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与实证研究_区位理论论文

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与实证研究_区位理论论文

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位论文,大城市论文,服务业论文,理论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F290文献标识码:A

1 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

服务业一般不直接进行物质生产,主要是从事信息和管理或服务职能的经济活动。广义的服务业是指不直接进行物质生产的所有经济活动,实际就是第三产业;狭义的服务业是指对个人或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行业。根据其性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服务业。这类服务业具有零售业的特征,由各种店铺组成,如理发和美容院、洗衣店、照相馆和修理店等。因此,区位布局也类似于零售业,即尽量接近消费者。区位布局的理论基础也与零售业相同,如中心地理论可用来研究这类服务业的区位布局问题。

第二类服务业是以企业(或事务所)为对象,提供企业(也包括机关、医院和教育部门等)活动中产生的服务性需求的经济活动。这类服务业代表性的行业有广告业、设计业、信息服务业、复印和复印机的维修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和销售业等。与第一类服务业不同,这类服务业的对象是企业或机关等,因此,在区位布局时,接近消费者的区位因子并不重要。而各种事务所集中的都心区则一般是这类服务业的最佳区位候选择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它们的区位布局类似于批发业。

第三种类型是具有事务所性质职能的服务业。这类服务业主要是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送为主的业务职能,如企业的管理和营业部门以及银行、保险公司和房地产等部门。服务的对象主要以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有关的企业和机关等为主,也包括部分个人和家庭。这类服务业的区位特点与第二类具有相似性,也主要在都心区布局。

第四种类型是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图书馆、医院和消防局等,这类服务业受行政制约较大,但公平性和效率性应该是此类服务业区位布局的主要因素。

2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特征

第一种类型因与零售业的区位选择相似,类似的分析和研究也较多,在此就不再赘述,本文重点对其它三种类型的服务业区位选择特征作一研究。

2.1 以企业为对象的服务业区位

与企业相关联的服务业以信息服务业、广告业、设计业和研究开发业等为主,主要是从外部来支援企业的服务业活动。这类服务业的区位特点是高度集中在各大城市中,其原因是大城市信息灵通,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广泛,在大城市能够掌握最新的情报和信息,同时也可把握最新的和一流的设计动态。从需求来看,象这种特殊的和高层次的服务也只有布局在大城市才有更大的市场。

从世界各国服务业的区位特征来看,象情报和信息、广告业以及设计业等这类典型的城市型服务产业,一般都高度集中在各大城市中,而且,在城市内部也都以区为主要区位聚集点。其原因除与其它行业一样,追求都心区的所有优点外,还在于它们的区位用地少,只需租用一个办公室就可运转。因此,这类服务业受空间制约相对较小,相反,信息的来源、交流的便利性以及同行业间的竞争和合作性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与制造业部门关系较密的服务业,如机器维修业等在大城市布局相对较少,通常与制造业的布局相一致。就一个城市而言,象机械器材租赁业、机器维修业等服务业也不同于前者,它们在都心的集中程度很低。主要原因是它们不仅向都心区布局的企业或行政机构提供服务,而且也要为在都心周边和郊区布局的企业服务,另外,它们的区位用地也比前者要大,高额的地价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求心性发展。

2.2 具有事务所职能性质的服务业区位选择

在服务业中相当的内容是属于事物性活动,即所谓的事务办公职能。这类服务业主要是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送为主的业务职能,如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的管理和营业部门以及银行、保险公司和房地产等部门。一般从职能上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一是发挥着管理性职能的事务和办公机构,如国家和地方的行政机关或各企业的管理总部等,这类职能具有高度的决策性和权威性,因此,情报和信息收集以及发送极为频繁,这一类型的服务业主要布局在市中心区,具有极强的求心性,追求交通、信息的便捷性是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子。二是次级行政机关或企业的分社和支店,从职能来看,行政机关主要是从事具体事务处理和汇报,而企业则以营业活动为主,但一般不进行实物的交易活动,这类服务业多布局于次级中心区。三是从外部支援企业活动的职能,如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这类服务业具有很强的求心性。

