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对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论文_谢晓霖

舒适护理对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对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论文_谢晓霖

谢晓霖

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预防和心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1月开始纳入病例,将符合临床诊断及本研究入组标准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病例纳入至2017年3月截止,期间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别定义为常规组(n=41)和舒适组(n=41),常规组于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期间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措施,舒适组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期间给予舒适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实施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其SDS与S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舒适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比较(p均<0.05);常规组和舒适组护理效果满意率分别为58.53%和87.80%,组间差异比较(p<0.05);常规组与舒适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05%和34.15%,组间差异比较(p<0.05)。结论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并发症;舒适护理;效果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给予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已成为医患关注的重点[1]。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2]。为进一步探讨舒适护理对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笔者针对近年来收治的82例临床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6年1月开始纳入病例,将符合临床诊断及本研究入组标准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病例纳入至2017年3月,期间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41)和舒适组(n=41),其中常规组41例患者,男:女(18:23),年龄39~66(54.73±9.62)岁,肿瘤类型:肝癌19例,宫颈癌16例,胃癌6例。舒适组41例患者男:女(20:21),年龄37~65(53.46±9.33)岁,肿瘤类型:肝癌18例,宫颈癌15例,胃癌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比较价值。

1.2纳入及排除标准[3]:①临床诊断明确者;②病历资料完整者;③病患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者;④无严重并发症者;⑤精神及认知正常者;⑥正在进行介入治疗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排除标准:①缺乏临床影响学及病理诊断资料者;②不满足本研究纳入条件者;③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④多器官功能衰竭者;⑤未完成研究或介入治疗或中途转院者;⑥患者家属故意对患者隐瞒病情者;⑦不知情者中途主动要求退出或放弃治疗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均给予肿瘤科护理常规,其主要内容按照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舒适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患者舒适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给予患者相应舒适护理体验,包括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中、介入治疗后各时期,在病房环境改善、患者心理疏导、穿刺部位的优化护理、术后饮食及疼痛的舒适护理。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心理不良情绪的变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进行评价,SDS与SAS均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总粗分20-80分,乘以1.25得标准分,根据不同分值将其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得分越高等级越高情况越严重。②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实施效果,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实施效果调查表》对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调查,分别从护理内容、技术、质量、态度、舒适度五项内容进行调查,综合评定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单组总例数*100。③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22.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数据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不良情绪的变化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其SDS与S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舒适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比较(p均<0.05)。

3讨论

介入治疗目前是恶性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提高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质量与舒适感,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6-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其SDS与S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舒适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比较(p均<0.05);常规组和舒适组护理效果满意率分别为58.53%和87.80%,组间差异比较(p<0.05);常规组与舒适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05%和34.15%,组间差异比较(p<0.05)。结果提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曹锦秋. 肝癌介入治疗的全程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5(29):198-199.

[2]刘玉珍,郑朝生,林旭妮,等. 舒适护理对晚期喉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0):9-11.

[3]李少丽,冯国琴.肝癌介入治疗98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97-98.

[4]李瑞琴,赵玉珠,谢福杰.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4):164-165.

[5]程翔.舒适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6):828-829.

[6]刘晓彬.舒适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9):158-159.

[7]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8-499.

论文作者:谢晓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舒适护理对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对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论文_谢晓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