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及耦合协调性研究论文

杭州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及耦合协调性研究

赵 伟1,姜长军2,李贻学2*

(1.杭州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 310000;2.山东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改进的均方差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对杭州市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波动降低态势,承载力级别呈现良好转向中级的趋势.2007-2016年,承载力子系统障碍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和经济承载力系统.2007-2016年杭州市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协调度变化态势呈现差异性,其中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度评价结果距离优质协调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障碍度因素;耦合协调模型

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剧增,土地开发强度的增大,生态环境安全不断恶化,导致各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关系越来越严峻,近年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的各项规划之中[1],而土地资源承载力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规划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国外是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诞生地,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的主要理论来源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这种人口理论最早是借鉴《通论地理》一书中的“人地关系”的思想[3-4].早期的学者基于人口理论即“人口-土地-粮食”研究框架下进行了众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5-6].国内的承载力的研究就是基于人粮关系框架下进行的相关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7-8].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逐渐发现了“人粮”关系研究下的不足,因为这种人粮关系的研究的核心是耕地粮食的产量所能供养的最大的人口数量,这种研究的思想首先忽略了土地类型的多样,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仅包括耕地还包括建设用地以及其他类型用地,其次,人类与环境处于一个复杂的系统之中,单一的人粮关系无法反映真实的土地承载力的状态[9-10].因此,现阶段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从“人粮关系”为基础的框架转移到多因素影响下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对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1-13],其主要的观点则是土地承载力不再是以人口承载力的数量来评判,而是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地在最大程度上所能承载的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在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研究中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如姜秋香等[14]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模型对三江平原地区的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孙钰等[15]基于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的土地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周杨慧等[16]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长沙市土地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陈珏等[12]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对黑龙江各市的土地承载力时空差异进行了研究;张红等[17]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舟山市的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对于土地承载力的评价研究,主要包括土地承载力的短板因素研究,如何刚等[18]通过障碍度模型对安徽省2006-2015年的土地承载力关键障碍度因素进行了诊断;区域土地承载力的评价定级研究,如靳亚亚等[19]基于承压曲线对浙江省各市的土地承载力评价状态进行了评价,傅世锋等[20]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开发区土地的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研究,李兰图等[21]基于因子分析法及MAPGIS软件对江苏省各市土地承载力时空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还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土地承载力的预测研究,如何刚[18]基于GM(1,1)对安徽省2016-2020年的土地承载力状态进行了预测研究.

上述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奠定了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丰富了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但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对以往承载力研究的回顾可以发现,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土地承载力评价状况的评价,而土地承载力内部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复杂系统,其内部承载力子系统的之间的协调调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对于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2].综上文献发现,只有少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探索,同时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于杭州市的承载力研究成果较少,同时杭州作为近年来国家准一线城市,鉴于此,本文选取杭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均方差改进的TOPSIS模型对杭州市土地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定级,引入障碍度模型对杭州市各年间障碍因素进行诊断,最后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杭州市各承载力内部要素的耦合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提高杭州市的土地承载力水平提供可能的参考与借鉴.

1 杭州市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1.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研究中,不同学者对指标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基于承压系统构建土地承载力指标体系;有学者基于土地功能构建指标评价体系[9,19,23].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同时考虑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本文以经济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来构建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在经济承载力系统中,选取人均GDP、第一和第三产业占比及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等指标;社会承载力系统中用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及科研人口所占比重等指标;生态环境系统中选取建成区绿化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1.2.1 数据标准化 土地综合承载力各指标复杂多样,因此必须要对原数据标准化处理,同时原数据主要分为两大类: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两种指标的趋向性不同,故采取不同的处理公式.本文基于极值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正向指标负向指标的处理分别如式(1)和式(2).

(1)

(2)

M ij 表示第i 个指标,第j 年的原始值;表示第i 个指标,第j 年的标准化后数值.

