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广饶县2005-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_张佐堂

张佐堂 广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东营 257300

摘要:【目的】探讨山东省广饶县麻疹流行的策略和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山东省广饶县2005-201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3年山东省广饶县共发生麻疹79例,年均发病率1.7651/10万,2008年2010年疫情明显回升,病例以散发为主,3-5月为高发季节,0岁婴幼儿及20~40岁为高发人群。【结论】落实麻疹综合防治措施是关键。应规范和完善儿童基础免疫,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开展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检测,控制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提高麻疹检测系统的敏感性。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疾病控制;计划免疫;儿童

计划免疫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广饶县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尤其是强化免疫及麻疹检测等措施的落实,发病率明显降低,但近年来疫情不稳定。为分析近几年麻疹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和消除策略,现对2005-2013年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山东省广饶县疾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检测系统。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用Excel和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地区分布 2005-2013年麻疹发病数分别为5例、2例、3例、35例、8 例,25例、0例、0例、1例共79 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1.765/10万;7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有发病,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花官镇22例、大王镇19例和乐安街道办事处11例;发病最低的是李鹊镇0病例。2005—2013年山东省广饶县麻疹不同乡镇的发病比较。李鹊镇0,陈管,1,稻庄,3,丁庄4,大码头镇7,广饶街道办事处10,乐安街道办事处11,大王镇19,花官镇22,不详2名。

2.2 季节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季,3、4、5月为高峰。2005—2013年山东省广饶县麻疹每月发病比较,1月到12月分别是1,2,12,21,23,8,3,1,0,0,0,8.

2.3 年龄与性别分布 2005—2013年山东省广饶县麻疹发病年龄、性别组分布。发病年龄为0岁至40岁。15-40岁病例占83.54%。发病数构成分别为<1岁组8.86%,男4女3,5-岁组5.06%,男3女1,10-岁组1.27%,男0女1,15-岁组至40-岁组83.54%,其中15-男3女0,20-男6女11,25-男7女7,30-男2女7,35-男5女6,40-男9女6,45-岁组发病率1.27%。最高为15-岁组至40-岁组,其次是0岁组,男性共发病39例,女性40例,男、女发病比0.975:1,男女发病基本持平。

2.4 人群分布 农民、散居儿童和工人共发病63例(79.75%),其中农民占56.96%,散居儿童、工人各占11.39%;农民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工人次之。不同职业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

表1 2005—2013年山东省广饶县麻疹不同职业的发病比较

3 讨论

实施计划免疫以来,我县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发病率为1.0366/10万,实施应急接种等措施后,2006年降至0.4126/10万,2008年疫情又回升达7.1406/10万,又实施应急接种等措施后2009年降至1.6251/10万,2010年升达5.036010/10万,要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2011、2012年度0病例、2013 0.0200/10万。疫情分析反映下述问题:

3.1 免疫覆盖不够 麻疹高发乡镇为花官镇、大王镇和乐安街道办事处。这些乡镇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员多。

3.2初始免疫和强化免疫不够细致 年龄分布显示:小于1岁组和15-40组高发,有报道称婴儿3月龄时胎传抗体衰竭一半,6月龄和8月龄时阳性率仅15.0%左右,且大部分抗体水平对儿童几乎无保护作用【1】。我县幼龄组高发,也暴露了≤8月龄初始免疫前造成感染发病的情况;20岁—45岁人群高发显示了随着时间的延长从而是抗体降低的情况,同时也不可避免暴露出大年龄组免疫失败和当时接种率不高的倾向,提示应进一步做好我县20岁—45岁人群麻疹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上述原因导致我县麻疹表现为高发散发,因此应加大农村传染病疫情监测力度,此外麻疹的医院感染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2】。有些病例曾因其他疾病到医院就诊时与患儿接触而感染。

巩固2012年消除麻疹的工作,应采用以下措施:①在加强常规免疫的情况下,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发病的强有力的措施【3】。②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强化政府干预,多部门协调,加大宣传力度,适时开展以流动儿童为重点的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③加强预防接种证管理,严格实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④加强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的控制。各级医疗机构在高发季节要对有呼吸道症状发热患者进行预检、分诊,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儿科对麻疹病例应及时报告,发现患儿及时转至感染科,并施行消毒措施,防止麻疹的医院内感染【4】。⑤加强麻疹病例监测,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对麻疹疑似病例和爆发疫情进行核实、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有计划地开展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为开展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指导预防控制工作。从我县情况看,开展20岁—45岁人群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政府开展对该人群实施强化免疫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联军,赵世华,杨青,等.麻疹胎盘传抗体的跟踪观察及初免月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1):992.

[2]周勇,蔡志坤.一例麻疹死亡病例的调查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2):49-50.

[3]林芳,陈路明.宁德市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及流行因素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6):42-43.

[4]卫生部2004年第41号令.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S】

论文作者:张佐堂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山东省广饶县2005-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_张佐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