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分析及招生改革思考_职业技术学校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分析及招生改革思考_职业技术学校论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源分析及其招生改革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源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会上李岚清副总理指出:“这次会议要研究一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经济、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在同一次会上,原国家教委王明达副主任在总结讲话中提出:“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和方式。在通过高考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招收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同等学历在职人员的考试和录取办法”。很显然,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它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于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健康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应当进行认真研究、探索和实践。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源及其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类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除了进行学历教育外,还进行高中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考级的教育和培训;采取学历与非学历,脱产学习与在职学习,长期与短期等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方式。根据这个定位和特征,必然引发一个多样化的生源结构,即其生源不应该仅仅是高中毕业生,还应该包括应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历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和各类合格的在职人员。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招收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不同的人才。

1.全日制普通高中生

高中毕业生是目前我国1000多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招生对象。由于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在语文、数学、外语等方面,经过了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进入大学后,他们除了获得综合素质的训练外,还要完成大学课程的学习,由此培养出一批学术型、工程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然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进行学历教育时,就应具有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入学学生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口径较宽的公共性专业,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积累要求不是很高的。如经贸、外语、会计、旅游等专业,宜招收全日制普通高中生,培养掌握一定程度专业理论知识、有务实能力和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服务和管理人才。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是有较完整的高中基础文化,一般来说语、数、外的基础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要好,学习效果会更好。因此,根据专业的特点招收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有利于这类人才的培养。

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经过40余年的艰苦奋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为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准备了较为雄厚的资源。毫无疑问,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高职与中职可以直接沟通。

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结构来看,从初中毕业后进行分流,除很小一部分直接就业外,每年全国平均不到30%的学生进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学习,然而有近50%以上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包括中专、职校、技校)学习。以上海为例,1997年有初中毕业生21万,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约为33%,有65%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达12万人。面对如此巨大的生源,上海高职1997年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数不到1000人,即使至2000年也不可能有较大的突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招收已有了一定专业基础的中职毕业生,对于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源中极具活力的一部分,高职应主要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进行招生。

3.在职人员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家的强盛,经济的繁荣,需要高科技,更需要与之同步能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直接转换成生产力的各层次技术人才。由于知识的更新和老化周期越来越短,因此,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文化素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人才的培养,更多地应当立足于职业教育。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成为生产第一线的生力军,为国家经济腾飞创造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员重组,对在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上海市建设系统对从事建筑施工和市政建设的技术管理人员的调查结果为例,将近有50%已获中专或高中文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调整知识结构,或者提高学历层次,或者进行岗位培训。它们期盼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这方面的机会。因此,各类在职人员,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广阔市场,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短期职业岗位培训,都是大有作为的。

4.三类生源比较

我们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在校生中的三类生源作了一些比较,见表如下,从中可获知一些对发展高职教育值得注意的问题。

项目 文化基础 学习进取心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接受新知

人员类别 识能力

高中毕业生☆ ○ ○○ ☆

中职毕业生▲ ☆ ☆▲ ▲

在职人员 ○ ☆ ☆☆ ○

注:☆表示好或强,▲表示中等,○表示差或不足

(1)高中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较好,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快。 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弱点,表现在对专业知识的贫乏,尚无专业的经历,因而思想不稳定,学习上缺乏动力。

(2)中职毕业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深造机会,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和较强的学习动力,并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经历。他们的弱点是文化基础相对差一些,特别在学习某些课程,如英语等有一定困难。

(3)在职人员的学习针对性很强,目的性很明确, 并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经历。但由于他们长期忙于第一线工作,疏于文化知识学习,学习理论知识有不少困难,接受新知识也需要一个过程。

这种多样化的生源,既为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给其招生、教学计划的实施带来新的问题,极需认真研究。

二、关于招生与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李岚清副总理最近强调指出:“高校招生和考试的改革以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步伐。”根据这个精神,今后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中,已将高等职业学院与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合并统计,实行单列。并且,今后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增加部分将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就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那么究竟如何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特征以及生源多样化的特点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如何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招考办法,是值得进行认真思考,对此,我们有几点想法:

1.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搞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

目前,国家教委已在10个省市进行招收应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试点,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以及克服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教育的错误认识,引导和促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都是十分有利的。另一方面,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对于促进中学教育改革,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克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创造了条件。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分别以升学或就业为目的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尚没有形成初、中、高系列,拦断了部分优秀中职生的深造之路,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只能面对不能升学的“二等教育”。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而“高中热”又普遍升温正是这种体制的必然结果。有人对中职毕业生有机会升入大学深造感到不安,他们认为中职生是高中的“落榜生”,对能否完成高等教育表示怀疑。这既有误解,也有中、高等职业教育要解决的衔接问题。一方面,中职生中有一部分是从初中直接报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其中也有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诚然,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低于高中生,但他们毕竟也是经过选拔考试的,是中职生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动力,对知识的渴望明显地高于高中生。因此,只要合理安排教学,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是能顺利度过高等理论教育这一关的。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例如德国的高等技术学院,大部分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在完成高等技术教育后的综合素质、能力都不低于来自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入手,对克服“高中热”千军万马争挤上大学的独木桥,搞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办好中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反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更促进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总之,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无论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出特色,还是推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工艺型、应用型人才都是有利的。