1.2.5 A 在进行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认真分析门诊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护理结果,并根据标本的控制状况对标本管理计划进行完善。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对管理期间的标本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管理方案进行改善。通过周而复始的实施,达到循环的目的。

互联网蕴含着大量的信息与价值,随着微客微博,微信等众多自媒体在移动终端的发展与创新,用户分享信息共享地点已经更加便捷。用户分享的信息也形成了新的舆论形式,通过网络评论,能够形成交互性较大的数据,有助于旅游行业根据自身需求有效开发。通过对网络评论进行数据搜集,加强市场竞争分析能力,也能够体现大数据的价值所在,进一步表现消费者的需求。

采用欧氏距离算法计算各指标到正理想解d +和负理想解d -的距离:

2.1.1 研究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的研究数据来源于杭州市统计年鉴(2008-2017),以及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公告以及其他的统计资料,其中部分数据是由统计年鉴资料的数据经过相关处理后得到的.

(3)

(4)

(5)

通过正理想解d +和负理想解d -的距离,计算各年间的贴近度大小,从而求出各年间的土地承载力数值:

表 1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n Hangzhou

表 2地承载力等级评判标准
Tab.2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land carrying capacity

1.2.3 TOPSIS评价模型 采用TOPSIS模型对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级评价,由于TOPSIS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基于不同的决策方法到最优或者最劣决策方法的距离[24],来反映各决策方法的优劣值,因土地综合承载力是一种多指标影响下的复杂系统,因此可引用此法来对杭州市各年间土地承载力靠近最优或者最劣的理想值,以此来计算各年的土地承载力数值,进而对各年间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进行分等定级.该方法主要分为三大步,首先是确定正负理想解,然后计算各指标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最后通过正负理想解确定贴近度的大小,相关计算过程如下.

正负理想解:

y +=[maxy ij ],y -=[miny ij ]

(6)

1.2.2 均方差法

(7)

其中t m 为第m 各指标的标准差;f mi 为m 各指标第i 个对象的标准化值;为第k 个指标的标准化数据的平均值;w m 为第m 个指标的权重值.

(8)

贴近度的取值大小为[0,1],其取值越接近于1,表明承载力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本文参考文献[25],将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划分以下几个级别,具体划分见表2.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1.2.4 障碍度模型 通过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2007-2016年间杭州市各年土地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以寻找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而针对性的提高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水平[26].

3.2 学生满意度 为了解学生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①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②自我学习能力提高满意度;③授课方式满意度;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满意度。评价等级分为三类:A代表满意,B代表较满意,C代表不满意。第二部分为主观题,简要写出心得体会。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2017-07-29T16:26:33.460470Z|Xabspos|168.423|Yabs|25.341|…。

(9)

首先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杭州市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波动降低态势,同时承载力级别从良好级别转向中级级别,整体发展的态势不容乐观.具体来看,从2007-2012年杭州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降幅较大,具体数值从0.645降低到了0.424,主要原因是杭州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一方面由于2007-2012年杭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另一方面2007-2012年杭州市城镇人口增幅约4.9%,由于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杭州市土地承载压力的增大,同时第三产业的比重的降低等原因造成了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降低;在2012-2013年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值呈增长趋势,深入分析,一方面是杭州市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集中反映在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都有着一定幅度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杭州市经济的水平的提高,其中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约10%,加之年末失业率的降低以及第三产业的比重的增加,促使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但在2014-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又处于下降趋势,从0.452降低到了0.363,其中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级别已处于中级的边缘.具体分析,此阶段杭州市加强了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力度,其中科研技术人数的降低以及教育科技支出经费的降低对于承载力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的降低,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降幅约1.25%,以及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以及污水的处理率的降幅,都反映了杭州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下降,因此这些原因造成了此阶段的承载力数值的进一步降低.

1.2.5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度源于物理学,表示系统内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要素相互作用的程度[27],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是一个由复杂的多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本文引入耦合模型对各承载力子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程度进行研究,相关公式如下:

(10)

其中g (x )、h (x )、m (x )分别为经济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的承载力水平.C 为各承载力子系统的耦合度,其取值为[0,1],当其取值越接近于1,说明承载力内部各系统的耦合作用越好,系统朝有序向发展,反之当其取值越接近于0则耦合作用越小.

表 3承载力系统耦合度分级
Tab.3 Bearing capacity system coupling degree classification

耦合度模型无法反映内部要素协调发展的程度,故必须在耦合模型的基础上继续引入耦合协调模型,相关计算公式为:

(11)

其中Y 为耦合协调度;g (x )、h (x )、m (x )为土地综合承载力各子系统;β ,λ ,φ 为待定系数,由于在土地综合承载力子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是同等重要,所以每个待定系数的取值都为1/3.借鉴相关文献[28-30],分别对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划分级别,具体如表3、表4所示.

