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论文_张爱珍

张爱珍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83650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判断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结合扩散加权像和磁共振平扫结合增强成像确定术前分期的差异。结果: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为81.1%,Ⅱ期为95.0%,相比磁共振平扫结合增强成像,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升高;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ADC 值(P<0.05),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49-01

本文主要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比较磁共振平扫结合扩散加权像和磁共振平扫结合增强成像确定术前分期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 年9 月-2013 年9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均进行磁共振平扫结合扩散加权像和磁共振平扫结合增强成像,手术后病例被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62.3±6.8 岁,其中绝境前患者15 例,绝经后患者42 例,围绝经期3 例,绝经时间2-24年,平均15.8±4.9 年。所有患者的手术前均接受刮宫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手术前1周接受磁共振平扫结合扩散加权像和磁共振平扫结合增强成像检查。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结果进行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2009 年手术-病理分期标准)。

1.2 诊断方法MRI 检查使用设备为飞利浦公司的Achieva1.5T超导性磁共振成像仪,使用扫描方位为横断位TSE-T2W1,层厚度为6mm;矢状位T1W1、T2W1,STIR,层厚度为4mm,层距0.3mm。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马根维13mL,行横断位和T1 加权矢状位扫描,分别在20s、60s和120s进行采集。扩散加权扫描:行自旋回波平面二维成像扫描,参数同T2W1 参数,层厚5mm,层距1mm,扫描时间48s,激励次数为4,视野36cm*36cm,矩阵128*128,无屏气。使用ADC计算软件计算ADC值,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分析对记录所得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由同一影像科医师对成像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磁共振平扫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平扫结合增强成像诊断结果比较根据手术后病理结果诊断可得:Ⅰa期患者25 例,Ⅰb 期患者12例;Ⅱ期患者18例;Ⅲa期患者2例,Ⅲb 期患者3例。磁共振判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结果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磁共振判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结果比较

根据表1 可知,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为93.3%(56/60),其中Ⅰ期诊断准确率为67.6%(25/37),Ⅱ期准确率为77.8%(14/18),Ⅲ准确率为100%;磁共振扩散加权扫面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为95.0%,其中Ⅰ期诊断准确率为81.1%(30/37),Ⅱ期准确率为94.4%(17/18),Ⅲ准确率为100%。

2.2 ADC测量值比较正常内膜组和子宫内膜癌组ADC值比较具体见表2.

表2 正常内膜组和子宫内膜癌组ADC值比较

比较正常子宫内膜、结合带、外带ADC值,使用单样本方差分析,F=36.179,P<0.05,使用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外带>正常内膜>结合带,P均小于0.05。其中正常内膜组ADC值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t=10.12,P<0.05);Ⅰ、Ⅱ、Ⅲ期ADC值之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6.184,P<0.05,使用LSD 进行三期之间两两比较,其中Ⅰ、Ⅱ期P=0.382>0.05,Ⅰ、Ⅲ期P=0.002<0.05,Ⅱ、Ⅲ期P=0.009<0.05.

3 讨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扫描是一种描述体内水分子自由运动的状态和自由运动成都的成像技术,细胞内外水的比例、方向、温度、膜通透性、水的粘滞度等都对ADC值产生影响,ADC值可以反映出水分子运动的能力,值越高表示运动越快,越低表示运动越慢[1]。近年来,磁共振扩散加权扫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与临床,其在进行肿瘤分期和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等方面具有跟高的价值[2]。

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诊断准确率为67.6%(25/37),Ⅱ期准确率为77.8%(14/18);磁共振扩散加权扫描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诊断准确率为81.1%(30/37),Ⅱ期准确率为94.4%(17/18)。由此可知,磁共振罗伞加权扫描对于子宫内膜癌Ⅰ、Ⅱ期的诊断价值尤其大,作为一种方便、快速的成像方式,能够将子宫内膜癌的病灶突出显示出来,能够更好得诊断内膜的病灶[3]。

综上所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弥补增强成像无法清楚显示肿瘤侵犯肌层深度和内膜病灶,并且能够避免子宫方面疾病的干扰,从而大幅度提高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尤其是Ⅰ、Ⅱ期,而且使用ADC 测量值作为参考,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242-260.

[2] 舒海丽,张燕中,李双芳,等.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6):447-448.

[3] 刘兆恩.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自贡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医学,2013,19(24):145-146.

论文作者:张爱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论文_张爱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