2.开辟招收在职人员的通道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尚未对在职人员敞开大门,其主因是受制于高等教育的体制。在我国,在职人员想学习深造只能走成人教育通道,如函授、夜大等,一般采取业余和半脱产的形式,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大门对他们是紧闭的,显然,这是欠合理的。

在充分肯定成人教育的成就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一是成人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仍然沿袭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与实践结合紧密程度尚有距离;二是业余或半脱产的学习形式,在掌握知识深度等显然不如全日制的学生。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以学习某一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从业技术水平,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应当是在每个人最需要的任何时刻,以最简便有效的方式满足人们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需求的一种教育机制,一种随时可以让人从工作场所返回学习状态,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它是沟通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连接性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是以培养这种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学习,强调实践训练,两者教学时数为1∶1。因此,招收来自第一线的人员能更好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直接地为生产、管理服务。

在职人员的入学暂时可纳入每年的成人教育招生渠道,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直接面向他们招生,也可纳入每年应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报考高职的招生考试。我们深信,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向在职人员敞开大门是必然的。

3.专业考试与文化考试分开

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的改革必须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要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保持原有的办学特色,切忌把中等职业教育引向应试教育歧途。高职招生考试的内容和方式问题,尤其是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的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为主,这就确定了其教育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以传授职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为主体。然而,要顺利地接受高等教育,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基础,即具备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因此,要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为此,我们建议,以专业课为主组织考试筛选,按文化科考试择优录取。即专业考试与文化考试分开,在统一组织下,先进行以专业选拔的考试,按招生计划的几倍选拔考生,从选拔考生中再参加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样做有三点好处:

(1)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不造成冲击, 按原定教育计划和要求进行,在一定意义上还可推动专业教学。

(2)以进行专业考试作为选拔, 既肯定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又达到了选拔人才的目的,避免引入应试教育的歧途。

(3)在最终录取时突出了文化课的要求, 使学生具备接受高职教育的基本文化条件。利于高职教育的顺利进行。

专业考试应提前半年进行,使考生有一定的时间准备文化课的复习;而落选的学生则准备今后的就业。这样也避免了就业与深造二者之间的矛盾。

4.专业考试的命题和选送优秀毕业生

目前专业考试是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组织考试和阅卷。专业科目之间的命题难度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同样的专业,不同的学校考分没有可比性,不同的专业之间的成绩更没有可比性,这对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工种)可能有几百个,每个专业(工种)都有毕业生,但每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院)招生的专业是有限的。如果按照相近专业报考的原则,那么就有一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没有报考机会。在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可以报考,另一些不能报考,这对学生就有影响,就不平衡。另外每年招生专业不同,招考科目就不同,如果不能在提前的时间内通知给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那么学校将无法适应,学生也无法适应。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招五个专业,每个专业有两门专业考试课,那么要出十门考题,而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也不过几十个,出题的工作量大,又要经过多个环节,牵制的人多,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很难保证试题的保密性。这就是招考办法的全面性和相对稳定性问题。

首先,如果按专业大类设定招考科目,就给大多数毕业生以报考机会。即按专业的基础或主干课程,来设定考试科目。例如:把所有的土建类专业,规定为四门基础或主干课程,允许报考土建类的考生任选二门,一个考生可以同时填报2至3个学校的同一专业的志愿,这样在全省或全市报考土建类的考生,在招生录取时可以相互调剂、相互协调,避免了某些学校题目过难,而某些学校题目过于简单的情况。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招生,可以避免上述存在的弊端,克服整体的不合理性,提高效率、选好人才。

关于选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呼声日益强烈。采取选、考结合的办法,既有利人才选拔,又克服“一次统考定取舍”的不足。我们认为可将高职与中职实行挂钩,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推荐德、智、体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然后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必要的考查,以防止某些不正之风。这种做法对推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当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选送优秀毕业生的条件、学校、比例、权利、职责及纪律等都得有明确的规定。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招考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研究、探索、改革和实践。我们深信: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今后将会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公正的、规范的招考办法。

标签:;  ;  ;  ;  ;  ;  ;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分析及招生改革思考_职业技术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