表 4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分级
Tab.4 Coordination degree classifica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system

表 5杭州市各年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及级别划分
Tab.5 Evaluation results and grade division of 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 each year of Hangzhou

2 实证分析研究

2.1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研究概况

2.1.2 慢性型是稻瘟病的典型症状,病斑呈梭形,两端常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背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上病斑多时,可连接形成不规则大斑,发病重的叶片枯死。

2.1.2 研究区域概况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会,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京杭大运河的下游,是浙江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长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杭州市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杭州市划分为13个区和县,截止2016年底,杭州市城镇人口达到700.1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 116元,近年随着杭州市城市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杭州市已成为国家一线城市,同时杭州市作为国家特色旅游城市,同时又是电子商务中心之一,因此对杭州市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借鉴价值.

2.2计算结果汇总

综合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了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极值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通过均方差改进的TOPSIS模型对2007-2016年杭州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进行分等定级.通过障碍度模型对杭州市各年间主要障碍度因子进行诊断,最后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2007-2016年杭州市各土地承载力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相关的结果如表5所示,并作相应折线图,如图1、图2所示.

如何运作?林燕玲介绍,党组织引领就是由全县驻村第一书记牵头,跨乡联建就是整合各个乡镇的力量,多村捆绑就是将第一书记所在的行政村捆绑在一起,公司化运营就是组建现代企业化管理的股份制公司,每个村都是股东。在这一思路指引下,三明市省、市、县第五批派驻清流县31个贫困村中的12个第一书记所在村联合起来作为业主,整合投入扶贫帮扶资金240万元,再由清流县政府配套扶贫资金240万元,共计480万元。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2.3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及各子系统变化分析

其中p j 是指标的偏离度,O j 则为障碍度,X j 为指标标准化的数值,w j 为第i 项指标的权重值.

图 1 2007-2016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变化 图 2 2007-2016年杭州市各承载力子系统变化

图 3 2007-2016年杭州市承载力系统障碍度数值变化
Fig.3 Numerical changes i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Hangzhou from 2007 to 2016

从杭州市土地承载力子系统的变化图可以发现,从整体上来看,经济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变化都是呈降低趋势,这与上文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稳合,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杭州市土地承载力的发展是不容乐观的态势.具体来看,从经济承载力子系统的变化来看,2007-2016年杭州市经济承载力系统呈波动降低趋势,具体数值从0.61降低到了0.33,降低幅度45.9%,其中2008年经济承载力达到最高0.68,2015年达到最低0.32,这与杭州市GDP增长速度的下降、人口数量的集聚及产业的转型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社会承载力系统的变化来看,2007-2016年杭州市社会承载力的变化,大致呈先降低后升高然后平稳变化的态势,具体来看,从2007-2011年社会承载力子系统呈降低态势,具体数值从0.61降低到0.30,降低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城镇化演变过程导致的人口数量的增加,在2012-2016年社会承载力子系统的变化较为平稳,评价数值在0.42~0.46范围内变化.从生态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的变化来看,2007-2016年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然后再降低的变化态势,具体来看,从2007-2012年生态环境承载力降幅较大,从0.71降低到0.29,降低幅度超过30%,主要原因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度不大,如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的增加.从2012-2014年生态环境承载力开始逐步增加,评价值从0.29增加到0.54,增幅超过46%,主要是由于杭州市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具体反应在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的增加、工业废水的排放的减少等.2015-2016年生态环境承载力又开始波动降低,评价值从0.41降低到0.38,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要处理恰当,才能促使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4 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障碍因素诊断

首先,由图3杭州市各年系统障碍度的变化来看,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的障碍度居于首位,从2007-2016年年平均障碍度在40%左右,是主要的障碍系统,其次是社会承载力系统,杭州市各年间平均障碍度数值在31%左右,最后是经济承载力系统,其平均障碍度数值在28%左右.具体来看,从2007-2008年经济承载力系统的障碍度一直处于首位,障碍度影响数值在35%左右,生态承载力障碍度在30%左右,这说明此阶段杭州市承载力水平主要受经济承载力系统的制约,具体来看,此阶段杭州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速率较为缓慢,这导致承载力水平受制于经济承载力系统的限制.2009-2016年,生态承载力系统开始成为制约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障碍系统,社会承载力次之,经济承载力最小,主要是由于在2009-2016年随着杭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加、GDP不断增长及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但这个阶段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对工业污染物的治理以及城市公园绿化的建设缺乏力度.

