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在足月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论文_巴春梅

巴春梅

怒江州贡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云南贡山 673599

【摘 要】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护理对足月自然分娩产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4例足月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组,每组6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产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乳汁淤积、乳房肿块、乳腺炎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泌乳开始时间明显缩短(P<0.05);产后1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为足月自然分娩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使产妇尽早泌乳,且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足月自然分娩;产后康复护理;并发症;母乳喂养率

足月自然分娩的女性一般产后情况良好,然而产妇在经历了分娩这一特殊生理阶段后,心理与生理均会自强烈应激状态进至正常状态[1],这一时期的护理重点是促进产妇身心康复,同时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意识及母乳喂养技巧[2]。部分产妇分娩后易出现乳房肿块或乳腺炎等并发症,这些可影响母乳喂养[3]。近年来,我科尝试为此类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科分娩的124例足月自然分娩产妇,经产妇与家属同意后,将之随机分组,每组62例。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26.75±2.31)岁;其中初产妇45例,经产妇17例。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26.84±2.42)岁;其中初产妇43例,经产妇19例。两组基本资料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会阴伤口护理、母乳喂养指导、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行产后康复护理:(1)心理康复护理:护士主动和产妇交流,耐心介绍产后康复护理的必要性、实施方法、注意事项,让产妇从心理上重视产后康复护理。注意帮助产妇完成角色的转变,若发现其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了解不良情绪形成的原因,讲解不良情绪可对产妇康复造成的影响,协同家属给予产妇鼓励与安慰。(2)子宫护理:嘱咐产妇将膀胱排空,平卧后在子宫四周涂适量凡士林,在关元、三阴交等穴位点穴按摩。将手掌置于子宫底部,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手法应轻柔有力,每次5~8min,每日1次。(3)乳房护理:产后以热毛巾(42~45℃)对产妇乳房热敷,完成热敷后,涂抹适量凡士林,适度做乳房按摩,单侧按摩5min,每日2次。按摩时所取穴位为乳房乳根、乳中、膻中、中腑等,以指腹适度按摩,在按摩时环抱乳房基底部,向多个方位按摩、活动。(4)并发症预防:鼓励产妇在分娩后2h内排尿,如有必要通过热敷及膀胱按摩等诱导排尿。引导产妇在身体状况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指导产妇科学饮食、适当运动,促进泌乳。针对常见的并发症,如乳腺炎、乳房肿块、乳汁淤积等,加强预防,如让新生儿尽早吸吮、教会产妇正确挤奶方法、哺乳后及时清洁乳头等。(5)盆底康复训练:指导产妇展开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注意采用平卧姿势,屈曲双下肢后分开,行肛门、尿道自主收缩,坚持10s,当盆底肌有上提感时放松,再次循环。每组训练30次,每日3~5次。(6)低频脉冲电刺激康复:在产后2h提供低频脉冲电刺激康复,护士在乳房专用乳贴上,涂抹适量的耦合剂,之后贴于产妇乳房上(将乳头避开),以胸带固定。选取疏通乳腺管方式,对电频调节,将强度逐渐增加。治疗期间观察产妇耐受情况、面部表情,结合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电频。每次30min,2次/d,连续应用3d。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产妇乳汁淤积、乳房肿块、乳腺炎发生情况。(2)统计两组泌乳开始时间,产后1个月随访,统计纯母乳喂养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量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情况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乳汁淤积、乳房肿块、乳腺炎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泌乳开始时间

两组泌乳开始时间:对照组(10.38±1.94)h、观察组(7.25±1.36)h,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10.402,P=0.000)。

2.3母乳喂养情况

产后1个月随访,两组母乳喂养情况:对照组50例(80.65%),观察组58例(93.55%),两组差异显著(2=4.593,P=0.032)。

3讨论

产妇分娩之后,其社会身份会发生变化,同时产妇生理与心理上均会出现一定转变,产妇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与消化系统均处于待恢复阶段。同时,新生儿需要母乳这一重要食物,而足月自然分娩产妇身心康复情况、乳房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可影响母乳喂养率[4]。

多数产妇在分娩之后,因分娩造成的创伤、不适应角色转变、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可能存在泌乳量少、泌乳晚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可能出现乳房并发症[5]。正因如此,近年来,产妇产后康复的相关护理引起了产科工作人员的重视。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是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最短时间内促进产妇身心状态的改善,增加产妇泌乳量,减少并发症。首先,很多产妇分娩之后一时难以适应“母亲”这一角色[6],护士应先展开心理疏导,帮助产妇完成心理层面的康复,使之正确看待新生儿性别,避免忧思忧虑,协同家属给予产妇鼓励与支持。子宫按摩是促使子宫复旧的有效方法,护士应掌握正确按摩方法,并提前讲解子宫按摩的必要性,避免产妇疑虑。乳房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康复是促进乳汁尽早分泌的有效措施,能够缩短开始泌乳的时间。乳房相关并发症较为常见,护士应加强并发症预防,另外还应指导产妇配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避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这一不良后果。经过相应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乳汁淤积、乳房肿块、乳腺炎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泌乳开始时间明显缩短(P<0.05),由此可见,产后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还能促进泌乳。另外,相较于对照组,产后1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升高(P<0.05),这一方面是因为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得到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为足月自然分娩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使产妇尽早泌乳,且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丁玎,张丽莎,赵静,等.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乳汁分泌及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0):131-132.

[2]谢长芸.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9):2658-2660.

[3]刘华静.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康复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2):1-2.

[4]夏桂玉.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7,30(9):58-59.

[5]朱明霞,刘馨.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3):165-166.

[6]李娜娜.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康复的影响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10):139-140.

论文作者:巴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在足月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论文_巴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