2.3 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选择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院、学校、公共交通设施、邮局、图书馆、清洁公司、供电局、自来水公司、警察局和消防局等机构,与现代生活密不可分。合理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能够为公民提供舒适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能够反映社会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选择不仅要追求移动费最小这一效率性,同时也应该考虑所有的公民都能够均等地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这一公平性。如消防局最好布局在对任何一个地区来说都尽量近的地点是最佳的区位选择。但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选择也不能够忽视效率性,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修建更多的设施,因此,必须考虑有限的设施建设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

3 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

3.1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主要适用于研究城市体系、零售业、集市和以个人为对象的服务业。对于一些大企业的事务所来说,一般总部和支社与城市的等级序列相对应而布局。从这一趋势来看,中心地理论完全可适用于事务所区位布局。另外,包含行政职能的中枢管理职能也与都市的等级秩序相关联,如中枢管理职能的核心即国家职能,一般都集中于首都,而省、市、县、乡、村等级的管理职能则布局在与其相对应的城市或聚落内。

城市内部的事务所区位布局也同样具有上述特征,一般在都心区集聚着一些大企业的总部和高级行政管理职能,而在周边区分店、营业所和具体事务部门分布则较多。换言之,服务业的事务所和办公机构与其它中心性职能一样,存在着等级性,不同等级的事务所和办公机构布局于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如各银行的总行和各支行的区位布局就具有这一特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各大银行的管理职能和营业范围与中小城市相比较明显不同;同样,在一个城市中,各大银行也存在着等级性,其分布特征也不相同。

3.2 地租理论

城市内各种经济活动的区位主要是决定于与中心位置的接近性这一利益的追求和地租支付能力,也就是说各种活动是按照距离摩擦抵抗最小化为原则决定各自的区位选择。所谓距离摩擦是指为了克服空间距离需要支付的时间费用和货币费用。城市的中心位置一般是交通费用支出最小的地点,但同时也是地租最高的地点。实际上,地租(位置级差地租)和交通费都与空间摩擦相关联,两者合计的费用即距离摩擦费用最小点是所有经济活动追求的最佳区位点[1]。

企业管理职能的事务所一般都布局在城市中心位置,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点:一是这种区位选择可以使情报和信息的输送和收集的距离摩擦费用最小化,二是这类服务业能够支付高额的地租。情报和信息的输送和收集方式是多样的,如邮寄和电话等手段,但面对面的会谈是达成重要的商业往来的手段,因此,重视易于面对面接触这一接近性的事务所一般都指向CBD。围绕CBD各企业和部门的区位竞争的基础是它们支付地租的能力,大企业一般具有较高的地租支付能力,因此,CBD 自然也就成为大企业管理职能聚集区。

3.3 集聚理论

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趋势比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更明显,特别是一些中枢事务部门大都高度集中于CBD。 不过集聚的类型类似于工业,既有同种行业的集聚,也有异种行业的集聚。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主要是追求企业间商务交流和合作的便利性和互补性,以及高度熟练的劳动市场。因此,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原则为,一是利益指向性,即为了得到外部经济利益和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在空间上的集聚;二是劳动力指向性,在CBD具有各种高质量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为获得人才,事务所的区位多选择于中心业务区。

服务业的同种行业和异种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都可得到集聚利益,因此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都有利于情报和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准确和迅速地掌握同行业和相关行业的经营动态是企业决策的关键,作为企业经营的决策和具体营业部门的高级管理中心在空间上集聚的原因也就在于此。英国学者阿列克山大[2]对伦敦、悉尼、 多伦多等城市的事务所调查发现,企业的经营者追求集聚利益的目的为:①便于与外部组织的接触,②有利于与政府和诸机关的接触,③接近于顾客和依赖人,④接近于关联企业,⑤接近于其它服务业,⑥决策者集中等等。

服务业特别是如保险和银行等金融业在特定的地点发展具有历史的偶然性,其形成与城市的发展历史有关。一般保险和银行集中的城市大多是贸易港口,如伦敦、纽约、香港、东京、上海等城市在历史上就是主要贸易港口。与航海、远洋运输相关联首先发展起来的是保险业和银行等金融业,因为保险和金融业是海运业发展的保障。

