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联合检测诊断血液感染的临床价值论文_张峰,张玲

张峰 张玲

(普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血液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年我院血液检验科收检的10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其进行血培养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1000例血液标本中,114例血液标本的血培养为阳性,在这114例阳性血培养标本中,有80例血培养标本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阳性,886例阴性血培养标本中,505例血培养标本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阴性。血培养检测为阳性的标本中,主要检出有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能够提高血液感染的确诊率,同时还能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血液感染;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110-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和各种抑制剂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出现滥用现象,血液感染的患病率也随之呈逐年上升趋势。血培养被公认为是进行血液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血液培养时间较长,血液送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会使血培养结果出现误差。血清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含量较低,一旦患者由于细菌受到感染,血液中的血清降钙素原会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在血液感染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是进行诊断的一项重要标志,能够对机体内出现的炎症的类型和活动情况进行判定。本文选取2014年我院血液检验科收检的1000例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对其血液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我院血液检验科收检的10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培养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患者在1周内进行2次及2次以上检测,在进行结果分析时,只第1次检测结果作为有效结果进行记录分析。

1.2 方法

1.2.1血培养 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将其注入至专门的血培养瓶中,送至实验室,实验室在接收血液标本后,对其进行编号并进行登记。将血培养瓶放置于血培养仪中,如血培养仪出现阳性报警,应及时使用无菌注射器对培养瓶中的培养液进行抽取,抽取后进行革兰染色涂片,置于医用显微镜下进行检测,在检测结果出来后,立即向临床医师做出汇报。同时,在镜检后的培养液中进行血平板的接种,将其放置于35℃的CO2孵箱或者厌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等到细菌生长发育至形成细胞菌落时,使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其病原菌进行检测分析。

1.2.2血清降钙素原检测 使用电化学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0.5ng/mL为检测临界值,血清降钙素原超过0.5ng/mL(包括0.5ng/mL),则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阳性,如血清降钙素原低于0.5ng/mL,则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阴性。每天需按照规定要求对其进行质控和定标。

2.结果

2.1 检测结果

1000例血液标本中,114例血液标本的血培养为阳性,886例为阴性。在这114例阳性血培养标本中,有80例血培养标本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阳性,886例阴性血培养标本中,505例血培养标本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阴性。详情见表1。

2.2病原菌分布情况

114例血培养检测为阳性的血液标本中,70例血液标本中发现有革兰阴性菌分布,所占比例为61.40%。在检测出的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检测出35例,所占比例为30.70%,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出23例,所占比例为20.18%。

80例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阳性的血液标本中,有25例血液标本中检测出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为31.25%。34例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阴性的血液标本中,有3例血液标本中检测出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为8.82%.

3.讨论

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不具有激素活性的降钙素类前体物质,血清降钙素原多在甲状腺C细胞中出现,在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裂解,裂解出降钙素[1]。正常情况下,健康人体血液中的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很低。当人体血液发生细菌感染时,则甲状腺C细胞以外的细胞也会生成血清降钙素原[2],如肝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肺淋巴细胞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细胞,因此,临床上对早期血液感染进行诊断,往往以血清降钙素原的浓度作为检测的主要指标之一[3]。

本次研究中,血培养标本中共有114例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1.4%,与相关报道数据相比,阳性率较低。阳性率较低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血液采集量不足;在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前使用抗菌药物,血液中的药物成分浓度较高;血液标本在送至实验室时不够及时。114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有80例,阳性率为70.18%。有关报道指出,当血清降钙素原超过0.5ng/mL时,说明血液发生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在临床上如怀疑患者血液发生感染,应尽早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和血培养检测,有助于对感染进行抑制。血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大,所占比例为61.40%。在检测出的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最多。

本次研究结果中,血清降钙素原浓度超过0.5ng/mL时,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这说明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血液标本的血清降钙素原较高,有关报告指出,这可能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有关[4]。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容易产生内毒素[5],从而刺激血清降钙素原生成。

研究结果发现,886例血培养呈阴性的血液标本中,有43.0%的血液标本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为阳性,与相关报道数据基本一致[6]。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患者血液发生局部感染,从而引起其血液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升高;血培养的检测结果可能和血液采集的量、时间以及血培养的次数有关,因此并不能排除血培养阴性标本发生血液感染的可能性;血清降钙素原不只与革兰阴性菌内毒素有关,创伤、系统炎症反应征等因素也可能会使血清降钙素原的浓度增高。因此,在血培养检测为阴性,不能单纯排除血液感染可能性,而应该结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以及其他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诊断[7]。

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不仅能够提高血液感染的确诊率,避免出现漏诊、误诊,同时还能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欢,沈定霞.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诊断血流感染比较[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7):695-711.

[2] 马莉,孙光伟,王厚照.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0):78-80.

[3] 尔启东,黄涛.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2,32(1):57-59.

[4] 吴志恒,郭玉霞.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液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1):27-31.

[5] 顾敏,包正军.革兰阳性与阴性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6):449-451.

[6] 王凯飞,沈定霞.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3):243-246.

[7] 袁正泉,陈中湘,刘培香.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对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94-2395.

论文作者:张峰,张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  ;  ;  ;  ;  ;  ;  ;  

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联合检测诊断血液感染的临床价值论文_张峰,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