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品特性的经济学分析_体育论文

体育产品特征的经济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特征论文,体育论文,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体育产品就是体育劳务

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理论界是从“宽”、“泛”的角度界定体育产品内涵与外延的。其共同特点是,体育产品应包括体育劳务与体育实物产品两方面的内容。体育劳务只能是无形的产品,而体育实物产品只能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次产业提供的有形产品,如运动服装、运动器材、体育场馆等。我们认为,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界定体育产品的内涵与外延,不符合产业经济学和一般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体育产品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应把握以下几点:(1 )要区别一种活动的投入品和其结果(即产品)。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任何一种活动的完成,都需要利用一些条件,这便是投入品。一般经济学的研究中,一种活动的投入品与它的结果(即产品)的区别是非常明晰的,如果将投入品与产品混为一谈,就会引起经济理论研究和管理的混乱。例如,在很多情况下,农产品是生产工业品的投入品。如果将一种活动的投入品也包含在其产品之外,那么,就无异于说农产品作为投入品,是工业产出品的一种,或者说,工业产品应当包括农产品。非常明显,这会混淆第一次产业与第二次产业的关系。同样,体育产品的生产也离不开必需的条件,即投入品,如场地、场馆、器材等。如果将这些投入品作为体育产品,也会混淆各次产业间的关系。如果因体育运动的完成需要工业投入品(如比赛器材等)和有的体委系统办了农场,就将工业品和农产品列为体育产品,那么,体育产品就会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杂烩”。显然,这不符合体育产品的本意。(2)体育产品是体育产业的生产成果。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讲,同一产业的产品应用相同的性质,或者说应是同类产品。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说明:(1)产品的经济用途相同, 即满足相同的需求,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体育劳务是一种最终产品,它是供人们观赏、消费的;而运动器材等第二次产业的产品,是生产体育劳务的投入品,是一种中间产品,它用于满足中间需求。显然,这两类产品不可能满足同类需求,不可能有任何意义的替代关系。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讲,它们之间只能是一种互补关系。因此,将体育劳务与运动器材等第二次产业的产品一并划入体育产品,也不符合投入产出分析理论。(2)生产过程的性质相同。(3)对体育产品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应符合产业分工的历史。

2 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和可分性并存

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是指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分离。许多体育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的特征。即,它们难以储存,只能边生产、边消费。如观赏比赛、接受咨询服务等,脱离生产环节在时间、空间上的同一性,其价值便难以真正、充分地实现。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一些体育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可分性特征。如,(1)一些人通过观赏电视、 电台的实况转播来消费体育比赛、表演等产品。这种消费方式就使得空间的不可分性有了一些变化。(2 )一些人通过观赏录像来消费体育比赛、表演等产品。这里有这样的问题:这些现象会不会使得体育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特征完全消失呢?作者认为,这种结果是不会出现的。因为体育产品等第三次产业产品的消费,有一些非常特别的限制因素。许多人,尤其是一些“体育发烧友”(如球迷)有先睹为快、身临其境的消费心理。通常的情形是,如有实况转播,那么他们不愿看录像;而如有现场观看的机会,那么,他们会选择现场观看、而不是观看实况转播。所以,现在凡遇到重大体育比赛,总有一些“痴心”球迷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弄到门票为自己所喜爱的球队呐喊、助威,与运动员分享胜利的快乐;或者,在比赛失利时,发泄他们对球队的不满情绪。在许多体育发达的国家,在国内重大联赛期间,球迷包车、包机前往比赛地点为自己喜爱的球队助威的大行动,已成为家常便饭。而在国际性、世界性的体育比赛进行时,球迷的“跨国行动”也屡见不鲜。这样的行为在许多非体育爱好者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从消费的角度讲,它正是体育消费特有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体育消费特有的规律。离开了热情奔放,有时近乎“狂热”、“痴迷”的“体育发烧友”的临场支持,就不可能有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

3 体育产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呈现多样性特征

体育产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是指体育产品的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后,它与另一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变动率。体育产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3.1 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为零

许多体育产品的生产要素的搭配、组合比例是最高度固定的,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便不能正常地完成一次体育产品的生产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便可以认定为零。如,足球比赛,不管运动员的价格多么昂贵,都不能以更多的足球、场地等生产要素替代运动员,以完成一场足球比赛。此时,足球比赛等体育产品的等产量线如图1所示。

图1 足球比赛等体育产品的等产量线

图注:X代表足球,Y代表运动员,Z1、Z2、Z3代表不同的足球运动产品产量,OS为“脊线”

根据经济学原理,体育产品生产者只能在这条“脊线”上选择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在脊线以外的其他任何点上组织生产,生产同样数量的体育产品,应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从经济学上讲,这会产生资源浪费问题;从体育运动技术方面讲,这会妨碍体育产品的正常生产(如一场足球比赛上不能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足球)。我们知道,有些运动员,尤其是著名运动员,其转会费、出场费是相当高的。但有些俱乐部还得忍痛花高价钱购买这样的运动员,或者出高价钱请他们出场,而不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这些喊高价钱的运动员。从经济学上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这些运动员的替代弹性为0, 再多的投入品也不能替代他们。