另外,服务业的形成与政治中心的空间移动也具有密切的关系,作为直接或间接为个人或企业提供服务的行业掌握高层决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政治中心的空间变化也影响着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如各大公司的总部和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事务所大多布局在各大政治中心。

3.4 公平性与效率性兼顾原则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既要考虑各种设施的可能利用效率,同时也应该考虑所有的公民都能均等地享受到公共服务设施的权利,即公平性。在一定的预算制约下,根据消费者的平均移动距离来决定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如果过分追求公民享受的平等性,只能是小规模分散布局;如果追求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服务的多样化,则大规模、集中式的布局较好。但后者消费者到设施的总移动距离要加大。由于国家或地方预算的制约以及客观上存在的空间距离衰减作用,公共设施完全公平地布局是不可能的。

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都希望尽量接近对自己有利的设施,如公园、学校和图书馆等,而避开对自己不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如飞机场和垃圾处理场等。对于政府而言,既要考虑每个消费者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和期望值,同时也要照顾到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公平性和效率性很难一致。一般追求效率性的布局类型多以居民到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移动费用最小或总移动距离最短为目的;追求公平性的布局类型是远离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的居民数最少或从各居民点到最近设施的最大距离最小化为目的。

4 发达国家大都市服务业区位特征

4.1 北美大城市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世界最大的商务中心纽约,其都心区曼哈顿高度集中了纽约市各类服务性事务所的50%。由于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历史的惯性,这里作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通讯和信息中心、贸易中心和跨国企业的办公中心的地位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取代的。不过,从70年代开始,由于纽约城市环境的恶化和高税收等外部不经济现象,出现了事务所等服务职能的“脱纽约化”,许多服务性企业和团体的区位选择向纽约周边部和一些中等城市发展。进入80年代,随着跨国企业的迅猛发展,纽约再次成为跨国企业的事务中心及为这类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行业的聚集中心,但它们在都市内部区位选择出现了相对分散的趋势。与纽约相对应,在西部的洛杉矶是美国的第二大商务中心。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活动的国际化,洛杉矶作为企业本部和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不断提高,在1980年洛杉矶企业的资产和银行储蓄额就居于全美第二位。在都心区不仅聚集了本国和世界各国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信息和技术服务业,而且这里也是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等跨国企业事务中心的区位选择点。就全美总体而言,中枢管理业务的就业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南部高于北部和东北部,这一趋势也类似于制造业,特别是象亚特兰大已成为企业本部和各种事务所职能聚集的新中心[3]。

加拿大的事务所职能的服务业在都心区布局的比例也比较大。最大的商务中心多伦多的都心区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许多跨国企业和各种等级、类型的服务性企业的集中。近年来,有些服务业也表现出向城市周边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沿城市周边的高速公路布局的形态已经形成规模。奎北克州的中心城市蒙特利尔由于英法在人种上的隔阂和对抗,一些追求宽松社会环境的服务性企业出现了向多伦多市发展的倾向。西部城市渥太华随着与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企业的交流的增加,对各类服务业的需求也相应增多,作为新的商务中心的地位也正在确立。

4.2 欧洲大城市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伦敦与纽约齐名是世界性的国际商务中心,其都心区就集中了伦敦服务性企业总数的60%。而且,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以英格兰银行和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金融类服务业呈双层结构在中心部集中,其左右为交易中心和出版等专业性服务区。与北美各大城市相同,近年来,一些专业性服务业,特别是面向企业的服务业开始向伦敦周边发展。

法国的大巴黎都市圈也集中了全国服务业就业者的30%,而第二大都市圈里昂只占了3%,由此可见,巴黎服务性企业在全国的地位。 随着欧洲联合体(EU)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象伦敦、巴黎、罗马和法兰克福等城市将会成为整个欧洲的服务业集聚中心。

4.3 日本大城市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日本的服务业主要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仅各类事务所三大都市圈就集中了45%以上。一些中枢管理业务和银行保险公司在东京市的集中度就更高。如以东京站为中心半径1km 的范围内集中布局了各类外资性银行的78%。情报信息业也有类似的特征,三大都市圈约占全国的70%以上[4],而且, 据日本国土厅计划调整局调查,50%的情报信息服务业布局在都心业务区,40%布局在其它街区,只有很少的企业在郊区布局。如东京都23区情报和信息服务业占全国同行业销售量的50%以上,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情报处理服务业在大城市的集中性就更明显。设计业也具有类似的特征,该行业50%的销售量来自东京都23区,另外,大阪市也占了20%。

