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红艳,胡长霞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状况及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需要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新生儿2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1例,对照组新生儿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口咽部痰培养病原菌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口咽部痰培养病原菌检出标本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减少口咽部痰培养病原菌数量,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183-02

呼吸机相关肺炎在新生儿监护中心是比较多见的院内感染,发生感染的新生儿轻者可能造成机械通气的时间加长,治疗失败,对新生患儿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传统的护理手段预防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因此,寻找一项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新的护理手段迫在眉睫。集束化护理干预是一种为了将护理质量有效提高而运用的,通过循证医学证实为安全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的集合[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接诊的新生儿282例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状况及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需要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新生儿2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41)男婴73例,女婴68例,原发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7例、羊水吸入综合征39例、新生儿呼吸暂停35例、新生儿中度窒息21例,孕周25~41周,平均(33.73±6.32)周,出生体重1650~3720g,平均(2699.63±620.12)g。对照组(n=141)男婴71例,女婴70例,原发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2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8例、羊水吸入综合征36例、新生儿呼吸暂停32例、新生儿中度窒息24例,孕周26~41周,平均(34.83±5.93)周,出生体重1950~3870g,平均(3038.76±618.83)g,患者性别、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成立一个集束化护理小组,把单一的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捆绑对本院的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制定一个新的护理方案,具体为:(1)体位护理,患者最适宜的体位为将床头抬高30°-45°,每3小时变换体位,可尽量避免平卧或者是仰卧位。(2)口腔护理,有口腔分泌物要尽早清除,以防清洗液和口腔分泌物流入到下呼吸道,(3)呼吸机护理,正常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的管道,如果管道被污染了则要立刻更换,集水杯要放在呼吸机管道的最低点,以防止呼吸机管路或集水瓶的冷凝水倒流到肺里,定期做好更换、消毒,(4)鼻饲护理,鼻饲管的位置要放置正确,注入奶液的时候要注意速度不宜过快,先给患儿吸痰然后再进行鼻饲,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5)排便管理:要注意保持患儿会阴部干燥、清洁,按时按需给患儿更换尿布。(6)程序化镇静:护理人员应按照主治医师的嘱咐使用镇静剂,并且定时评估意识状态和镇静程度,作为主治医师为患儿调整镇静剂的用量和维持时间的依据。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口咽部、深部痰培养病原菌检出情况,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口咽部共检验出10种病原菌,观察组共分离出细菌70株,对照组共分离出细菌217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口咽部病原菌检出情况

3.讨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最早来自于国外的专科护理领域,是一种为了将护理质量有效提高而运用的,通过循证医学证实为安全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的集合[3]。一般在处理某种比较难治疗的临床疾患时使用,能够帮组护理人员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相关研究指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的痊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4]。

本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体位护理、口腔护理、呼吸机护理、鼻饲护理、排便护理、程序化镇静几个方面。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后,观察组一共分离出细菌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病菌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龚晓莉,沈铭熙,褚旭丽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73-1275.

[2]苏晓谦.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4):3230-3232.

[3]肖政,汪成琼,黄榜江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原发性疾病及医疗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177-182.

[4]马益慧,施元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223-226.

论文作者:刘红艳,胡长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红艳,胡长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