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挑战_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挑战_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气候变化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月4日,在第三十六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发布。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意与世界各国共同减缓气候变暖。

马凯说,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虽然国际社会对气候变暖的程度、成因、主要责任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方面还存在不同看法,但是主流观点已经趋于一致,至少形成四点共识: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二是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三是气候变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四是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环境威胁论”不客观不公正

马凯用有力的事实驳斥了所谓的“中国环境威胁论”。他列举了我国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三组数据。

一是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少。从1950年到2002年,50多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1950年以前,中国排放的份额就更少了。

二是中国人均排放水平低。国际能源机构统计,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是3.65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7%,为OECD国家的33%。1950年到2002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居世界第92位。

三是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小。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测算,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要增长0.6个百分点,但中国仅增长0.38个百分点。

“没有人说那些历史排放量多,人均排放量高,排放弹性系数大的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反而说历史排放量少,人均排放量低,排放弹性系数小的中国构成了主要威胁,这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马凯说,“相反,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的气候系统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重要的积极力量。”

要正确比较不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有记者提出,中国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有人推算到今后某一时点,中国的排放量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对此,马凯强调,比较不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必须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

马凯说,首先,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人均排放量。人口规模对一个国家的排放总量影响至关重要,人口大国、人口小国在排放总量上有一些不可比的因素。中国即使某一年排放总量超过了美国,但由于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所以,人均排放量也只是美国的1/4。

其次,不能只看当前的排放量,还要看历史的累计排放量。美国长期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国家实验室得出的数据是,从1903年到2003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28.3%,中国同期只占7.6%。

第三,不能只看排放的数量,还要看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排放强度是增加的趋势,实现工业化以后就开始减少。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耗的能源相应比较多一些,排放的强度也比较大一些。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中国如此,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如此。

第四,不能只看本土排放,还要看转移排放。目前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处在产业链条的高端,服务业发达、高科技发达,相应它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相对小一些。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生产和出口大量的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中国去年净出口钢材2500多万吨、焦炭1400万吨左右,还出口了大量的机械产品等,这里面都包含了很多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应地增加了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减少了进口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后果比气候变化的后果更严重

马凯强调,气候变化是一个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认识气候变化问题这一实质。

马凯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国际社会理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发展空间。从人类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无约束地、大量地排放了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如果不顾历史事实、历史责任,不考虑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借气候变化问题不适当地即过早、过激、过高地要求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一样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从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限制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有失公允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的后果,远比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正是基于上述基本历史事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客观的,也是公正的。

马凯说,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将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我们不能再走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是要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

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

标签:;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挑战_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