5 我国大城市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5.1 我国服务业也具有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

从上文分析来看,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主要高度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或大城市圈,我国的服务业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但不象欧美和日本那样高度集中。从表1可见, 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在各等级城市中所占的比例,与城市的规模等级呈正比,城市等级越高,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的比例也就越高。各服务业也具有类似的特征,除公共服务业,如图书馆、邮局、消防局、文化活动中心等在空间上分布均匀外,一些具有企业性质,从外围为企业服务的部门,都具有集中性,而且,一般趋向于超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如1995年末,我国10个超特大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科研事业费支出、居民储蓄余额、保险公司承包额和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分别占我国城市总体的39.1%、62.1%、23.8%、37%和35.6%,而373个小城市却分别只占我国城市总体的9.7%、10.8%、22.1%、12.5%和6%。

表1 不同类型服务业在城市中所占的比例

Tab.1 Composition of cities services by type in China

项目城市合计 超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

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

28.942.4

39.4

邮电业务总量 100 26

13.2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10039.1

15.5

商业从业人员 10018.1

13.3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10035.6

26.8

科研事业费支出10062.1 6

居民储蓄余额 10023.8

14.1

保险公司承保额100 37

12.7

每万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数 0.420.49

0.63

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10031.5 24

项目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

33.7 27.2 22.9

邮电业务总量 16.4 26.8 17.7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15.5 20.5 9.7

商业从业人员 12.3 27.8 28.5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13.9 17.76

科研事业费支出7.3 13.8 10.8

居民储蓄余额 13.5 26.5 22.1

保险公司承保额

18.2 19.6 12.5

每万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数 0.54 0.37 0.37

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12.318 14.2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

另外,1996年全国外资金融机构业务量的40%集中在上海,国内营业性金融机构也有2 693家集中在上海。 大城市也是各类办事机构的集中地,如1995年底上海市有国家级、省市区级办事机构700家, 广州市有1 150家,天津市有1 200多家,这一特征与国外的金融和办事机构的布局情况类似。

从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区位系数来看,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大直辖市的区位系数明显地高于全国其它省市区(表2)。 北京市尤其在金融和保险业(2.42)、房地产(8.06)、社会服务业(6.81)、科研和综合技术(16.7)等方面远远超出其它省市区;天津市交通通讯和仓储业的区位系数(1.95)高居全国之首,另外,房地产(3.45)、科研和综合技术(4.81)的区位系数也相对较高;上海市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但在房地产(7.07)、社会服务业(4.84)和科研和综合技术(5.61)上表现的更突出。因此,从服务业向大城市集中的这一特征来看,我国服务业与国外具有类似的发展趋势。

但是,就服务业内部构成而言,我国在信息咨询业、科技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的发展上明显地落后于国外。如1985年这几种服务业分别只占我国第三产业产值的0.1%、3.84%、3.21%、2.81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1996年信息咨询业和居民服务业只增长到了0.55%和4.22%,而科技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分别下降到了3.13%和2.93%。相反,1996年美国的信息产业销售额高达8 660亿美元, 已经超过了食品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尽管美国的信息产业包括的内容较宽,但也说明美国在信息服务业上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纽约市从70年代开始,曾出现了服务业的“脱纽约化”的趋势,但进入80年代,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加速了服务业和各类事务所办公的自动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在纽约都心区除聚集着专门的软件开发公司,也有银行、保险、咨询、出版和财会等各自的软件系统开发公司,它们为本公司或其它公司提供软件和与此相关的信息服务。

