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枇杷丸结合西药治疗肺结核咯血80例论文_张巧兰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传染科 甘肃静宁 743400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肺结核咯血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采用相关的治疗方法。根据疗效评价标准:①临床显效,症状:无咯血、无咳嗽、无午后潮热、无盗汗,无口渴、无心烦失眠,男子无遗精,女子月经正常,舌质无红降而干,苔黄、脉细数消失。体征:双肺叩诊呈浊音,双肺听诊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散在分布之干湿性啰音,2月后X线胸片显示明显吸收。②临床有效,上述症状及体征均减轻,2月后X线胸片显示吸收不明显。④临床无效,上述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2月后X线胸片显示无吸收。对比疗效,得出结论,使用白芨枇杷丸,治疗肺结核咯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分为五型:Ⅰ原发性肺结核,Ⅱ、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浸润型肺结核,Ⅳ、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V、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咯血属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症状之一,排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落时发病。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于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肺结核大咯血,常因来势凶猛,出血量大,大血块窒息气道,抢救无效死亡,但对于少量及中等量咯血,现就用药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咯血患者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胸部正位片或胸部CT可诊断。

1.2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案:抗结核、止血、抗感染、镇静、保肝、支持对症治疗。主要用药:异烟肼0.3 口服 一日一次,吡嗪酰胺0.5 口服 一日三次,乙胺丁醇0.75 口服 一日一次,肝泰乐0.1 口服 一日三次,10%葡萄糖液250mL+利福霉素0.5 静脉滴注 一日一次,10%葡萄糖液250mL+氨甲环酸0.75静脉滴注 一日一次,生理盐水250mL+头孢他啶4.0 静脉滴注 一日一次,另开一路静脉通道,10%葡萄糖液500mL+垂体后叶素32U 静脉滴注(每分钟10滴)一日一次,24小持续滴入。

1.3治疗组:8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除上述西医治疗外,加用白及枇杷丸补络止血。白及30g、蛤蚧炒阿胶20g、生地黄15g、藕节15g、枇杷叶15g。

1.4疗效评价标准:

1.4.1标准:

临床显效,症状:无咯血、无咳嗽、无午后潮热、无盗汗,无口渴、无心烦失眠,男子无遗精,女子月经正常,舌质无红降而干,苔黄、脉细数消失。体征:双肺叩诊呈浊音,双肺听诊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散在分布之干湿性啰音,2月后X线胸片显示明显吸收。

临床有效,上述症状及体征均减轻,2月后X线胸片显示吸收不明显。

临床无效,上述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2月后X线胸片显示无吸收。

1.4.2评价

2.讨论

⑴、西医认为:肺结核属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理特点: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于形成空洞。传染源为肺结核病人,感染途径通过呼吸道传播,易感人群为免疫力低下者。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在淋巴细胞的致敏和吞噬细胞作用的增强,结核菌浸入人体后4-8周,发生变态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初次感染后,若正值免疫力过于低下,可发展为原发性进行性结核病。病理变化有三种:①、渗出为主病变,②、增生为主病变,③、变质为主病变。转归为吸收、缩小、愈合、播散。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治疗方法:①、“常规”化疗与短程化疗,②、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咯血者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往往能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必要时可用小量镇静剂、止咳剂;咯血量较多,应采取患侧卧位,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咳出;大量咯血不止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确定止血部位后,用浸有稀释的肾上腺素海绵压迫,或填塞于出血部位,亦可用气囊压迫控制出血。抢救大咯血时,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以便血块排出,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阻塞。

⑵、中医认为:肺结核名为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由于劳损在肺,故称肺痨,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病因病机:⑴病因:①感染瘵虫,②正气虚弱,二者互为因果,正虚是发病的关键,若正气旺盛,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正气不强,则感染后易于致病。⑵、病机:以阴虚为主,“表现为阴虚者,十常八九,阳虚者十之一二。”《医门法律.虚劳门》。初起肺体受损,肺阴受耗,肺失滋润,表现肺阴亏损之侯,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导致气阴两伤,后期肺脾肾三脏虚亏,阴损及阳,可趋于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辩证论治: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咯血者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血络,可致咯血反复发作,采用补络止血、滋阴降火法。

处方辨析:白及枇杷丸,方中白及、蛤蚧炒阿胶、生地黄、藕节、枇杷叶。①、白及:异名甘根、白根、白鸟儿头,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性味苦甘,凉;入肺经;(《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现代医学证明:白及止血作用与其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其作用原理为物理性的。枇杷叶: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和金和欢醇。性味苦凉,入肺胃经;功效:清肺和胃,降气化痰;主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秽Ⅰ。②、蛤蚧: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性味咸,平,归肺、肾经;功效: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主治:肺虚咳嗽,肾虚喘促,肾虚阳痿,精血亏虚。③、阿胶: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主要成分为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基本上是蛋白质,水解产生多种氨基酸;性味甘平,入肺、肝、肾经;功效:滋阴补血,安胎;主治:虚劳咳嗽,血虚,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⒉。蛤蚧炒阿胶:先将蛤蚧粉置锅内加热,至疏松时放入切好的小块阿胶,炒至鼓起成圆珠状,呈黄白色,立取出,筛去蛤粉放凉待用。④、藕节:异名光藕节、藕节疤,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节部;主要成分含有鞣质、天门冬素;性味甘涩,平,入心、肝、胃经;功效:止血散瘀;主治: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⒊。⑤、生地黄: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主治:1、温病热入营血证,2、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3、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4、阴虚肠燥便秘。现代医学证明:生地黄有止血、镇静、抗菌、抗炎、抗真菌,促进免疫功能。

预防措施:一般而言,凡病情轻浅,为时短暂,早期治疗者,均可获康复,若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全身虚弱症状明显,表现极度消瘦,肌肤甲错,喉呛声哑,久泻不能自制,内热不退,汗出如水,咯血浅红色,喘息短气,口如鱼口,面浮足肿,面色青晦,脉小数疾者,俱属难治的恶候。在预防及护理方面,强调防重于治【1】,预防保健和药物消毒方法,要求在接触患者时,须要饮食适宜,不可饥饿【2】,若体虚时,可服补药,身佩安息香、或用雄厚擦鼻,或口服异烟肼;只要平时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瘵不可得而传,认为增强正气是防止传染的重要措施;即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更应重视摄生,戒烟酒,节起居,禁恼怒,息妄想,慎寒温,适当进行体疗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加强食养,可吃甲鱼、团鱼、老鸭、牛羊乳、蜂蜜,或常食猪羊肺以脏补脏;以及白木耳、百合、山药、梨、藕之类,以补肺润燥生津。忌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如辣椒、葱、姜。本病多属慢性病变,但亦有急骤发作,病情严重,表现为“急痨”、“百日痨”特殊情况,或出现类似湿温、类疟等症候者,临证必须注意,做到早期辨病,以免贻误治疗。

参考文献:

[1]元代上清紫庭追痨仙方,就主张病者死后将死体火化,防其传染他人,以至灭门。

[2]《古今医统》指出:气虚、饥饿忌接近,以免在吊丧问疾时乘虚染触。

论文作者:张巧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白芨枇杷丸结合西药治疗肺结核咯血80例论文_张巧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