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双 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中学 037000
【摘要】高中阶段是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形的重要时期。中学不仅承担着学生的知识教育,其中,礼仪教育更是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开展高中生礼仪素养教育对于全面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高中生的人际关系与交往能力有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提升高中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对策途径,以期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生;礼仪素养;意义作用;对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43-01
引言
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年龄都逐渐走向成熟,其三观也在逐渐成形。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生礼仪素养的提升,对其自身而言是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完善的需要,更是构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高中生是未来社会的代言人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水平和文明程度将代表着未来社会的文明水平。因此,在高中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重大。当前,在高中校园中,存在许多重视成绩忽视德育的现象,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故而,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礼仪素养,顺利开展礼仪教育值得探讨。
一、开展高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
(一)展示了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成果
中学是高中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平台和场所。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肩负着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校园环境的好坏对每一位师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于三观正在形成时期的高中生而言更是如此。一个学校如果重视并大力倡导礼仪教育,其学生必然会学习到相关的礼仪知识,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言行,从而在走向社会之后将践行礼仪素养之风传播到不同的领域,带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逗号更改为句号)然而,一个学校如果只重视成绩,忽视德育建设,其育人效果将大打则扣。因此,可以说,学生的礼仪素养正是中学德育教育理念和成果的反映。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一个人是否具备礼仪素养是精神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通过礼仪教育,能够让高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正是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精神文明风貌的反映,是留给他人的印象名片。礼仪素养不仅仅是个人形象的展示,也影响到了整个高中生群体和中学学校乃至社会精神风貌的展示。
(三)有利于帮助高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规范的礼仪、恰当的言行举止正是对他人人格尊重的表现,体现了人际交往之间真诚友善、尊重平等的重要原则。没有彼此互相尊重的礼仪习惯,将无法正常开展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要与周围人保持联系和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设对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也是他们今后能否以一个自然而健康的状态融入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礼仪素养的教育在高中生人际关系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开展高中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在高中生群体中存在许多缺乏礼仪素养的现象,这往往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礼仪知识,“不知礼”、“不懂礼”导致的。因此,在中学中开设礼仪教育的相关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要编制相应的礼仪教育的校本课程,定期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礼仪知识。在教材的编写中,要注意深入挖掘言行举止背后的德育内涵。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习惯,更是精神文明、道德品质和思想文化的外化表现。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不仅仅要注重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更要继承传统,深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涵,以及面向世界,博采世界优秀文化中的德育部分。只有让学生由内而外地真正认识到礼仪素养的重要性,他们才会自觉践行。其次,礼仪教育并非一时兴起,需要长期的坚持。礼仪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礼仪习惯不会在短时间内疚取得显著的成效。一旦学生脱离了礼仪教育,很可能会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因此,开展礼仪教育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同时,礼仪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重点开设不同的课程。比如,对于高一年级刚入校的新生注重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则要更加注重面向社会的专业利益教育。
(二)完善校园礼仪建设
礼仪素养的培养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学校要加大校园建设的力度,围绕礼仪素养教育开设不同的主题宣传活动周,对全体师生进行主题教育。根据主题周的内容,可以通过通知栏、板报、宣传标识、校园广播、公众号、校报等方式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将礼仪素养铭记于心,时刻践行。同时,学校也要要求教师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在教师讲授、学生探讨的氛围中让学生明白礼仪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礼仪习惯。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演讲、辩论赛等等,调动起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践行礼仪行为
礼仪教育并非只是口头上的教育,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礼仪教育不能仅仅让学生明晰礼仪规范和常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素养外化为行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建立完善的礼仪规范制度,并常态化实施。比如上课时要起立向老师问好、课堂上不做影响他人的事、平时与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见到师长问好等等。同时,可以在班级和校园内评选“礼仪之星”、“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大使”等等,通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多充足的机会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礼仪教育必须落在实处,在生活中细微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来。
(四)重视情感教育
礼仪教育中德育的培养是核心。礼仪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精神品质的外化,若想要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礼仪素养的重要性、自觉践行良好的行为规范,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经典书籍,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同时着眼于当下,组织学生学习身边优秀的名人事迹等等,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礼仪素养的建设对个人成长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自觉认同和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礼仪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礼仪教育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学校建设的长期支持以及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的不断强化,让学生从心底认同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并自觉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
参考文献
[1]怀自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礼仪素养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7(12):41-42.
[2]李晓玲.家校共育,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J].少年儿童研究,2017 (05):63-64.
[3]顾绍通.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养成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 5(45):180-182.
论文作者:郭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礼仪论文; 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高中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人际关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