表2 各类服务业的区位系数

Tab.2 Location indices of services by type in China

交通通讯 金融和社会社会文教和

地区和仓储业 保险业 房地产业 服务业 福利业 传媒业

北京 1.43 2.42 8.06 6.813.062.91

天津 1.95 1.86 3.45 3.042.271.84

上海 1.60 1.76 7.07 4.843.532.28

河北 1.19 1.04 0.51 0.680.821.05

山西 1.71 1.38 0.56 1.011.281.35

内蒙古1.17 1.75 0.87 1.301.471.62

辽宁 1.53 1.78 2.96 2.311.711.37

吉林 1.26 1.73 1.93 2.051.681.58

黑龙江1.38 1.57 2.13 2.391.661.47

江苏 1.26 0.91 1.07 0.8 1.11.01

浙江 1.11 1.14 0.95 0.911.010.79

安徽 0.82 0.65 0.39 0.810.680.82

福建 1.14 1.09 1.09 1.050.991.22

江西 0.73 0.88 0.59 0.850.891.02

山东 1.01 0.93 0.7 0.680.961.03

河南 0.96 0.93 0.63 0.580.830.88

湖北 1.15 1.12 1.1 1.141.391.21

湖南 0.79 0.82 0.4 0.790.860.88

广东 1.15 1.63 1.93 1.531.171.07

广西 0.71 0.83 0.44 0.610.771.04

海南 1.11 1.8 2.5 2.291.271.22

四川

0.6 0.69 0.44 0.540.76 0.8

贵州 0.49 0.62 0.48 1.180.670.81

云南 0.71 0.75 0.3 1.020.770.94

西藏 0.94 1.180 1.271.621.06

陕西 1.02 1.02 0.42 1.190.991.18

甘肃 0.89 1.04 0.32 1.250.921.07

青海 1.17 1.6 0.42 1.261.451.27

宁夏 1.15 1.67 0.8 1.121.291.38

新疆 1.04 1.72 0.56 1.381.852.03

科研和 行政和

地区综合技术 社会团体

北京 16.7 3.01

天津 4.81 1.77

上海 5.61 1.68

河北 0.55 1.13

山西 1.09 1.76

内蒙古1.11 1.78

辽宁 1.90 1.34

吉林 1.58 1.29

黑龙江1.29 1.56

江苏 0.88 0.73

浙江 0.61 0.74

安徽 0.48 0.77

福建 0.61 1.08

江西 0.67 1

山东 0.51 1.04

河南 0.56 1

湖北 1.03 1.28

湖南 0.57 0.9

广东 0.71 1.11

广西 0.54 0.97

海南 1.46 1.42

四川 0.95 0.76

贵州 0.43

0.9

云南 1.05 1.04

西藏 0.95 2.55

陕西 1.82 1.26

甘肃 1.15

1.2

青海 1.46 1.78

宁夏

1.2

1.6

新疆 1.56 2.1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另外,国外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都心区,特别是银行、保险、房地产、信息和咨询业、设计业、广告业、出版业等表现更为突出。如1988年在纽约市布局的国外银行总支行占全美国国外银行总支行的40.5%,1987年在外资银行的从业人员有3.4万人,曼哈顿有近23 %的从业人员在外资银行工作。日本在都心商务街布局的设计业占总数的31.4%,信息业也具有类似的特性,大约占49.5%。

5.2 我国服务业多集中于都心区,但分散程度相对明显

我国服务业在都心区布局也较多,但与国外相比较分散程度更明显。从上海市各区房屋使用情况来看(表3), 住宅和工厂用房比例最大,占79.2%,而办公用房只占4.8%。 但市中心黄浦区办公用房比例高达26.4%。由此可见,我国大城市服务业也主要集中在都心区。

表3 上海市各区房屋使用用途构成(%)

