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阶段与农业产业化_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阶段与农业产业化_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与农业产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段性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农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在这个讨论中,除了对农业现代化本身的探讨外,又提出了农业产业化问题。那么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界定如何?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怎样?对此学术界观点各异。本文试图从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出发,阐述农业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二者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阶段问题。

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传统农业向农业工业化(Agri—industry)的转变,二是从农业工业化向农业产业化(Agri—business)的转变。前者是农业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农业现代化的成熟阶段。

农业工业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实行农业的工业化生产,具体包括:(1)以农业生产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中心;(2)以成熟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3 )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4 )以农业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经济的经营一体化,其本质特征包括:(1)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农业经济的一体化经营;(2 )在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等农业高新技术突破或弱化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提高农产品质量;(3 )由于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农业产业化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实行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一体化;(4 )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的国际分工,发展出口导向型农业。显然,农业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区别的关键在于农业工业化是以农业生产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为中心;而农业产业化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由此决定了农业工业化是以大规模生产为特征的工业技术为基础并实行工厂化生产,而农业产业化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农业高新技术为基础并实现一体化经营。作为结果,农业工业化建立的是高产农业,而农业产业化建立的则是优质高效农业。

虽然农业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又存在着阶段性联系,即农业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工业化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在传统农业中,农业生产的诸环节以人力畜力为主,按照累世相传的经验和技能,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传统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手段占农业生产的绝对主体,相对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而言,农产品的产量低下。从市场方面来看,农业生产的需求约束基本不存在。因此,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提高产量,建立高产农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应用已成熟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农业工业化的转变,构成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初级阶段。

农业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技术基础,但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两个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生产和市场的矛盾。在一个有限的市场范围内,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迟早会遇到需求约束,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例如卖粮难、卖苹果难等现象的出现。另外,由于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温饱有余开始向小康水平转变,对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例如粮食的相对需求下降,而对优质蔬菜、水果、肉类及奶制品的需求增加,因此,以大田农作物为主的高产农业已无法满足对优质、多品种的农产品需要。二是农业生产与资源限制的矛盾。农业生产的基本自然资源是土地和灌溉用水,而可耕地和水资源总是有限的,农业工业化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伴随着农业资源的大量投入,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各种农产品争地争水的情况必然发生,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日益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适时实行从工业化向农业产业化的转变,进入农业现代化的成熟阶段。相对农业工业化而言,农业产业化更为深刻地改变了农业经济的全貌:

第一、改变了农业的技术基础,突破或弱化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例如,可耕地资源缺乏,就发展对土地资源要求较少,但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绿色农业大棚,利用农业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从育苗到种植实行无土或少土栽培。水资源不足,就采用喷灌、滴灌等新技术把水和植物营养液直接导向植物根部,用计算机科学调配水量,既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又改变了传统的施肥方式。显而易见,上述技术已不是用工业技术改造农业,而是在农业工业化的基础之上用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拓宽农业的生产领域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多种需要。

第二、改变了农业的经营方式。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限制开始出现,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销售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必须被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供销一体化所代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在产供销一体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这必然导致积极参与农业的国际分工,发展出口导向型农业。

第三、改变了农业的经济组织形式。国外的经验表明,农业工业化可以在家庭农户为基本单位的个体经营下实现,而农业产业化的一体化经营却需要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首先是市场营销方面的合作,可以避免分散农户之间的过度竞争,大大减少农户的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以色列的莫沙夫,法国的农户联合体以及日本的农协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发展的。其次是产前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发展到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的合作,从而形成了具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农业社区。

综上所述,农业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分别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在理论分析上,我们既不能将二者合而为一,也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将农业工业化的内容不加区分地包括到农业产业化之中。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农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政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分散且规模偏小,从总体上讲,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不高。1994年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分别为1350公斤、112公斤和65公斤。单位面积的谷物产量为每亩300公斤,农业综合商品率刚刚超过5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另外,我国农业的物质投入偏低,以化肥为例, 1995 年我国每公顷耕地施用300—450公斤的水平,由于施肥技术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化肥利用率仅为35%,则世界平均水平是60%,技术先进国家达70%。最后,从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我国只有35%,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注:“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研究”课题组《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农业转型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6期。)。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不高并不排除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已经基本完成了农业工业化阶段,开始进入农业产业化阶段。以江苏省无锡为例,1991年农业现代化的各个具体指标的综合系数分别为:劳动生产率0.418、土地产出率0.676、农产品商品率0.775、操作机械化0.504、农业标准化0.257、农艺规范化0.93、服务社会化0.623 、生产专业化0.197、管理科学化0.168。分类指标的综合指数为:成果指数0.615、条件指数0.487,总体指标的综合指数0.532。(注:唐金虎等《无锡县农村现代化指标研究》,《改革与试验》1993年第10期。)从分类指标看,尽管有些指标仍然偏低,但在农产品商品率、服务社会化及农艺规范化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从总体指标看,综合指数超过了0.5, 标志着无锡市在1991年已基本完成农业工业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锡市和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已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虽然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已开始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一体化经营,但大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区的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手段为主体,在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上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根据《中国农业发展报告’96》,1995年东部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50.2万千瓦,农村用电总量为67.4亿千瓦,灌溉面积4.11万公顷,化肥施用纯量43.7万吨。而同期中部地区分别为34.6万千瓦、67.4亿千瓦、3.81万公顷、38.3万吨。西部地区分别为15.2万千瓦、11.9亿千瓦、2.08万公顷、18.0万吨。从上述指标看,东部地区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是西部地区的2—6倍,显然,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仍处于传统农业水平,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用工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

农业经济发展的国内比较表明,我国农业经济的区域水平差别较大,对于广大中西部来说,由于资金、技术、经济实力和分散经营等条件的的限制,从传统农业一步跨到农业产业化是不可能的并且不现实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当然,这并不排除条件具备的某些地区开始农业产业化试点。对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和东部地区来说,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使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总之,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应根据各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方针政策,分地区、分阶段地促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标签:;  ;  ;  ;  ;  ;  ;  

农业发展阶段与农业产业化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