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的分析论文_王超

(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本文通过医院实施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病理标本与HE切片质量的对比,分析了医院病理技术的常见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升病理技术的质量。

【关键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HE切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292-02

前言

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包括整个临床病理的所有日常工作,工作大部分都在技术室完成,包含标本的制作与送检、HE切片等等十几个步骤。其中,最根本的是制片技术,技术规范与否与制片的质量如何关乎着诊断的正确与否。因此,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必须涵盖每一个环节,技术组应当提出具体的质量标准并设定一系列的监督检查制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医院自2016年9月始,开始实施对病理技术的严格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并以此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对管理前后的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在实施管理之前的2014年9月—2016年8月中,随机选取了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为(34.2±6.2)岁。在实施管理之后的2016年9月—2018年8月中,随机选取了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为(33.6±5.0)岁。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研究规范与要求。

1.2常见问题

在对病理技术实施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之前,病理技术的错漏率较高。其中,较常出现的有以下问题。

1.2.1 检查单问题

在实施严格管理之前,有一部分临床医生为了方便,在日常工作中检查病理检查的申请单时,忽视、不填写患者的具体联系方式与具体的家庭住址这些重要信息,给医院的后续工作造成了一些阻碍。此外,部分医生的字迹过于潦草,堪比“天书”,难以辨认,这不仅给医院其他部门带来了不便,也让患者及其家属无法据此了解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申请单中,对患者病理检查的记录也往往被忽视,致使后续诊断过程中,缺乏参考对象,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2.2 病理标本的预处理问题

为避免出现标本制作过程标本感染的状况,盛装容器必须密封。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有部分工作人员不注意操作规范,在标本的送检过程中,将其放置在敞开的容器之内,这就导致了部分标本被其他物质污染,固定液出现稀释、挥发的状况。

1.2.3 HE切片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在制备HE切片的过程当中,受操作不规范的影响,切片的厚薄程度不均,容易出现切片与蜡块一同移动或是无法形成蜡带的状况,影响临床诊断;伊红或者苏木素的染色不当,就会大大降低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清晰度、对比度,影响诊断结果。在保存切片时,管理的不当也会导致切片中出现皱缩、划痕等,甚至导致切片的破碎与不完整。上述问题都给临床诊断结果的精确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亟待解决。

1.2.4 试剂质量问题

在病理技术的实验室中,由于缺乏相关试剂审查的质量与约束标准,在病理的检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难以掌握实际的质量;相关试剂的使用记录也不全面,没有硬性规定,这就致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难以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1.2.5 档案管理问题

通常,病理技术实验室需要分类、处理病理资料,包括常规活检、细胞学检查、术中快速活检等常规检查资料,上述资料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与相关的医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医率的增加与就医人数的上涨,相关的病历档案与病理资料都不断在增加,医院却未设置专门的部门与职位来管理上述资料,导致了部分档案的丢失、不完整与泄露的状况出现。

1.3方法

针对上述常出现的问题,我院开始实施相应的的管理方式改革,对病理技术实行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包括出台相应的规定,对相关技术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如科学制作、保存病理标本与HE切片的方法等,组织相应的档案记录与管理,落实责任与管理制度。在实现管理方面的改革之后,通过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对照,观察标本的污染率与切片的质量等来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以判断相应措施的实施效果。

2、结果

通过对照组、观察组数据的分析,采集相应数据,并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来计算数据后,得出下表。

 

表二:HE切片质量比较

由上述数据可见,在实施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之后,病理标本的污染数显著下降,HE切片的有效制片率与优质片的比例显著上升,可见病理技术的严格的控制对提升其质量,规范临床技术有着显著的作用。

3、讨论

病理技术工作是严谨的,也是复杂的。严谨在于,它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医生对于患者身体状况的分析与病情的诊断,[ 段英飞,赵凌云,翁改志.临床病理技术室常规出片前质量控制及管理[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4, 30(1): 93-95.]纰漏一旦出现,就很有可能使得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医学是神圣的,它不仅仅是解决患者的身体问题,还关系到患者所牵扯的社会关系与家庭,它是胜利的,亦是心里的;复杂在于,病理技术包含了十几个工作步骤,日常工作十分繁杂,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后续其他工作的检验准确度,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细心程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它的严谨性与复杂性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若要提升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除却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之外,还对相关的技术人员与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完善、健全规章制度,是保障病理技术质量的必然要求。在组织样本、送检样本时,工作人员应当仔细核对样本信息是否与患者的信息相吻合,重要信息是否完整,假使存在问题,应立即联系相关科室,补充或者找回信息,实行样本签收制度。医生与技术人员应当检查标本的预处理与保存工作是否恰当,标本应实现统一的登记与管理制度,对每一个标本都要编号、记录,并在合适的环境中保存,此外,对于那些在制作切片过程中多出的组织,也应统一、合理安置,在患者的检测结果出来并检验无误后,再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销毁。相应的检验器械应实现定期检查、清洁,确保其性能完好。患者的档案与病理资料应统一整理、实现编号,定时补充模糊资料、销毁过期材料。

应提高技术人员与工作人员的职业操作水平与专业素养。首先,医院应当组织培训,针对常见问题来调整培训方案,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还可以定期举行交流会,让工作人员交流最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意见,营造出交流、共享的氛围,从整体上来共同提升大家的操作水平。此外,病理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要求工作人员有相当的责任心与同理心,医院可以通过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规范责任制度来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与准确度,使工作人员真正地为患者着想,保证端正的态度与快速、准确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段英飞,赵凌云,翁改志.临床病理技术室常规出片前质量控制及管理[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4, 30(1): 93-95.

[2]孙荣超,杨树东,杨国仪,等.江苏省无锡市医院病理科建设及质量控制的经验和体会[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2,41(7):1164-1166.

[3]陈明涛,徐淑贞.病理技术室管理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 (1):85-86.

王德田,董建强,旺盛兰,等.病理技术质量控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增刊):262.

段英飞,赵凌云,翁改志.临床病理技术室常规出片前质量控制及管理[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4, 30(1): 93-95.

马恒辉,周晓军.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 3(05):94-95.

论文作者: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基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的分析论文_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