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2013-2017年艾滋病疫情分析论文_邓金勇1,宋利2,杨座君3,陈渝黔4

赤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赤水 564700

【摘 要】目的 分析赤水市2013-201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赤水市2013-2017年度发生的84例艾滋病和264例HIV感染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通过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分析影响疫情发生、流行的因素以及防控重点。结果 2013-2017年艾滋病发病数分别是7、22、10、14、31,累计84例,HIV感染者发病数分别是25、45、47、65、82,累计264例;艾滋病和HIV发病数前三位的乡镇是市中、长期、长沙;艾滋病死亡平均寿命为59.58岁,HIV感染死亡平均寿命为57.83岁。艾滋病发病男女性别比例为3.42:1,HIV感染男女性别比例为1.78:1。艾滋病发病男性高发年龄段为35-74岁组,共发病57例,占男性发病总数的89.06%,女性高发年龄段为35-69岁组,共病15例,占女性发病总数的78.95%;HIV发病男性高发年龄段为30-74岁组,共发病138例,占男性发病总数的81.66%,女性高发年龄段为25-69岁组,共病83例,占女性发病总数的87.37%。结论 市中、长期、长沙为赤水市艾滋病/HIV重点防控地区,以农村中老年男性居民为重点防控人群,加强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以农村中老年男性防控为工作重点,提倡综合干预。

【关键词】艾滋病;HIV;中老年;男性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9年,可短至数月,长达15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HIV对外界抵抗力低。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能被75%乙醇、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灭活。0.1%甲醛、紫外线和γ射线均不能灭活HIV。

赤水市地处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三地交汇处,人员流通量较大,为著名旅游景区,对性传播疾病防控困难,2013-2017年赤水市艾滋病累计发病84例,HIV感染者264例,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为掌握赤水市艾滋病流行特征,预测发病趋势,提供防控措施和防控重点,现就对2013-2017年赤水市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赤水市2013-2017年艾滋病年统计报表。

1.2 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使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3-2017年艾滋病发病数分别是7、22、10、14、31,累计84例,发病率分别是2.95/10万、9.25/10万、4.15/10万、5.78/10万、12.71/10万,发病趋势总体有所上升,2013-2017年HIV发病数分别是25、45、47、65、82,累计264例,发病率分别是10.55/10万、18.93/10万、19.51/10万、26.81/10万、33.63/10万,发病趋势一直上升。艾滋病与HIV感染者死亡数均有明显上升趋势。见表一。

表一 赤水市2013-2017艾滋病、HIV疫情概况

2.2 地区分布

赤水市辖17个乡、镇(办事处),2013-2017年石堡乡无艾滋病发病病例,其他乡镇均有发病,艾滋病患者发病数累计前五位的乡镇分别是市中19例、长期15例、长沙15例、白云7例、天台5例,共61例,占总病例数的72.62%;2013-2017年所有乡镇均有发病,HIV感染者发病数累计前五位的乡镇分别是市中55例、长期42例、长沙38例、官渡30例、复兴16例,共181例,占总病例数的68.56%。

2.3 年龄分布

2013-2017年总艾滋病报告病例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男性发病65例,女性发病19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42:1。全市2013-2017年15岁一下及80岁以上年龄组无人员发病,男性高发年龄段为35-74岁组,共发病57例,占男性发病总数的89.06%,女性高发年龄段为35-69岁组,共病15例,占女性发病总数的78.95%;死亡数男女性别比例为2.20:1,男性死亡共11例,女性死亡5例,平均寿命59.58岁。2013-2017年总HIV报告病例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男性发病169例,女性发病95例,HIV感染者发病数男女比例为1.78:1,全市2013-2017年15岁一下及85岁以上年龄组无人员发病,男性高发年龄段为30-74岁组,共发病138例,占男性发病总数的81.66%,女性高发年龄段为25-69岁组,共病83例,占女性发病总数的87.37%;死亡数男女性别比例为3.09:1,男性死亡共34例,女性死亡11例,平均寿命57.83岁。大部分年龄组的艾滋病和HIV感染均有明显上升趋势。

2.4 职业分布

2013-2017年艾滋病发病总数前五位的职业分别是农民41例、家务及待业26例、无明确职业的6例、工人4例、商业服务2例,共79例,占发病总数的94.05%;2013-2017年HIV感染者报告总数前五位的职业分别是农民146例、家务及待业76例、工人12例、无明确职业的8例、离退人员6例,共248例,占发病总数的93.94%。

3 讨论

根据研究就结果显示,我市艾滋病/HIV防控形势严峻,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以农村中老年男性为重点对象。艾滋病死亡平均寿命为59.58岁,HIV感染死亡平均寿命为57.83岁。这严重低于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1﹞。根据分析,导致发病率上升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中老年男性性欲望相对强烈、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暗娼服务质量低劣等因素有关。其中暗娼管理为重要环节。暗娼干预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2﹞,女性性工作者普遍文化程度较低,长期不使用或者不规范使用安全套而导致性传播艾滋病/HIV感染。暗娼是艾滋病病毒(HⅣ)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同时通过这些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3﹞,不安全性行为是目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综合干预更是能有效地提高了干预点所在地目标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率和安全行为率,但行为的改变需要长期持续的干预才能产生明显效果﹝4﹞。

为有效应对赤水市艾滋病/HIV高发病率这一现象,要建立以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全民参与的防控模式,继续加强艾滋病疫情的监测,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和乡镇干部夜校等相关形式全面科学宣传和普及艾滋病防病知识,特别是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加强农村中老年男性的疾病防控是当下工作的重点,综合干预是主要措施。加强住院病人(特别是手术病人)常规检测HIV感染项目是有效发现疫情的重要措施。建议政府加强资金投入,将HIV筛查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一并进行,这样能更加及时和全面的发现HIV感染者。县级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要做好病例确诊和规范化治疗工作,杜绝医源性传播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座君、邓金勇 赤水市2016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12(26):179-180.

[2]王燕飞 女性性工作者性传播感染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3]林鹏、孙宝山、梁立环等 社区女性性工作者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5期。

[4]黄丽花、林灿松、李凤芬等 大理市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性病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疾病监测;2006年06期

论文作者:邓金勇1,宋利2,杨座君3,陈渝黔4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赤水市2013-2017年艾滋病疫情分析论文_邓金勇1,宋利2,杨座君3,陈渝黔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