Tab.3 Composition of urban buildings by type in Shanghai

地区

住宅用地 工厂用地 学校用地 仓库用地 办公用地

全市 55.8 23.4

4.9

2.5

4.8

黄浦区

42.7

3.6

1.8

3.3 26.4

南市区

60.8 16.3

5.5

2.4

4.4

浦东新区 76.5 14.4

1.5 1

3.2

卢湾区

51.4 23.3 5 1

6.1

徐汇区

56.1 19.1

8.9 2

5.3

闵行区

47.5 34.9

4.2

3.5

4.1

静安区 55 18.9

4.6

0.7

6.1

普陀区

55.8 23.2

5.1

3.4

4.7

长宁区

56.4 18.9

5.8

1.4

6.7

嘉宁区

45.0 30.0

5.7

2.1

5.7

虹口区

56.8 19.4 5

3.8

4.5

杨浦区

51.5 32.5

6.8

2.6

1.3

闸北区

53.8 25.9

4.4

3.7

4.2

宝山区

45.7 33.5

2.4

3.7

4.1

地区 商店用地 医院用地 旅馆用地 影剧院用地 其它

全市 2.8 1 1 0.2

3.6

黄浦区

11.9 15.11.1

3.1

南市区3.5 20.70.1

4.3

浦东新区 1.6

0.30.10.1

1.3

卢湾区4.6

2.63.10.5

2.4

徐汇区1.9

1.3 10.1

4.3

闵行区1.6

0.40.40.2

3.2

静安区2.8

2.6 60.3 3

普陀区2.6

0.6 0.6

0.2

3.8

长宁区2.5

1.3 30.1

3.9

嘉宁区4.9

1.00.70.2

4.7

虹口区2.8

0.31.90.1

5.4

杨浦区1.5

0.70.50.1

2.5

闸北区2.4

1.60.30.1

3.6

宝山区4.4

0.50.40.1

5.2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我国土地的使用一直是由政府划拨,土地市场体系很不完善,土地的真正价值没能体现出来,即地租丧失了对产业区位选择的作用。因此,城市土地利用极不合理。如北京三环路以内的工业用地竟占20%,上海市中心工业用地比重也达20%以上,商业服务业用地仅占2.84%,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上海市的黄金地段黄浦区工业用地竟然也高达9%, 而国外大城市工业用地一般不超过5%,商务用地占15%左右。

一般城市内的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所占有的区位空间,取决于其支付地租的能力。就住宅而言,地租是来自于居住者收入的一部分,而对于产业活动来说,经济活动所获得的附加价值是其支付地租的源泉。每单位面积的附加价值因经济活动的类型而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经济活动也会因区位不同而存在差异。为此各种经济活动为了占有特定的空间必然出现竞争,能够支付更高地租的活动就会占有这一特定的空间。一般区位条件最好,地价最高的市中心是商业和金融集中区,而地价较便宜的城市边缘区则是工业聚集区。从我国各大城市CBD的发展来看, 存在的问题仍然很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金融和保险、房地产、大公司企业总部、信息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还很低,因此,急需调整CBD 的利用结构。

6 结论

由上分析可知,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布局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服务业高度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二是在城市内部主要聚集于都心区,特别是银行、保险、证券、情报信息和设计等服务业尤为如此;三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都心区地价的高涨,使得一些服务业从70年代开始出现了向其它街区或周边发展的趋势。

服务业向大城市及其中心区集聚的趋势,主要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一是它们能够支付高额的地租,在区位空间竞争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二是都心区易于获得各种信息,同时也便于与同种或异种行业的交流,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三是追求集聚经济效益,在大都市集聚着各种类型的服务业和其它产业,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大城市在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房屋租用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这也是服务业高度集聚于大都市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则大都市劳动者的质量较高,具有适应于各种类型服务业发展的优秀人才,这对吸引服务业的布局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我国的服务业也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及其都心区,但远远没有达到国外的发展水平。笔者认为我国大城市服务业发展和区位选择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建立完善的城市土地市场体系,通过地租的作用促进服务业合理布局,特别是CBD的合理利用; 二是在加速发展面向个人或家庭服务业的同时,还应该把发展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为企业(或事务所)提供服务的各行业,以及具有事务所性质的服务业上,如广告业、设计业、信息服务业、出版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行业。三是选择几个服务业基础较好的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使其尽快与世界国际大城市接轨,在城市产业发展政策上,强化服务业的地位,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广告、设计、信息、咨询和出版等城市型行业。积极引进和接纳国外各大公司在华设立办事机构,容许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息咨询等公司在华设立分行或子公司,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容许其扩大营业范围。

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会不断提高,由此而产生的新课题也会增加,但目前服务业区位理论还不成熟,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

收稿日期:1998-06-08;修订日期:1999-06-24

标签:;  ;  ;  ;  ;  ;  ;  ;  

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与实证研究_区位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