3.2 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较大

有些体育产品的技术系数是完全可以变化的。即,采取完全不同的要素投入组合方式,可生产出同样的体育产品。这样,当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后,可完全由另一种要素来替代。这便是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较大的情形。例如,在个人锻炼、健身活动中,如果健身器材、健身房租用费等价格太高,许多人难以承受,那么,他们会进行徒手运动,如跑步、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或者到一般的场地运动、健身。所以,在个人锻炼、健身等体育产品的生产中,一般运动器材与高档健身器材、普通运动场地与高档健身房之间,有一种完全的替代关系。

体育产品生产要素的这一特征说明,健身器材、健身房等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能将这些要素的价格定得过高,否则,会有“为渊驱鱼”的后果—迫使消费者使用价格较低的替代品。

4 体育产品的劳动边际产出递减

体育比赛、体育咨询服务等体育产品的产量有高低之分。经济学原理表明,在投入量资本一定和技术水平不变时,欲增加产量,应该用更多的劳动替代资本,此时,劳动的边际产量呈递减的趋势。这一结论,在体育产品的生产中同样是成立的。体育运动常识表明,越是高水平的运动,越是要取得好成绩,就越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即劳动)进行训练。在运动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如已获得全国冠军),要想使成绩更上一个台阶(如想获得国际冠军,甚至是世界冠军),就要在运动器材等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努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艰辛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想象。作者认为,这便是经济学上的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现象。图2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图2 资本投入一定时几种体育产品的等产量线

图注:X代表劳动,Y代表资本,a、b、c3条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3种不同的产量,并且,假定c>b>a。即,越往右,产量越高。

在图2中,在资本投入一定时,当体育产品产量从100增加到300 时(增量为200),相应的劳动量从10增加到30(增量为20)。这里, 产量增量与劳动增量的比例为10:1。但是,当产量从300增加到450 时(增量为150),相应的劳动量则从30增加到80(增量为50)。这里, 产量增量与劳动增量的比例则由原来的10:1改变为150:50=3:1。这一实证分析表明,体育产品的劳动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

5 体育产品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有一些特殊性

体育产品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是指其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变动的影响程度。经济学理论表明,价格的供给弹性有5种情形:供给无弹性, 供给弹性无穷大,供给弹性系数等于1,供给弹性系数大于1和供给弹性系数小于1。下面分几种情形研究体育产品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5.1 运动员的供给弹性小于1

运动员是体育产品的生产者,他们掌握了特殊知识,有专门技能。一些特殊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是一般人难以替代的。而有些运动员则身怀绝技,堪称举世无双。如篮球明星乔丹、足球明星罗纳尔多等人,分别都是他们所在体育项目的顶尖人物,目前似乎没人能与之媲美,他们的供给弹性几乎可以说是为零。此时的供给曲线如图3所示。 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不能相应地增加。

大多数运动员的供给弹性处于小于1、大于0的范围。因为他们有专门的技能,非专业化人员很难替代他们。但他们又不是像乔丹等人那样,几乎无人可以替代。并且,在运动员的价格上涨后,其供给量不可能随之马上作调整。因为运动员作为一种劳动力。需要掌握专门的技能,其培养、培训周期较长。此时,运动员的供给弹性如图4所示。

从总体上讲,在劳动力市场上,体育产业劳动力(运动员)的供给弹性要小于一般产业(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在一般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相对价格的变化,经过一定的培训后,劳动力可以自由地在许多产业间流动。从技术性方面讲,从其他产业流入体育产业的较少,而从体育产业流入其他产业的多。大量的事实是,成功或不成功的运动员退出体育产业后,在其他产业重新就业(如经商),可以较好地适应新产业的要求,其中干出一番事业的不乏其人。但是,从其他产业“半路出家”流入体育产业,并取得好成绩的人,则鲜有所闻。篮球明星乔丹在篮球场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转行打橄榄球后,则完全是一个“新手”,全然没有在篮球场上呼风唤雨、出神入化的“派头”。于是,他不得不重操“旧业”,回到篮球场。这说明,体育产业劳动力的供给有特殊性,其弹性小于一般产业的供给弹性。

图3 特殊运动员的供给弹性示意图

图4 一般运动员的供给弹性示意图

图5 一般运动器材供给弹性示意图

图注:P代表价格,Q代表数量,SS曲线代表供给曲线

5.2 一般运动器材的供给弹性系数大于1

这里所说的一般运动器材包括运动鞋、运动服、球类等生产周期短、技术含量较低、价格不是非常高的体育运动用品。从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角度讲,当这些要素的价格变化后,调整生产的难度较小,其产量可以以高于价格变化的速度变动。因此,一般运动器材的供给弹性系数是大于1的。这可用图5说明。

5.3 运动场馆的供给弹性小于1

作者认为,体育运动场馆的供给弹性小于1。因为, 从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角度讲,这类要素的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较高,在它们的价格发生变化后,调整生产、增加供给的难度大。这意味着其供给变动的幅度比价格变动幅度小。

1999—03—20收稿

标签:;  ;  ;  ;  

体育产品特性的经济学分析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