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_白首乌论文

白首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白首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白首乌,别名何首乌、白何首乌、首乌等。主产于江苏省滨海县,是中国传统的药、食、美容兼用植物。白首乌与赤首乌(原植物为蓼科何首乌)统称为何首乌,自古以来何首乌既有赤、白之分,又有赤、白合用的传统。白首乌与赤首乌一样,均从唐代开始已在临床应用,古本草所载何首乌的补益功效,乃赤白何首乌的共同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龚树生教授等考证和研究认定:滨海白首乌耳叶牛皮消是传统中药何首乌的正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意义,其补益作用优于赤首乌。滨海沿海黄河故道区域的土壤形成特殊,生态环境优越,受海淡水系接壤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明显,其生态环境的综合因素形成了适宜白首乌生长发育、优质高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通过多年的高产试验示范和对高产田块的调查总结得出,白首乌单产1500kg/667的产量构成因素为:6000~8000株/667,每株块根鲜重200~300g,理论单产1600~1800kg/667。要实现白首乌优质高产,其配套栽培技术应抓好以下5个方面:

1 选好茬口,精细整地打基础

白首乌适宜在地势高爽、排水条件良好的沙壤土和粘壤土中种植,地势低洼易涝、土壤粘重及盐分含量高于0.4g/kg的地块不宜种植。在茬口选择上,高产栽培选用水稻茬口最好,实行连片规模种植,建立白首乌与优质粳稻、“双低”油菜(啤酒大麦)复种轮作制度,有利于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也可选择旱作茬口。在土地备耕上,采取冬季耕翻,冻融熟化,耕深20cm左右;春季在播种前进行耕耙整地,开挖田间三沟,建全水系,一般每个畦面宽3m左右,墒沟深30cm,每隔30~50m开一条腰沟,深度50~60cm,田头沟深80~100cm,保证三沟相连,水系畅通,提高抗灾能力。整地要达到田面平整、土垄细碎、下无暗垄、以利保墒,为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打好基础。

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夺全苗

白首乌是喜温植物,块根在15℃以上才能萌发,生长最适温度25~30℃。本地常年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为4月6日前后,稳定通过15℃的日期为5月3日前后。所以白首乌的适宜播期为4月上中旬,即土壤5~100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播种,播后块根开始吸收土壤水,5月初开始生须萌芽,5月下旬幼苗开始出土,从播种到出苗约需50~60d,在气温15~20℃条件下,从萌芽到出苗需25~30d。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到3月中下旬播种,与“双低”油菜、啤酒大麦的套种在清明节前后即4月上旬播种。生产上以块根繁殖产量最高,即选择无病斑、无破损、无冻伤,直径在1~1.5cm左右的块根分段做种乌,播种准备阶段将每根种乌的两头愈伤组织切除,以利减少病毒感染,切好的种乌每段长5cm左右,有3~4个芽眼,每667用种量25~30kg。播种方法:采用锄头开穴点播或开沟条播,种乌平摆,每穴一段,播深4~5cm,播种覆土后踩实保墒。播种规格密度,一般行距40~50cm,株距20cm左右,密度为6000~8000株/667,同时育好预备苗,出苗后进行移苗补缺,争取全苗。

3 合理施肥,促早发壮株后不衰

肥水运筹与合理调节是白首乌高产群体形成的最重要的可控因素。高产田采用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稻草回铺和平衡配方施肥的方法。(1)施足基肥促壮苗。每677用腐熟土杂肥1000kg或腐熟饼肥50~100kg、过磷酸钙25~30kg、尿素10kg、硫酸钾10kg(忌用氯化钾),于春季耕整土地前撒施入土。(2)早施苗肥促发棵。白首乌齐苗后,于6月上中旬,每667用人畜粪尿500~750kg,穴施,套种没有施基肥和基肥不足的田块,增加基肥苗施数量,以选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宜,促进早发棵早分枝。(3)补施平衡肥促稳长。于7月份,当主茎长到8节左右、2~4个分枝后,因苗补施平衡肥,一般每667用尿素5~8kg,随降雨撒施或穴施,进行提黄补瘦促平衡。对黄僵苗和受灾苗,采取氮磷结合方式促转化。对生长偏旺的田块,用多效唑控制株型,促进稳长。(4)重施膨大长粗肥促高产。于8月上中旬,每667用尿素10~12.5kg加硫酸钾10kg,穴施,对生长旺盛的田块控制氮肥,以钾肥为主,提高植株体内钾、氮比,防止地上部分徒长,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养分向块根运转。白首乌生长中后期,每667用磷酸二氢钾200g加百施利(惠满丰)100ml兑水20kg,用弥雾机或兑水50kg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10d左右,可增加植株体内营养,促进养分向块根运转。于8~9月份,用维它灵4号25ml(或彭大素)兑水50kg喷施,对促进块根膨大有明显效果。

4 立足“四防”,搞好抗灾应变管理

白首乌生长期间若遇雨涝渍害和病虫草害,对其正常生长影响很大,所以必须立足“四防”,搞好抗灾应变管理,才能确保高产稳产指标的实现。

4.1 防涝渍 白首乌是较耐旱、怕涝渍植物。在雨涝期间,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叶片脱落、烂根死苗和褐斑病的发生。涝渍发生后,要采用上喷下追方法补施肥料,及时松土,促进灾后恢复生机。

4.2 防虫害 对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每667用辛硫磷颗粒剂1kg拌干细土10kg于整地前撒施入土;对中华萝摩叶甲的防治,采取水旱轮作,冬耕冻土,破坏害虫生存环境,杀死虫蛹。在药剂防治上,白首乌出苗后、虫害发生初期,每667用80%敌敌畏80ml或90%晶体敌百虫50~75g兑水50kg,喷雾或灌根防治,也可用80%敌敌畏80ml拌麦糠15kg,在田间撒施熏蒸杀虫,或人工捕捉;对蚜虫的防治,在蚜虫盛发期,每667用80%敌敌畏60~80ml或10%吡虫啉20g兑水20kg弥雾杀虫或兑水50kg喷雾杀虫;对红蜘蛛的防治,在其盛发期,用扫螨净、杀螨灵等,按使用说明用药防治;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用除尽或安打等药剂,按使用说明进行防治。

4.3 防病害 对褐斑病的防治,首先要降低田间湿度,在发病初期,每667用75%百菌清、或70%代森锰锌、或50%甲基托布津75g等兑水20kg弥雾或兑水50kg喷雾防治,轻病田用药2~3次,重病田用药4~5次,每次间隔7d左右。

4.4 防草害 苗期结合松土搞好人工锄草,中后期田间杂草以人工拔除为主。在化学除草上,播后苗前每667用50%乙草胺乳油80~100ml兑水50kg均匀喷施于土壤表面;苗期化除,于杂草3~5叶期,每667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除草。

5 及时收获,保证自首乌块根质量

白首乌块根收获的最佳时期为霜降后至立冬期间,即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随气温下降到10℃左右,地上茎叶落黄,地下块根停止生长后及时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收获过早,影响白首乌块根的营养积累,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迟,因低温冻害影响,导致白首乌块根淀粉含量下降,糖分增加,块根出粉率和出子率降低,也易降低种乌的耐贮性。收获方法是先将地上藤蔓割除,小心将块根挖出,抖去泥土,削去须根,然后按划吩级,再按用途进行清洗、去皮和加工。未能及时加工的块根和留种用的块根应及时入窖贮藏。

联系电话:0551-2675980

标签:;  ;  ;  ;  

何首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_白首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