表 6杭州市 2007-2016年主要障碍度因素
Tab.6 Main obstacle factors in Hangzhou from 2007 to 2016

表 7 2007-2016年杭州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评价结果
Tab.7 Evaluation results of bearing capacity system coordination of Hangzhou from 2007 to 2016

图 4 2007-2016年杭州市耦合度及协调度变化图
Fig.4 Coupling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change chart of Hangzhou from 2007 to 2016

其次,从表6杭州市各年土地承载力障碍因素数值排名可知,从2007-2011年,障碍度因素较大的因素有:人口密度、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第一产业占GDP比重、GDP增长率以及市区人均绿化面积等指标;从2012-2016年,障碍度因素较大的指标有: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人口比重、人均绿化面积、城市污水处理率等.最后,研究前期人口密度和空气质量良好天气指标障碍度居高不下,研究后期第一产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障碍度逐渐升高,说明近年来杭州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城镇人口的集聚增加对杭州市土地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必须采取相关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区域土地的承载力水平.

2.5杭州市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

基于上文各子系统的承载力水平的计算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得到杭州市2007-2016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数值,由表7可知,2007-2016年各承载力子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度较高;从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可以发现,2007-2016年杭州市整体耦合协调度变化呈中级协调转变初级协调的态势,但距离优质协调仍有不小的差距.从图4杭州市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变化可知,研究范围内耦合度整体处于0.885以上,其中在2007-2011年,耦合度数值由0.993降低到0.885,2012-2017年耦合度数值从0.898逐渐升高到了0.985;从耦合协调评价结果整体来看,整体的评价结果在0.6以上,但距离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有着不小的差距,同时耦合协调度的变化则是呈先降低后升高然后再降低的态势,其中在2007-2011年耦合协调度则是从0.798降低到0.621,同时耦合协调度级别也从中级协调转变到初级协调,2012-2013间耦合协调度呈升高趋势,增幅约11.7%,而2014-2016年耦合协调度再次呈降低趋势;最后从耦合协调度整体评价结果来看,杭州市各承载力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程度较高,系统呈有序化发展,所以耦合度呈较高态势,但各承载力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低,说明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基于“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构建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均方差改进的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以及构建各承载力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模型,对杭州市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相关评价,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基于均方差改进的TOSPSIS模型计算得出,杭州市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波动降低状态,同时承载力级别从良好转向中级,整体发展的态势不容乐观;各承载力子系统的变化虽然呈不同的趋势,但大致的趋势都是趋于减小的趋势.②由障碍度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知,2007-2016年,系统障碍度从大到小的依次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经济承载力系统;其中在2007-2016年,障碍度因素较大的因素有:人口密度、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从2012-2016年,障碍度因素较大的指标有: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人口比重、人均绿化面积等因素.③基于杭州市各子系统承载力评价结果,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结果得出,耦合度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2007-2016年杭州市各承载力子系统之间耦合度都在0.885以上,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变化呈中级协调转变到初级协调的态势,从耦合协调评价结果整体来看整体处于0.6以上,但距离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有着不小的差距,最后从耦合协调度整体评价结果来看,耦合度呈较高水准,表明杭州市各承载力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较高,系统呈有序化发展,但各承载力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高,说明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较差.

4.3 生育 CD的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20~30岁和50岁左右[2],CD患者的平均年龄约为30岁,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正值生育年龄。IFX被美国FDA批准作为孕期B类用药。MTX可致胎儿畸形、增加流产风险,因此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然而,这并不代表IFX与MTX完全不适用于生育期CD患者。有报道[28]1例使用IFX联合MTX治疗的44岁男性CD患者的妻子顺利产下1名健康的婴儿。这一成功案例为CD患者生育问题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得出,做好各承载力子系统内部要素的协调性及障碍因素的诊断,是提高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关键,综合相关的评价结果,提出的相关建议.当下杭州处于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首先要做好人口土地产业的合理布局,加强对地区的统筹合理规划,合理配置城市的各项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针对杭州市障碍度因素的诊断,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工厂企业污染物的治理力度,同时提高市区绿化覆盖面积,继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最后杭州市作为特色文化旅游城市,应根据自身特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涵养功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资源的绿色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在1946年1月召开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前后起了不少作用。比如召开系列的座谈会,参加各民主党派组织的民主晚会,团结工商界的进步人士,促进民主运动的发展。1946年“经协”总会迁到上海。

参考文献:

[1] 岳文泽,代子伟,高佳斌,等.面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12):66-73.

