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增城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论文_邹双成

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为全面推进广州增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管理机制,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粤发〔2013〕11号),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森林城市建设为指导思想,持续推进我省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建设具有广州增城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林带,切实解决生态景观林带建、管矛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打造覆盖广泛的广州增城森林廊道网络景观体系。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广州市增城区生态景观林带150公里,全面完成广州市下达的建设任务,确保具备条件的高快速路、铁路、公路、沿江、沿海生态景观林带沿线20-50米宽的种植宽度范围,落实种植用地面积约1.5万亩。坚持市区共建模式,充分调动街、镇、村的积极性,保障农民权益,建立科学合理、适度增长的财政激励性补助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建立巡查制度,实现信息化管理,保障生态景观林带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成效与存在问题

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是我省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从2012年开始,广州市增城区全面启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到2017年底,广州市增城区已建设增江河两岸、荔新公路、广汕公路(增江段)、增从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增城段(一期)、广河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增城段、广惠高速公路(增城段)等交通主干线两侧景观林带,基本形成“七纵四横”共11条主干道景观林带网,累计建设生态景观林带达120公里。

随着近几年林带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种植用地落实难。广州市增城区从2003-2010年实施的青山绿地工程,租用种植用地2万亩,覆盖了高快速路沿线具备良好种植条件的地段;2011年后启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多数在高快速路两侧5-10米范围内进行种植和补缺,新增绿地少,林带单薄。由于租地费用普涨和原租地标准低的影响,解决种植用地难度大,建设主体积极性不高,已成为制约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原因。

(二)资金不足。由于租地、养护费用由财政资金长期负担,财力有限,影响了景观林带建设的推进。

(三)后期管理缺失。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用地权属复杂,涉及省、市属的高快速路管理权属单位,以及农地、林地和无人管理用地,养护界面不清,交接困难;加上公路养护标准相对低,无法达到生态景观林带管护要求。

基于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管护标准,划定市区权责,落实各项资金,保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和建设成果的长期保存。

三、职责分工

广州市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组织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镇街、各部门开展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包括检查监督、情况通报和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具体包括:

1. 督促各镇街落实广州市增城区生态景观林带种植用地,确保景观林带成林、成片,形成生态廊道和绿色屏障。

2.严格按照生态景观林带养护管理技术标准和养护管理质量要求执行。

3. 落实生态景观林带养护管理责任,建立巡查制度,确保建设成效的可持续性。

4. 划定生态景观林带养护管理范围,实现生态景观林带养护管理的信息化,纳入我市数字林业平台统一管理。

5.结合各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和养护保存情况,编制并核实、确认各区年度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市级补助资金计划。加强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市级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管。开展实施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绩效。

6. 督促各区落实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管护的具体工作要求,以及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

四、工作任务

(一)建设目标任务

到2017年底,广州市增城区已建设增江河两岸、荔新公路、广汕公路(增江段)、增从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增城段(一期)、广河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增城段、广惠高速公路(增城段)等交通主干线两侧景观林带,基本形成“七纵四横”共11条主干道景观林带网,累计建设生态景观林带达120公里。2018-2020年,计划完成质量达标、效果优良的生态景观林带30公里,建设面积0.25万亩(建设目标任务详见附件1)。

通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确保具备条件的高快速路、铁路、公路、沿江、沿海生态景观林带沿线20-50米宽的种植范围,形成覆盖广泛的森林廊道网络景观,构建广州市增城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二)建设范围

增城区的主要建设任务应包括如下路段:

包括广河高速、广深高速、广惠高速、增从高速、广汕公路、增城大道、西福河、增江河林带,以及高快速路沿线重要城市出入口景观。

2018-2020年,各镇街、各部门要继续大力推进新增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同时要继续完善已建成的生态景观林带,实现从保量到提质的转变。对林相不良、林带单薄、林带隔断等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创造条件解决种植用地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各镇街、各部门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开展的生态景观林带,对照建设里程和养护保存面积,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尤其是仅实施了道路外侧5-10米范围的高快速路林带,应积极协调、落实种植用地,重新规划设计,全面提高建设标准,建成特色显著、生态效益好的规模化生态景观林带。

(二)落实后期管护责任。生态景观林带以属地管理为原则,由增城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管护费用由增城区按照工作任务测算经费需求,列入增城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高快速路红线范围内种植的生态景观林带,原则上应移交高快速路管理单位负责管护。确因林带养护要求无法分割的,区林业部门可协商各高快速路管理单位,纳入区属景观林带统一管护。各镇街、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生态景观林带养护管理责任,建立巡查制度,确保建设成效的可持续性。

(三)妥善处理苗木产业化基地。鼓励企业、个人采取苗木产业化形式,保存、新建苗木产业基地,作为生态景观林带的有益补充。但苗木产业归于市场化管理,市财政不再补贴资金。高快速路沿线已成林成片、不宜变更的路段,由各区根据实际需要纳入林带建设和租地范围管理。各区应妥善处理好原青山绿地工程苗木产业基地的去留问题,原则上租地资金由苗木生产企业按市场价格承担;不再续期的苗木产业化基地应做好善后工作。

(四)实现信息化管理。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负责划定生态景观林带养护管理范围,实现生态景观林带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纳入数字林业平台统一管理。

2018年4月

论文作者:邹双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广州市增城区增城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论文_邹双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