,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预后质量,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侯耀山.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23(03):89.

[2]杜建平.观察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现代养生,2014,18(08):148.

[3]凌莎.11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诊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04):175-176.

[4]冯静.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08):136-138.

[5]史树银,徐文晖.136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2):174-175.

论文作者:杨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价论文_杨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