[2] 王大本,刘兵.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9,33(2):9-14.

[3] 封志明,李鹏.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讨论[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9):1475-1489.

[4] 景跃军,陈英姿.关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综述及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 (5):11-13.

[5] PARK R F,BURGESS E W.An intt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log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1.

[6] WILLIAM V.Road to survival[M].London:Victor Gollancz Ltd,1948.

[7] 封志明,杨艳昭,游珍.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和限制度研究[J].地理研究,2014,33(8):1395-1405.

[8] 刘东,封志明,杨艳昭,等.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7):1-6.

[9] 王书华,毛汉英.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248-254.

[10] 周瑞平,吴全等.呼和浩特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3,42(5):590-597.

[11] 魏玮,伍博炜,王强,等.基于生物免疫学原理的海西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J].资源科学,2015,37(10):2018-2029.

[12] 陈珏,雷国平,王元辉.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267-270.

[13] 韩书成,濮励杰.江苏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分异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46-150.

[14] 姜秋香,付强,王子龙.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19-324.

[15] 孙钰,李新刚,姚晓东.天津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9):106-113.

[16] 周杨慧,朱红梅,李兰,等.湖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65-68.

[17] 张红,陈嘉伟,周鹏.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6):155-160.

[18] 何刚,夏业领,朱艳娜,等.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安徽省土地承载力评价及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2018,38(2):127-134.

[19] 靳亚亚,靳相木,李陈.基于承压施压耦合曲线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以浙江省32个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8,37(6):1087-1099.

[20] 傅世锋,张平,蒋金龙.基于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2):459-467.

[21] 李兰图,陈文宽,孙丽娜.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1):12-17.

[22] 孙钰,李新刚.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123-128.

[23] 郭志伟.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5):24-30.

[24] 张晓娟,周启刚.基于熵权 TOPSIS 和灰色模型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与预测:以三峡库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6):666-671.

[25] 鲁春阳,文枫,杨庆媛,等.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重庆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1,33(3):535-541.

[26] 王学珍,王德霞,成杰民.白塔镇农业循环经济基础评价和障碍度诊断[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2):10-13.

[27] 李雪松,龙湘雪,齐晓旭.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3):505-516.

[28] 盖美,聂晨.环渤海地区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及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2018,38(7):163-172.

[29] 卫思夷,居祥,荀文会.区域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7):58-65.

[30] 王利军.基于耦合模型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55-56.

Study on Evaluation and Coupled Coord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Hangzhou City

ZHAO Wei1,JIANG Changjun2,LI Yixue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0,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Economic-Social-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omprehensive land bearing capacity index system of Hangzhou,and 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l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Hangzhou from 2007 to 2016 through the improved mean square error TOPSIS model,obstacle mod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07 to 2016,the comprehensive l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Hangzhou City showed a trend of volatility,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level showed a good trend of turning to the intermediate level.From 2007 to 2016,the obstacles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subsystem from the largest to the small a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system,the 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system,and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system.Between 2007 and 2016,the change trend of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 Hangzhou showed a difference,in which the coupling degree was in the high level coupling stage,bu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evaluation result still had a big gap from the quality coordination.

Keywords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economic-social-ecological environment;obstacle factors;coupled coordination model

收稿日期: 2019-04-16.

基金项目: 杭州师范大学校级课题项目(2018YCYB07).

第一作者简介: 赵伟(1994- ),男,硕士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

* 通信作者:李贻学(1966- ), 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研究.

文章编号: 1008-8423( 2019) 03-0345-08

DOI: 10.13501/ j.cnki.42-1569/ n.2019.09.024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志码: A

责任编辑:高 山

标签:;  ;  ;  ;  ;  ;  

杭州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及耦合协调性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