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方法漫谈论文_刘静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方法漫谈论文_刘静

刘静(青岛市胶州开发区小学 山东 青岛 266300)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体现了我国母体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课程也就成为了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学习涉及对字词的理解、阅读与写作方面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很多学生看来,都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特别是依托于新课改大背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能力质量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用哪种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是需要教师进行研究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36-01

引言

国内受到学校和师生喜爱的语文教材不在少数,这些教材编写时有一定差异性,不过其共性在于小学通过阅读文章,以达到掌握生字词的目的,加深记忆力,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起到拓展知识的作用,从整体上提升语文成绩,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改下不同科目对于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学语文更是如此。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参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讲解,则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标准无法完全实现,这就促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难题。在此,笔者以苏教版教材威力,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做出阐述。

一、拓宽课外学习视野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年龄还处于较小的时期,心理思想未完全成熟,对于发生的新问题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不过,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显著特点就是好奇心强,会自觉对新事物产生探索的心态,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在新课改脚步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也做出了一定的变化,以求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的数量仍然偏少,若寄希望于学生仅通过阅读教材就形成识文断字的能力,是远未可以达到的。教师可以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推荐部分优秀的课外阅读素材,例如《读者》《小学生作文》等,查漏补缺,弥补教材不足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教师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这个阶段的能力,挑选部分言语浅显,易于理解的素材,不可盲目的推荐课外读物。盲目的推荐读物,会增加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挫败感,打击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丧失阅读的兴趣,这也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所以,教师选择读物时,必须要慎重选择。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主动跟学生分享读过的书籍,谈谈自己的观后感。也可以转换位置,让学生讲解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模式下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老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也可以跟老师又更深层次的交流,加强对老师的理解力。学生尽可能的换位思考,体会到老师的难处,真正了解阅读课堂中师生的关系和各自发挥的作用,明白自己也是这个活动的参与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语文老师,继而更加喜欢语文课程,提升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在这种学习动力的带动下,学生就会主动寻找课外阅读物,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三、创设语文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通常都是以记叙文为主,文章中沿着一条主线叙述事情,以此体现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实现阅读的目的,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对文章不同的角色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心情,以更加声情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吸取相关的经验,将所获取的经验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难忘师恩》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现在遇到最好的老师是谁?认为他最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以从过往的经典事例中选择一件,表现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例如,《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提前准备演讲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陶老师演讲时的复杂心情,还能够锻炼学生演讲方面的技能。通过创设语文情境,能够让教师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尽早实现。

四、引进信息化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改进,从传统的“老师拿着书读,学生拿着书听”的模式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在阅读课堂中的应用,无疑取得了巨大进步。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新型教学设备,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文章中的情景、图片,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认识到阅读课堂并不是冷冰冰的,它也可以这么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情,保持对阅读的热爱,主动阅读。

五、优化学生阅读模式

由于小学个人能力有限,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会从很大程度上打消学生阅读的兴趣,降低其积极性,这与新时期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内外的时间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尽可能的对他们个人的阅读习惯有所了解,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他们交流,如朋友一般亲近。对于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模式经过优化之后,学生的阅读效果会得到大幅度增强,在阅读路上更加顺利。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语文课程成绩也会趋于理想化发展,对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与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助力我国教育体质的改革。

结束语

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语文苏教版教材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来,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还能够学会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让他们变得更加严谨。虽然苏教版教材内容仍有待完善之处,不过教师可以在职责能力内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永平.如何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全面开发和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7).

[2]胡智恩,袁明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论文作者:刘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方法漫谈论文_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